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咸豐十年八月,英法聯(lián)軍逼近北京城,咸豐皇帝奕濘以巡幸為名,攜帶皇后鈕鈷祿氏、貴妃葉赫那拉氏等妃嬪及五歲的兒子載淳,在文武大臣的護鑾下,逃往熱河避暑山莊。
戶部尚書兼護軍統(tǒng)領(lǐng)肅順到熱河后,便住進了位于承德街頭條胡同府邸。這次他同來的家眷有侍妾布蘇拉氏和小女兒妍珍及奶媽、丫環(huán)、傭人等。妍珍,按滿族稱呼,都叫她珍格格,這年十八歲,長得柳眉杏眼,粉面桃腮,十分俊俏美麗。從小聰明伶俐,詩詞書畫,無一不通,還懂得音律,能吹一口好笛子。在眾多的兒女中,肅順最疼愛妍珍,視為掌上明珠,、。每日都要聽女兒吹奏一曲,是最大的快樂和享受。不知有多少王公大臣托媒上門為兒提親,但都被珍格格拒絕了,肅順也無可奈何。
咸豐皇帝到熱河后,因驚嚇和途中勞累,沒過幾天便一病不起,做為御前大臣的肅順,便在避署山莊煙波致爽殿侍奉皇帝,晝夜不敢離開,無暇回府聽女兒吹笛了。
再說,妍珍在府內(nèi)過了些日子,想出去散散心。這天午后便與丫環(huán)秋蓉出了府門,轉(zhuǎn)悠到府前不遠處一片松林中,這里空氣新鮮,環(huán)境幽靜,地上還放著石桌石凳,妍珍一見非常高興,便坐在石凳上,從丫環(huán)秋蓉手中要過笛子,輕輕地吹了起來。婉轉(zhuǎn)動聽的笛聲,把天上的鳥兒都引進了松林,落在枝頭上,靜靜聽她精彩的演奏。從此以后,主仆二人每天午后都到這里來游玩和吹奏笛子。
這天到林里妍珍剛吹完一曲“節(jié)節(jié)高”。忽然間從林外傳來一陣吹蕭聲,她不由一驚,靜耳細聽,對方吹的曲子是“雁兒落”,曲調(diào)吹得雖然和暢悠揚,但帶有凄涼悲楚之音,吹簫的是何等之人,心中有什么憂愁事?想到這,妍珍便命丫環(huán)秋蓉到林外去看看。丫環(huán)秋蓉領(lǐng)命到外邊,不大一會就回來了,說林外空無一人。
第二天午后,妍珍與丫環(huán)秋蓉老早來到松林中,妍珍的一曲“春來曲”還沒有吹完,林外又傳來了蕭聲,吹的曲子是“長門怨”,聲音低沉婉轉(zhuǎn),如怨如訴。聽得出此人心中定有難言之隱。妍珍緊接著又合了一曲“惜黃花”,在吹奏時,用眼暗示秋蓉,趕快出去看看林外邊的人。秋蓉點頭會意,輕步來到林外,看見有一吹簫人坐在河壩上,背朝松林,面向武烈河,看不清他啥模樣。秋蓉繞到他的側(cè)面,才看清楚,此人衣衫襤褸,蓬頭垢面,身邊放有一條打狗棍子和一個要飯的罐子。秋蓉差點笑出聲來,心說:原來是個要飯花子,回到林中向妍珍一說,妍珍大為驚疑,心想,一個要飯花子。能吹奏如此高雅的簫聲,絕非一般之人,但愿我能有機會見他一面。
以后幾天,妍珍和秋蓉雖然都按時到松林中吹笛,可是再沒有聽到林外那個人的簫聲,秋蓉也到林外看過,沒有發(fā)現(xiàn)那個吹蕭人。妍珍好不懊喪,心說:他究竟是什么人?到哪里去了呢?
