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瓶子
桌上的瓶子攢到第六個了,它們和早已成堆的書站在一起。這樣,我就可以攤開那本馬原的《閱讀大師》了。嗯,它有點厚,沒有六個瓶子恐怕不行。
講臺向現(xiàn)代化大邁進后,裝上了各種高檔儀器,于是變成一座奇形怪狀的山丘。我不只一次地在講臺前或站或坐,以各種眼神向下觀望,得出的結(jié)論是:如果我的書山旁比別人多上幾個瓶子,且老師身材在190厘米范圍內(nèi)的話,我是可以攤開那本馬原的《閱讀大師》的。嗯,它有點厚,我必須這樣小心。
從我攢第一個瓶子開始,欣賞瓶子上的梁詠琪就占據(jù)了同桌“一部分”上課時間。剩下的“九部分”上課時間他貢獻給了在我國尚未見光明前景的游戲產(chǎn)業(yè)——幾人聯(lián)機抽GBA。
第一片雪
第一次見到馬原是因為格非。在讀高一的那所學校里,我找到了格非那本很出名的小冊子。我從未懷疑過它的出名,可我登記借書卡時,榮幸地發(fā)現(xiàn)自己是借它的第六個人。第五個人距今已三年。高二轉(zhuǎn)學前到圖書館去懷舊,尚未發(fā)現(xiàn)第七個人。對這本小冊子的喜愛,導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我的網(wǎng)名都是“褐色鳥群”,直到那個叫馬原的高壯男人出現(xiàn)。
下了很大決心去還格非的小冊子時,傳說是某著名圖書館館長女兒的中年老師說:‘“喜歡格非?那應該再看看馬原和徐莊。這有,不好找,沒找著叫我?!?/p>
長相嚴肅,每天坐在登記處頭也不抬,一般只說“自己找”“按時還”的女老師最后幫我抽出了圖書館里僅有的馬原,另一位徐莊連影子都找不到,只從女老師嘴里隱隱約約聽到什么“十六歲以一篇《師父》撼世”之類的話。一場溫柔雪崩的第一片雪就從岡底斯山脈飄落。
什么都沒
要在這門什么都沒有的課上看我的馬原。我真的是什么都沒做啊,同桌答應為我作證。我沒有睡覺,沒有看別的,沒有和誰講話,沒有瞄同桌帥哥,沒有想什么。就是什么都沒學會沒聽懂。我一直聽得見他說什么,他叫我們翻到哪頁我就看到哪頁,他要求明天作業(yè)本上有什么,我就想盡一切辦法讓我作業(yè)本上有什么。我什么都沒干,沒有GBA、DISMAN、漫畫、情書可以給他沒收。我有馬原但他沒看見?!爸灰獩]看見就等于沒有”,這話無比經(jīng)典。
他開始講課了。我要看馬原了。
兩場罪過
馬原在《閱讀大師》里說:“我于是做了這一生里最初的偷竊,我先是將它據(jù)為已有,之后到圖書館報失,賠付了雙倍書價。我依稀記得書價是八毛五分。這是六十年代的故事,那時候,一元錢是很多的錢,是我五個中午的飯費。它不止一元,它是八角五分乘以二”。
這段話使一個向來在這樣的課上沉默的孩子,不可遏制地發(fā)出了一聲低吼。
沒人知道,我的馬原的來歷。我為此做了一生里最初的偷竊,我先是將它據(jù)為已有,之后到圖書館報失,賠付了雙倍書價。我清楚記得書價是22塊。這是二十一世紀初的故事,這時候,二十塊并不是很多的錢,即便是二十乘以二。我有好多張二十塊,但沒有一本馬原。
時隔四十多年,圖書館賠償規(guī)定如果和物價一同翻倍的話,我會死得難看。
霍桑的《紅字》使馬原犯下罪過,馬原使我犯下罪過。我不曾去想以人生中的一個污點換得一本書劃不劃算。周為那是馬原的書。我在此之前見過很多“閱讀指導”、“Xx鑒賞入門”的書,從來就沒有想多看一眼的愿望。它們根本不像大馬這樣寫,而且像大馬這樣讓我吃飯不香睡覺不實。
