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9年春,梧州市中山公園的韋拔群紀念館揭幕,對外開放。梧州詩人韋澤方在《梧州日報》發(fā)表了《瞻仰梧州韋拔群烈士紀念館》一詞:“館立高館,花環(huán)處,緬懷英烈。換天志,羊城取火,東蘭燎徹。鐮斧辟開封建網(wǎng),鐵流卷動右江月。翼名戎,百色播春光,江河躍。屠龍愿,猶未捷;‘三光’恨,孰能滅?恥叛徒邪惡,星隕山穴。懸首忍看黎庶淚,捐軀甘薦軒轅血。羨梧州,埋骨激風雷,傳承切?!?/p>
1984年10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撥款,在梧州市中山公園韋拔群頭骨出土處興建了紀念碑和紀念館,占地面積230平方米。還在珠山烈士陵園內(nèi),建了一座韋拔群紀念亭。鄧小平1962年12月為《回憶韋拔群》一書題詞時深情地寫道:“我們永遠紀念他!”
韋拔群(1894-1932),初名秉吉,字拔群,壯族。1894年2月6日生于廣西東蘭縣(今廣西河池市東蘭縣)。1929年12月11日,與鄧小平、張云逸一起領導了百色起義,曾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zhí)行委員,紅七軍21師師長。
1932年10月19日凌晨,大地黑沉沉的。在東蘭縣東里屯的雙茶洞內(nèi),突然響起了“砰!砰!”的槍聲。接著一條黑影竄出來,用刀割下倒在血泊中的人的頭顱,用一塊布包扎起來,慌忙逃出洞外,消失在黑暗的山野中。
被殘殺者就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zhí)委、紅七軍21師師長韋拔群。1930年秋,紅七軍主力奉命北上,韋拔群留下來堅持農(nóng)民武裝斗爭。他率領100多人鉆巖洞,宿山林,吃野菜,打得敵人喪魂失魄。國民黨反動派以1400元光洋的高價懸賞要韋拔群的頭顱。韋拔群轉戰(zhàn)到東蘭時,由于長期的奔波勞累、饑餓而病倒,轉移隱蔽到東蘭雙茶洞內(nèi)。1932年10月19日晚上,當韋拔群睡熟時,他的侄兒、警衛(wèi)員韋昂用駁殼槍連發(fā)兩顆子彈,把病中的韋拔群殺害了。韋拔群時年僅38歲。韋昂貪財叛變,把韋拔群的頭顱砍下,送到東蘭武篆,向國民黨的“剿共”頭子廖磊請賞。
韋拔群犧牲后,當?shù)氐娜罕姲阉臒o頭遺體從雙茶洞運出來,悄悄地安葬在特牙山上,并蓋起一座小廟。遠近的人們都趕來燒香祭祀,把小廟叫作“紅神廟”。國民黨反動派雖拷問了許多群眾,但始終找不到韋拔群遺骸的下落。
叛徒韋昂把韋拔群的頭顱送給廖磊后,國民黨反動派為了殺一儆百,鎮(zhèn)壓工農(nóng)革命運動,便把韋拔群的頭顱放在一個玻璃金魚缸內(nèi),用防腐藥水泡著,先在右江東蘭、百色一些城鎮(zhèn)“示眾”,后運到南寧、柳州等地“示眾”,最后又運到梧州,在大較場“示眾”。在梧州大較場“示眾”三天后,韋拔群的頭顱就不知去向了。
二
1950年,中共廣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為了尋找韋拔群的頭顱下落,曾布置有關部門進行深入調(diào)查。梧州市文化局根據(jù)上級的通知,組織人力,進行宣傳查訪。為了獲得線索,查閱了大量史料,并召開了文史工作者和老仵工座談會。初步獲得了線索,證實了當時國民黨編寫的《東蘭痛史》中的記載:“韋拔群的頭顱最后轉到梧州,埋于梧州之公園”。但梧州中山公園范圍這么大,到底埋在何處,還是個謎。