(二)
夜近三更時分,一條黑影躍上肅順府后花園墻頭,他抬頭朝院內(nèi)掃視,只見二層院靠東邊那間房的窗戶透出一點微弱的燈光。他飄身落到園內(nèi),躡手躡腳來到房外窗下,用手中的牛耳尖刀,輕輕劃破窗欞紙,單眼往里一瞧,只見床沿邊坐著一位美麗的少女,若有所思,手中撫摸一支玉笛。來人不由大吃一驚,心說:‘我家的玉笛怎么落到了她的手里?我明白了,他定是肅順的女兒,不用說就是幾天前在松林中吹笛的人。他不由怒火沖胸,恨不得一步闖房內(nèi),殺死賊女奪回玉笛。但又轉(zhuǎn)念一想,不可,還是先報大仇要緊,等我殺了肅順老賊,再來找她算賬。這時忽聽背后有腳步聲,他心說不好,緊接著便聽有人高喊:“來人哪!有賊!”霎時,打更的、護院的呼啦一下子來了一大幫,把來人團團圍住。有人上前扯下他臉上的蒙布,又奪下手中牛耳尖刀,用繩子將他捆了個結(jié)結(jié)實實。外邊一折騰,妍珍屋里聽得清清楚楚。秋蓉手提燈籠到外邊一看,不由“哦‘一聲’,急忙轉(zhuǎn)身回屋向妍珍稟報,不一會她出來向家人們道:“珍格格吩咐,將賊人交給她審清問明后,再交給老爺處置。”
來人被押進妍珍閨房,臉上毫無懼色。妍珍上下打量眼前這個人,只見他有二十出頭的年齡,眉清目秀,貌美英俊。她心中暗想:看此人儀表不凡,不像偷盜之徒,便問道:“你深夜?jié)撊胛腋?,究竟為了何事?”來人仰首冷笑道:“現(xiàn)在落到你們手,殺刮任便,何必多問!”妍珍微微一笑道:“看你年紀輕輕的,也許是受人教唆,誤入歧途,你若能如實講來,我可搭救你免于一死?!眮砣艘宦?,“哼”了一聲道:“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實話對你說吧,今夜專為剌殺肅順賊而來,可嘆天不助我,落到你們手里,我死在九泉之下了不瞑目!”妍珍一聽,不由柳眉倒豎,杏眼圓瞪,倏的站起身來,剛要發(fā)怒,心說不妥,因為她早有耳聞,阿瑪在朝為官,確實得罪了不少人,但不知與這個年輕人有什么深仇大恨,她要問個明白,再做下步打算。妍珍和言悅色道:“聽你之言,與我阿瑪有難解的仇恨,能不能講出來,讓我明白明白?”來人一聽,沉思片刻,用眼掃視站在屋內(nèi)的丫環(huán)婆子,妍珍會意命秋蓉留下,其他人都退下。又讓秋蓉松開分的綁繩,搬過一把椅子讓他坐下。來人這才道出了十幾年前,由肅順一手造成的那樁震驚朝野里的大冤案。
(三)
刺客名叫柏英,原為漢臣禮部尚書柏俊之子。柏俊與肅順同朝為臣,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看不慣肅順專橫霸扈,結(jié)黨營私,迫害忠良的罪惡行徑。曾例罪款數(shù)十條,向皇帝彈劾過肅順,咸豐皇帝閱后經(jīng)刑部調(diào)查,大部分屬實,肅順受到降職留用處分,從此肅順對柏俊懷恨在心。由于肅順善于鉆營取巧,瞞上欺下,沒過多長時間,又得到皇帝寵信,晉升為戶部尚書。咸豐戍午順天科場案發(fā),柏俊做為宰輔主試雖未參與作弊,但有失職之過,肅順趁機給柏俊捏造了種種莫須有的罪名,又串通黨羽,操縱刑部判柏俊死刑。行刑前要由皇帝朱批圈點方能行刑,咸豐皇帝手握朱筆遲疑道:“罪無可赦,情有可原?!币慌缘拿C順問道:“情有可原?還是罪無可赦?”咸豐正猶疑未決,肅順竟不顧君臣之禮,奪過朱筆代批,使柏俊含冤而死。當時,十一歲的柏英讀書在外,聞訊后逃亡他鄉(xiāng),才未遭殺害。
在查抄柏俊家時,肅順向前去查抄的官員說,柏俊家有兩件珍寶——金簫和玉笛,必須找到交給我。官員哪敢不聽,可在柏家查抄半天,只找到了玉笛不見金簫。他哪里知道,金簫一直帶在柏英身上。官員回來后將玉笛交給肅順,肅順雖然不大高興,但總算是了了一半心愿。
柏家的金簫和玉笛有何特殊之處?為何引起肅順這么大的興趣?還得交代幾句。原來,這倆件竹制樂器,是出自明朝正德年間江南著名制作樂器圣手郝天成之手,簫和笛所用的竹子,都是貴州玉屏產(chǎn)的細高竹,竹節(jié)秀麗、美觀、經(jīng)過郝天成精心削截開孔、刻花打磨,并鑲金玉飾件,非常貴重漂亮。金簫,是仲品簫,從氣口到出音孔是一尺一分五厘,口徑四分一厘六毫,用真金包箍,兩端鑲有赤金的龍頭龍尾;、。玉笛,屬姑洗笛,從氣口到出音孔是一尺三寸五分一厘七毫,兩端鑲有碧玉雕成的鳳頭鳳尾。這一龍一鳳的兩件樂器,俗稱“龍鳳件”。吹奏省力,聲音優(yōu)美,響音能傳出數(shù)里之處,實屬稀世珍寶。相傳,此物原為一地方官員不惜重金,為皇帝制作的貢品,不知何時,什么原因落到了柏俊家,成為傳家之寶。
肅順得到玉笛后,便把它交給了女兒妍珍,并請來高明笛師,教她學吹笛曲。妍珍聰明伶俐,不到一年功夫,能吹奏多種曲調(diào)。肅順閑暇時總要聽女兒吹奏一曲,有時還邀上幾位知心的同僚到府聽上一曲,以顯示女兒與眾不同的才華。
(四)
再說,那年在外讀書的柏俊,驚聞父親被害,家中被抄,便對天泣血發(fā)誓,定要親手殺死肅順老賊,為父親報仇雪恨??墒敲C順正四處派兵捉拿他,哪里才是保命安身之處呢?他忽然想起了,父親生前有位好友名叫曹金寶,因與肅順不和,屢遭迫害,一氣之下,托病辭官,便到塞外霧靈山白云寺出家為僧了。何不去那里找他暫住一時,再做下步打算。
曹金寶已是霧靈山白云寺主持,法號海云將柏英收留后,勸他勿要急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讓他安心住下來,一邊叫他讀書,一邊教他習武。光陰似箭,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柏英已長大成人,在海云的教育下,文才武攻都有出眾之處。這天,一位到城里化緣的小和尚回寺說,英法聯(lián)軍要攻打北京城,咸豐皇帝嚇得跑到熱河來了,在護駕的大臣中有肅順。柏英一聽萬分高興,這回報仇的機會來了,便辭別師傅下下得山來,扮成化兒乞丐的模樣,進入承德,準備伺機剌殺肅順??墒窃诮稚系攘硕嗳眨矝]見肅順的轎子,由于報仇心切,今夜冒然進府,剌殺未成,反而被捉。
妍珍靜心聽完柏英的訴說,心潮起伏,是憎恨?還是同情?一時難以說清,便向伯英道:“常言道,冤家易解不易結(jié),現(xiàn)在我放你走,這叫一命抵一命,就算了卻了兩家的仇怨,你看如何?”