其實沒有馬原精彩的講解,大師們的作品我也并非是讀不懂的。但我很愿意看著老馬的指點,把看過的書再想一想,把沒看過的書看一看。《藍色旅館》里的收銀機上刻著“這里記錄著你應付的代價”。我付出的不過是四十塊錢,和僅僅維持了一個下午最終被快樂掩蓋掉的內(nèi)疚。
母親的謀殺
馬原說,要在一部小說里讓母親殺死自己的兒子是很難的,當然,是合理地殺死。原話我不記得了,反正他就是說,寫一個母殺子的故事是很難的。因為幾乎任何事件都不會使母親起殺子的念頭。
馬原在課堂上分析母殺子難度系數(shù)時,十分漂亮地把大義滅親給否決掉了,這實在不是一個有說服力的答案。這個簡單的想法只能被用在影視作品中胡亂渲染一下泛滿酸味的悲壯氣氛,還要冒著IOO%被觀眾說是瞎編的風險。
馬原接下來又三言兩語撣掉了“母親是精神病”的提議。瘋子殺人理由充足,但這不在寫作的突圍意義之中。把話說死說滿的小說有什么看頭呢??蓯鄣睦像R說了這么多,最后要告訴大家的是,小說家中能把合理母殺子寫得讓大家心悅誠服的,不過是兩個人:加繆和馬原(或者該打成馬原和加繆)。于是《誤會》和引日死》一起,是絕對值得鼓掌的佳作。老馬的意思就是這個,我當然也很同意這個。
在看完很厲害的《舊死》和也很厲害的《誤會》后,一個優(yōu)秀讀者的好品質(zhì)開始展露。
我開始問同桌一個無比欠揍的問題:要犯下什么罪過,老媽會舍得把他這樣帥的兒子殺掉?聽了無數(shù)次“你有病吧”,終于得到回答:“要是娶你回家,我媽肯定會把我殺掉?!?/p>
這樣欠揍的回答當然不能使我滿意,它無法讓我寫出和馬原一樣厲害的母殺子小說。
我的帥同桌想不出,、老媽要滅他的理由,這說明了母愛的偉大,。正因為母愛偉大,能安排母親殺掉兒子的馬原是多么厲害。
如果事情停留在“我證明了馬原是厲害的家伙”的份上,那么整件事情就并不比聽什么都沒的課好到哪去。借用馬原講課的口氣:“看到這里你可能還不覺得怎樣,可接下來的部分就厲害了。”
我沒有放棄寫出優(yōu)秀小說的妄想。在幾節(jié)什么都沒的課上,我設計好了一個基本框架。哄得同桌興致勃勃地聽,其實他的目的是想從我和馬原這兒學會如何避免犯下能讓老媽氣得要殺他的錯誤。
首先,小說里得有一種巨大的力量逼迫著母親,她肯定是不情愿殺掉兒子的,她越是不舍得,外來的逼迫力量就要越強大。被逼著殺掉兒子,這樣就不會輕易抹滅了母親的偉大。
大馬已經(jīng)講過,我也早就知道:當母親生命受到威脅時,她寧可自己死也不會殺子。所以,這種逼迫力不會是威脅母親本人。那么換一個人選,當丈夫受到威脅時,母親是否會犧牲兒子?我沒有這么沉重的感情經(jīng)歷。但大馬這家伙可能有。他認為夫妻哪怕感情再好。畢竟沒有血緣關(guān)系。有時,時空從中阻隔那么一下,都可能使夫妻恩斷義絕。所以丈夫的生死應該還不足以讓母親犧牲心頭肉。愛情至上在人性面前恐怕是句廢話。這種逼迫力量寄附在怎樣一個重要人物身上呢?除非是個和兒子地位等同的人,除非威脅這個人和威脅親兒子一樣。答案已經(jīng)出來——另一個兒子。
有一個兒子不如有幾個,這樣更有說服力吧。當外來力量明確要么讓母親失去一個兒子,要么失去更多兒子,母親再心痛也要做出選擇時,或許就只得犧牲其一了。因為外來力量強大到她根本無計可施。我想人在面對巨大災難時,本能的舉動應該是符合“把損失減到最少”的原則的。
