有的同學敘事、刻畫人物,雖也能把事情交待得眉目清楚、有條有理,但給人的感覺卻是平淡乏味,如同記“流水賬”。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鼻鷱讲拍芡ㄓ?,曲折才能生姿,寫人、敘事最忌的就是平鋪直敘。那么,怎樣才能在自然中求變化,在流暢中求跌宕?我們不妨布設文章的轉折點,運用“抑揚并用”的手法,來取得一波三折的藝術效果。
所謂“抑揚并用”的手法,就是利用事物現象與本質之間的不同一性來敘事、刻畫人物的技法?!耙帧焙汀皳P”是一對反義詞,它們的本義分別是“向下按”和“向上舉”。這里是引申義,“抑”即貶抑,“揚”即褒揚。采用這種方法寫作時,先給讀者以假象,把讀者的判斷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的時候才揭出真相,使讀者猛然醒悟。這既體現了人們的認識規(guī)律是逐步深入的,同時也通過對反面的否定而增強了對正面的肯定,從而使正面的形象更加生動鮮明。
“抑揚并用”的運用方法一般有以下兩種:
一是“欲抑先揚”,一般用于刻畫反面人物。寫作時,先濃墨重彩寫其好處,到結尾才揭去畫皮,還其本質,叫人大吃一驚。
二是“欲揚先抑”,一般用于刻畫正面人物。本意是“揚”,為了“揚”,故意先在“抑”上著筆。寫作時,先寫對人物的某種消極的、否定的看法,然后由于某種原因而否定了原來的看法,在關鍵處猛然煞住,來個逆轉,得出一個新的結論。
這種由“揚”突然一轉歸于“抑”,或者由“抑”突然一轉歸于“揚”的變化,能形成前后鮮明的對比?!耙謸P并用”運用得當,寫反面人物可使讀者倍覺其丑,寫正面人物可使讀者倍覺其美,從而產生引人入勝、一波三折的藝術效果。
不過,運用“抑揚并用”的手法時一定要“巧”,“抑揚”的轉折既要在意料之外,又要在情理之中。因此,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一、要有逆向思維的參與,否則形不成“抑揚”的結構。二、在未“抑”之前,于“揚”中埋好“抑”的理由;在未“揚”之前,于“抑”中找好“揚”的根據,“抑”要有分寸,要為下文的“揚”留有余地。三、“抑揚”不能有雕刻的痕跡,要善于把握契機,做到合理自然、水到渠成。四、“抑揚”應服從于主題思想的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否則,只會弄巧成拙。
下面是運用“抑揚并用”手法較好的一篇習作:
我的父親
王亞群
小時候看父親,父親很高大,就像大山里的一片森林,我是這林中的小樹苗,小樹苗永遠離不開大森林的懷抱。
長大了再看父親,父親卻很沉默,就像一株參天大樹的根,我是這樹根上長出的長枝條,樹枝永遠報答不了樹根的恩情。
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干完活,總是喜歡坐在椅子上,悠悠地抽著煙,我則像一只乖乖的小貓偎依在他的大腿旁。他似乎在思考著什么,可我不知道。他抽完一根煙,就看看我,又笑了笑,然后把我抱起來,用滿是香煙味兒的嘴在我臉上親。他那又黑又硬的胡須,經常惹得我哈哈大笑。我已經習慣了父親這種獨特的味道。
父親很愛我,在我的記憶中,永遠抹不去的是父親那一張愁苦的臉。
一天,我病了,父親把我抱到自行車上帶我去醫(yī)院。外面下著蒙蒙細雨,泥濘的路很滑,車子騎不動,父親只好推著我跑,邊跑邊不時地回頭望著我。我坐在自行車后座上,無力地瞇縫著眼睛,只覺得此時的父親真像電影中的飛人。父親說,不用擔心,一會兒到大醫(yī)院就好了。治療時,父親在一旁緊緊握著我的手。看到我哭,他就用粗粗的、冷冷的手給我擦眼淚。治療結束后,醫(yī)生要我留院觀察。夜深了,父親就坐在我床邊看著我,就像我小時候看著他那樣,靜靜地看著我。第二天醒來,看見父親紅紅的眼睛在牢牢地盯著我,生怕我突然間飛了似的。我知道父親肯定就是這樣小心翼翼地看著我,一直到天亮的。我趕緊笑了,父親像得了寶貝似的,又用他滿是胡須的臉扎我,他臉上緊繃的肌肉到此時才舒展開來。
