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威尼斯知識,最早是從朱自清《歐洲雜記》里得到的。后來從電視里認識威尼斯,總以為威尼斯是一個水道水巷縱橫的小城市。這次旅歐,登上駛向威尼斯的大游艇,置身亞得里亞海灣的茫茫內(nèi)海,足足走了幾十分鐘,才抵達一座島,在那兒參觀了一家水晶玻璃器皿廠。又繼續(xù)行船幾十分鐘,再到另一座島,這座島有一個圣·馬可教堂大廣場。參觀完廣場后,去乘坐慕名已久的“貢多拉”小船,這才是畫面上常見的威尼斯,也是朱自清筆下的威尼斯。其實,現(xiàn)實的威尼斯,有120多座島,構(gòu)成一個大規(guī)模的水城。我們所坐的大游艇,朱自清稱之“公共汽車”,在內(nèi)海行駛;“貢多拉”是搖櫓的小船,轉(zhuǎn)彎抹角,在高樓林立間的小河道穿行。
這座島最熱鬧的地方是圣·馬可廣場,主要建筑物都有三四百年歷史。居中是圣·馬可教堂。廣場兩邊有一大溜商店,店前是長廊,長廊面前,多處都設露天咖啡座,有演員在長廊臺階前演奏音樂。在那兒休息喝咖啡聽音樂的外國人居多,中國人少。廣場上鴿子特多,成千成百,所以又稱鴿子廣場。鴿子一點也不避人,在地面走動,小飛,覓食,小孩子蹲在地上逗玩,喂食,拍照,人與動物和諧共處,靜穆華妙,蔚為一景。
威尼斯雖是向往已久的地方,但我輩游之很難輕松,原因一是缺乏歐洲歷史文化知識,包括西方藝術(shù)史、宗教史的知識;二是不懂外文;三是囊中羞澀。導游一路總是提醒大家, 不要亂跑,要緊跟隊伍,走散了,無人可以找你,叮嚀大家不慌拍照,先跟導游走到盡頭,回過來再沿途慢慢取景拍照。于是,我們一行37人,登上小島,即步履急促,神色慌忙,別人一看便知是第一次來此。導游又提醒:意大利小偷多,有人已注意我們了,這就更增加了緊張氣氛。這支行色匆匆的隊伍,與坐在咖啡座悠閑自得聽音樂的外國人,恰成鮮明對比?,F(xiàn)在中國人來歐洲旅游的真多,一路上碰到許多省區(qū)人,凡自費的大約都在2萬元之內(nèi),凡公費考察的,均在4萬元左右。但他們的“考察”多處與我們碰面,表面上看,與我們匆匆觀光也差不多。宰公家的錢,真的沒商量。
對一般中國內(nèi)地平民百姓來說,能拿出2萬多元游歐,幾乎是傾其所有了,因此,消費哪能像外國人那么輕松。一旦失散掉隊,更是叫天天不應。所以我們每到一處,只能匆匆過眼,抓緊留影,然后折回原路往集合地點趕。今天集合地好找,即在來時的碼頭邊,導游專門指那里的一幢樓房,說這里的門牌是4109,字很大,你們就記住這門牌,在這里等齊,不要跑散了。我和老伴及親家母最守規(guī)矩,提前回到碼頭,放心了。只見烈日當空,熱浪襲人,時間尚早,便走進街頭一家咖啡涼棚,大大方坐下,侍者立即前來遞一硬殼大本價目單,我們看也不看,要了3杯咖啡,每杯4.8歐元,比維也納貴一些,3人花了相當人民幣140元??Х群芟?,但我們的目的主要為了找個棲身歇腳之處。不一會兒,同伴們陸續(xù)回來了,結(jié)束了威尼斯之游。雖然囫圇吞棗,不知其味,但比過去從書本電影里讀到的威尼斯,倒是真實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