小說寫好后只拿給同桌看過。講的是一個村里兩家兒子口角中,一人意外死亡。家屬上門要對方家里“也拿一個兒子來賠”,否則滅了全家。母親苦求無果,自家實力也根本不能和對方硬拼。母殺子的情節(jié)是這樣完成的:對方逼迫逾緊,母親在安排幾個兒子向親戚處躲藏后,夜里狠心悶死了與自己同睡的五歲的小兒子。
故事以母親為保全兒女,犧牲尚不懂事的幼子,同時躲藏在外的長子于心有愧,同一夜里在仇家門前自殺而告終。母親與長子不知道彼此都做出了巨大犧牲。一夜間母親失掉了兩個兒子。
同桌對該小說評價不高,說它拍成電影一定煽情得很……但他接下來的話差點引發(fā)另一場雪崩:“既然你在17歲寫出了我17歲寫不出的東西,我只能努力在我20歲寫出你20歲寫不出的東西?!边@個目標實現(xiàn)起來有點難,畢竟他每次的作文都是靠我執(zhí)筆的。
,
我想我還是合理地寫出了母殺子故事的,我想不出來那種情況下,母親除了犧牲一個兒子之外,還能有什么雞不飛蛋不打的更好辦法。同桌的不滿意大概是因為看了《舊死》和《誤會》后,欣賞水平無法賞臉地降低一下。
這個叫做《夜盲》的小說至今塞在我的抽屜里,或許一個厲害的讀者就是從這篇小說開始厲害的。十三次重復
我沒有條件看完馬原全部的書,這讓我對別人提及馬原時有點臉紅,但這不算我的錯。格非的書三年沒人續(xù)借,大馬的書全市書店也找不到幾本,徐莊更是不得一見。所以我只能說我暫時最喜歡《錯誤》。
在第一次看它時,我就認真地數(shù)過那句重復了十三遍的話,數(shù)出來真是十三遍。我肯定是一開始就覺得這個地方很厲害,否則我不會每次讀到這都要停下來,逐行看十三行同樣的字,但我說不清為什么覺得它好。
后來看到有人贊賞地說這個地方真實地再現(xiàn)了生活中原本的情景,意思大概是說這個地方用的是標準的小說的語言。
他這樣一說我好像找到了自己喜歡那句“哎,起來一下”的真正原因??珊髞硪幌?,為什么不這樣說:
“哎,起來一下?!?/p>
“哎,睡沒睡著都起來一下?!?/p>
“兄弟你起來讓我看一下?!?/p>
“起來看看屁股底下有我的帽子嗎?”
大馬為什么要重復一模一樣的十三遍而不變點花樣呢?我到現(xiàn)在都很奇怪。但看《錯誤》時,還是喜歡停下來數(shù)數(shù),清楚得像臉上的痘。
其實都一樣
沒出息的孩子對什么都不上心。我對老媽和大馬還上點心,大概不算太沒出息。手頭一本《美文》里面刊登著“全球華人少年美文寫作大賽”的啟事和賽題,評委里有大馬的名字。
復賽題目可供多選,同桌和我湊在一塊看各路神仙出的各式題目,樂得要命。
我先看大馬的。初中組是“游戲規(guī)則”,馬原的敘事圈套其實就是個好玩的游戲。喜歡馬原也就是喜歡字里行間的馬原式游戲規(guī)則。高中組的酸了點:“想象大學生活”。想來大馬當大學老師當?shù)檬嫣?。這兩個題目真該是大馬起的。
同桌看過命題者總名單后,嚷著要我蒙住題目前的人名,讓他猜是誰出的。猜了幾個一氣兒不準。倒是一看到“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你”和“致我的前輩”這兩個題目時,一猜就準。
由于余先生的題目,個人特點過于明顯,我只好輸給同桌十塊錢。
于是我選了大馬的題目來寫。我說我希望的大學生活就是能去聽大馬的課,最后很老實地交代說那是不可能的。估計評委覺得我有拍馬屁之嫌,或不滿意我不期待他們只期待大馬,所以把我的文章斃掉了……
我無比心痛地矯情說馬原為什么偏要到一所我不可能考上的大學任教?