經(jīng)10年查訪,梧州市有關方面的領導終于在1961年底找到了知情人———市園林處退休工人周十五。周十五回憶說:1933年春的一天,我親眼看見在大較場“示眾”的人頭。人頭滿臉黑胡須,裝在玻璃金魚缸內(nèi),用藥水泡著,玻璃金魚缸放在一把豎立的平梯上面。那時許多人圍觀,因不識字,我不知是誰的頭顱,只聽人們說,是共產(chǎn)黨的大頭目。在一個大風雨過后的早晨,我那個在中山公園做雜工的老叔李龍,正在公園撿大風吹落的枯枝。朦朧的晨曦中,他看見遠處有幾個人影,從公園西面山下的小路走上來。前面兩個用簸箕抬著那個“示眾”的玻璃金魚缸,后面跟著一個當官的。當官的一見李龍,就大聲吆喝:“你是什么人?快給我滾開!滾開!”李龍說:“我是公園的工人,在掃地?!蹦莻€當官的盯著李龍,上下打量了一番,便不理睬李龍,干他的事去了。只見他們在路邊動手挖坑。李龍過去看了看,便對當官的說:“老總,埋在這里不好,又是路邊,人來人往的?!蹦莻€當官的聽了之后,立即命令兩個工人把將要挖好的土坑填回了土,還堆成一個假墳。他們收拾工具轉移到下面的地方再挖一個坑,草草地把玻璃金魚缸埋下便走了。李龍把自己目睹的情況悄悄地告訴了我。兩個月后,有一天中午,我和李龍一起走到公園西坡水池邊時,李龍用手指著相距十幾步遠的山邊說:“人頭就埋在這里?!蔽要氉宰叩侥莻€地方一看,發(fā)現(xiàn)是一個坑洼,由于日久雨淋,松土下陷了兩寸多深。我在附近隨手鋤一兩筐泥,把坑洼填平才回家。那時,在坑洼旁,我看見有一棵樟木,還有幾棵丹竹。
三
1961年12月13日,中共梧州市委的領導和自治區(qū)黨委的工作組,還有梧州市文化局的領導,在周十五的指引下,來到了中山公園明秀園韋拔群頭顱埋葬的地方,開始挖掘工作。第一天,只挖出一些桉樹根,不見頭骨的蹤影。第二天,往右移一米繼續(xù)挖,挖了將近一米深,就發(fā)現(xiàn)泥土較松,并出現(xiàn)了一個小穴,接著又發(fā)現(xiàn)一些玻璃碎片。在場的人緊張起來,小心挖掘。挖進一米多深時,終于發(fā)現(xiàn)一個臉盆大小的玻璃金魚缸,里面盛著一個頭骨。這個難忘的時刻,廣西電影制片廠已拍成了記錄片。
這到底是不是韋拔群的頭骨,還需要多方面鑒定才能證實。自治區(qū)黨委和人民政府很重視,成立了以廣西公安廳、博物館、電影制片廠等單位組成的工作組,當天晚上就趕到梧州。梧州市公安局和著名的外科醫(yī)生參加了鑒定工作。韋拔群生前戰(zhàn)友黃舉平、謝扶民提供了韋拔群的年齡、相貌、特征和嘴里左上腭鑲有一只金牙、額上有槍傷等情況。后來,廣西醫(yī)學院在整復韋拔群頭骨時發(fā)現(xiàn)左額上方有兩個彈洞,一彈直穿左耳后部,一彈頭尚在骨縫中,頭骨牙床有一枚金牙。經(jīng)科學鑒定,證實這頭骨正是韋拔群的頭骨。
韋拔群烈士頭骨在梧州出土后,中共梧州市委派專人將韋拔群頭骨護送到自治區(qū)首府南寧,后又送到首都北京。梧州市則在中山公園內(nèi)建了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