時間在一點一點地流逝,我在父親細致的關愛中長成了大小伙。然而,父親在養(yǎng)育我長大的同時,也喂大了我的虛榮———我居然開始討厭起父親來了。
父親個子不高,比瘦小的媽媽還要低一頭。當然,受遺傳的我自然是全班最矮的一個———不,是全校最矮的一個!我總是暗暗地流淚,在心中反反復復地問父親:“你為什么不是高個?如果你長得像我同學的父親一樣高大挺拔,別人就不會那么整天挖苦我、嘲笑我了,就不會整天追在我身后叫我‘矮墩’‘侏儒’了,我也不會在眾人面前抬不起頭了……”上中學后,這種低人一等的委屈更像著了魔似的,深深地積壓在我心里。
于是,我經常躲避父親,不愿意和父親走在一起,更不愿意讓父親到學校來看望我,尤其一點也不喜歡他抽煙的樣子。父親好像也覺察到了什么,開始只是憂傷地看著我,后來只要老遠看到我的影子就像老鼠見到貓一樣,迅速地把煙藏起來,惶惶然,像犯了錯的小孩,愣愣地等著我朝他斜上鄙視的眼神。我呢,總是從父親的外衣口袋中繳獲一包未抽完的煙,然后狠狠地把它們摔到地上,再重重地踩上幾腳,好像這樣就能減輕我對父親的厭惡似的。
由于我的討厭,父親終于下決心把煙戒掉了。戒煙后,父親明顯地消瘦了許多,整天遠遠地躲著我,又整天默默地順著我,那雙凹陷下去的眼睛看起來更憂郁了。
在這樣的日子里,我并沒有找回我所要的自尊,反而更加難受了。時間長了,每當一見到父親,我就立刻覺得背上有無數的針在刺我。厭惡父親的心情,使我的雙眼蒙上了灰暗。我知道我錯了,但好強的我又不想對父親說。
那天,中午放學回家,看到父親留在桌上的紙條:“飯菜做好了,都在鍋里。如果涼了,再熱一下,用煤氣小心。爸爸到田里去了。爸爸沒用,對不起。我知道你心里很煩,以后我會盡量讓你看不見我??斐园?,別餓著了!”署名是“小個子父親”。
我頓時淚如泉涌,我知道自己深深地傷害了父親。我發(fā)了瘋似的狂奔到田里,抱住滿頭大汗的父親嗚嗚哭泣。父親抖抖地摸著我的頭,又用他那雙粗粗的大手慌忙地擦著我臉上的淚,喃喃自語道:“都怪爸爸不好,都怪爸爸不好,讓你受了這么多不該受的委屈……”
父親那雙久違的粗粗的手??!此刻,我才真正體會到擁有父愛的溫暖,它像一棵高高的樹,更像地下默默的根。親情無價,真愛無價!就讓那可惡的虛榮像那發(fā)黃的枯葉一樣隨風吹落吧,讓那可惡的虛榮隨風兒一去無影蹤吧。
我愛父親!
這篇文章較好地運用了“抑揚并用”的手法,表達了父親對“我”深沉的愛。文章把握契機,巧設了兩個轉折點。開始寫“我”小時候非常敬仰父親,覺得“父親很高大,就像大山里的一片森林”,以至于習慣了父親嗆人的煙味,這是“揚”。接著在“抑”之前埋好“抑”的理由:“父親在養(yǎng)育我長大的同時,也喂大了我的虛榮。”同學們都譏笑“我”個子矮,這一個契機使“我”在心底里非常藐視父親,這是“抑”。這也是第一個轉折點。這時,文章生動刻畫了“我”毫不留情地繳獲父親的香煙的情景。但是,對父親的討厭并不能改變什么,反而造成了“我”與父親的隔閡,而父親仍一如既往地愛“我”。這就在未“揚”之前,于“抑”中找好“揚”的根據?!拔摇敝厘e了,卻不愿向父親表白。這時,第二個契機出現了,父親留下的小紙條使“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這又是“揚”。這也是第二個轉折點。因為上文一再地“抑”,一再地表現對父親的傷害,而父親一再地退讓、容忍,所以這里的“揚”就比開頭的“揚”顯得更有力,令人情不自禁地佩服父親深沉的愛,正像文中所寫的那樣:“它像一棵高高的樹,更像地下默默的根?!弊髡哌@種由“揚”到“抑”再到“揚”的適度的轉化,實際上表現了對父親不斷深入的認識過程,也是父愛不斷升華的過程,文章也因而產生了引人入勝、一波三折的藝術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我們只要合理地運用“抑揚并用”的手法,巧設文章的轉折點,就有可能寫出引人入勝、一波三折的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