同桌說你考不上同濟不也一樣在看馬原的講課稿么? 了 我遂大喜,這真像那個富翁和漁夫同樣曬著太陽的故事。
又是一年
我盡量把我僅有的馬原看得很慢,想把一本拉成兩本。什么都沒的課還沒完,我繼續(xù)接受老師總要發(fā)給我完整卷子的浪費行為。同桌的游戲卡換了一張又一張。年底時,他說沒錢換新卡了,但很快他臉上顯出冬日的陽光:“年底意味著過年,過年就意味著有錢了……”
過年意味著補課。年還沒挨家挨戶拜完,初七就被強令返校,嚴重阻礙了我拿紅包一年多過一年的愿望。同桌手里已是新機新卡。我手里也是另一本馬原。這就是一年初始的見面,我說這意味著我們又要玩著GBA看著大馬過一年了。
“不會了吧,我晚自習要去上法語課。你把我的書也摞到你桌上,看馬原就保險了。”
我找不到話好說,突然想起大馬好像也在蓬皮杜藝術(shù)中心流浪過的,還說過“給我一天巴黎給你三篇小說”的話。很是羨慕同桌可以去那么好玩的地方。
沒有以后
同桌的走很富有小說的情節(jié),和馬原的《康巴人營地》里康巴小伙被殺、《藍色旅館》里瑞典人的死一樣,一下子就消失了,誰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完全沒有預兆。
我把頭埋在馬原選編的《大師的恐怖》里,習慣性地想拍他一下,叫他湊過來一起看。我常用《虛構(gòu)》上的話刺激他看大馬:“朋友,如果您沒有閱讀過馬原式的小說,您就不能對自己說:我對中國當代小說有一個高層次的認識?!倍@次我的手沒能落在他寬大的背上。我這才發(fā)現(xiàn)他下課出去后就沒有再回來??勺簧系臅€在,還翻到上節(jié)什么都沒的課上所講到的那一頁。
老師說把xx的東西清理一下,書什么的你就拿走吧,他走了。臨出辦公室時老師加了一句:找找他那本《xx題庫》,沒帶走的話拿來給我,前兩天剛發(fā)還沒收錢的。
我從他抽屜里找到一張叫做《DIS MOl OUT》的法國片,是他用來學習法語實為欣賞法國美女的。我只認識那個和蘭蔻香水同名的單詞“OUI'’。這張DVD的存在像是《鐘擺》里妻子脫下來的藍襯衣,還依稀保持著主人的身形。此刻要是有人推開教室的門,我肯定會以為是同桌回來了。歐·亨利筆下的卡蒂就是在約翰對物抒情時回來的。
同桌的GBA到了法國肯定還會繼續(xù)玩著,我的馬原也是繼續(xù)看著的。大馬在《大師的恐怖》里把自己的《舊死》也放了進去。于是有人說:“馬原竟然把自己的作品也放到里面,這真是恐怖?!?/p>
我想要翻開第一頁重新再看廣遍時,才發(fā)現(xiàn)扉頁上被人寫了字:
不如總在旅途,于是常有希冀。
這是大馬的詩吧,他為什么不用法文抄呢……
被同桌寫了宇的《大師的恐怖》是校圖書館的,還回去被查到有字跡,十有八九要被罰款,我得帶好錢包。
“用戶名:徐柳溪
借書記錄:無
查詢館內(nèi)圖書按F1……查詢以往借書記錄按F”
按F4的手興奮得有點抖。電腦肯定壞了才把我的借書記錄清除了。
“上次借書記錄:2003/4/19 2003/6/15《大師的恐怖》
賠償原因:丟失
賠償金額:xx元(已付)”
在圖書館寬大的查詢臺電腦前,我竟然不必付出任何代價……
同桌走前的好心或惡意的自作主張,使我借書記錄里又添了不光彩的一筆,個人存書里又多了大馬的名字。
離開時,圖書管理員提醒我:“同學,以后可不能再丟書了,第三次就取消借書資格了……”
謝謝,可是不會了,因為整個圖書館里絕沒有第三本馬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