柏英沒想到她能做出這樣決定,便問道:“你說的話可是真的?”妍珍答道:“我不騙你?!闭f完命秋蓉帶柏英從后花園出去。這時柏英才完全相信妍珍確實要放他走,便壯膽道:“謝格格搭救之恩。冤有頭,債有主,只要我還有三寸氣在,定要找肅順老賊報仇!“妍珍輕蔑一笑道:“那就隨你的便吧?!鼻锶貛О赜傄鲩T,妍珍又叫道:“等等!”說著拿起來床上玉笛向柏英道:“這是你家之物,讓它物歸原主吧”。柏英雙手接過玉笛,心中一熱,便抱拳道:“格格如此伸明大義,使我深受感動,沒齒難忘,此情此意,今后定要加倍報答,請格格多加保重,后會有期。“放走柏英后,妍珍吩咐府里人,今夜之事不許向阿瑪講,他若問起我自有主張。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黎明時分,咸豐皇帝駕崩于避署山莊煙波致爽寢室,由兒子載淳繼承皇位,大權(quán)落到慈安與慈禧兩宮太后手里,肅順等贊襄八大臣,成了她們的眼中釘。
這天,肅順悶悶不樂地回到府內(nèi),晚飯時喝了幾杯悶酒,便命人將妍珍叫來,讓她吹奏一曲,以解心里愁腸。妍珍心中早有準備,到阿瑪房里,一不驚二不慌,心平氣靜,將那夜之事,一五一十的說了一遍。肅順不聽則罷,一聽氣得額頭青筋暴跳,手拍桌案,厲聲吼道:“你竟敢背著我做出此等大逆不孝之事,家法難容!來人哪!將這個奴才給我嚴加看管起來,等回京后再處置?!?/p>
十七日后咸豐靈柩按時奉移回京,兩宮太后先行,肅順等文武大臣陪欞隨后,第三天傍晚夜宿密云縣。肅順與侍妾和侍衛(wèi)人等住進縣城內(nèi)驛館,看守妍珍的奴仆及丫環(huán)奶媽們都住在進城外東升客棧。
子夜時分,只見一位店伙計,手提料袋去馬棚給馬添料。他看看四下無人,便輕步來到妍形的房門前,用手一摸門,門上掛著一把大鐵鎖,他只好繞到房后窗外,輕輕敲了下窗欞悄聲道:“珍格格快醒醒,”妍珍正躺在炕上,思前想后,半宿也沒有睡著,忽聽后窗外有人叫自己,便機靈翻身坐起問道:“你是誰?”柏英答道:“格格不要害怕,我是柏英。”妍珍一聽道:“我們‘帳’已算清,你又來找我做什么:?”柏英急道:“格格,大事不好了!你家阿瑪已被慈禧派來的人抓走了,官兵們正在四處抓你們。你若相信我,快跟我逃走吧”。妍珍一聽,猶如晴天一聲霹靂,這是真的嗎?想到這兒便又向窗外的柏英道:“這是不可能的,你不要來騙我,趕快走吧!”柏英一聽,又急又氣的道:“你……你……”正在這時,忽聽大街上傳來人呼馬叫聲,接著又聽“哐鐺”一聲,一伙官兵闖進店內(nèi)。只聽一人大叫道:“你們到各屋去搜,凡是肅順的家眷一個不許放走,統(tǒng)統(tǒng)押回京城?!卞渑c柏英都聽得清清楚楚,這時妍珍才相信柏英所說是真。她也顧不了許多,急忙起身奔向后窗戶,高呼:“柏英!柏英!快……”窗外的柏英一聽,飛起一腳,只聽“嘭”的一聲,后窗扇被踢開,他伸出雙臂將妍珍架出窗外,奔向后院打開后門。霎時,二人消失在黑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