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龍云是我國著名武術(shù)家和武術(shù)理論家,曾任國家體委武術(shù)研究院副院長兼中國武術(shù)家協(xié)會副主席。出版了《武術(shù)運動基本訓(xùn)練》、《華拳》、《少林寺拳棒闡宗》等十余部專著。1953年11月,全國民族形式體育運動會,他以運動員身份參加比賽,他表演的“華拳”和“峨嵋刀”榮獲金牌獎。故國家體委曾授予他“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章”和證書。
1928年11月,蔡龍云出生于山東濟寧市一武術(shù)世家。蔡龍云習(xí)武,是有歷史淵源的。據(jù)史料記載:唐朝開元年間,華山附近游俠蔡茂,閑居長安,與權(quán)貴結(jié)怨,手仞仇人,避禍任城(今濟寧)。至宋朝宣和年間,他的后人蔡泰、蔡剛,勇武絕倫。蔡龍云父親自幼隨祖父習(xí)武,后又拜齊魯大俠丁玉山為師,盡得華拳精髓。蔡龍云自幼受家庭熏陶,隨父練功習(xí)武。4歲就踢腿、站樁,6歲已掌握許多拳法和拳路,到9歲開始打樁,踢樁,乃至實戰(zhàn)練習(xí)。
1943年的上海,不僅受到日本侵略者蹂躪,還遭到西方列強踐踏。洋人辱罵中國人是“東亞病夫”,蔑視中國武術(shù)是“花拳繡腿”,不堪一擊。
這年冬天,一群在上海十里洋場耀武揚威的外國拳師們,要和中國武術(shù)家搞一次擂臺賽。企圖一舉打掉中國武術(shù)之鄉(xiāng)之名,以揚西洋拳擊之威風。他們派人找到蔡龍云父親蔡桂勤挑戰(zhàn)。蔡桂勤有民族氣節(jié),他立即找到山東武術(shù)名家王子平商量:“這是洋鬼子對我中華民族的蔑視,我們接受這場挑戰(zhàn)!”兩位前輩商定選派八名高手與外國拳師決一雌雄。其中,年齡最小的就是蔡龍云,時是初中二年級學(xué)生,年僅14歲。當時,他連西洋拳是什么樣都沒見過,卻敢應(yīng)戰(zhàn)。因他有自尊、自強、自愛、自豪的民族精神,恨洋人辱罵中國人無能,他早立志,讓洋人看一看、嘗一嘗中國人的神拳,讓他們知道中國人是不好惹的!經(jīng)雙方會談,比賽日期定在1943年11月13日晚上,地點是上海亞爾培路回力球場(今盧灣體育館)。比賽規(guī)則:比賽三個回合,進擊時以腰部以下為限,只準勾掛,不準腳蹬;打中一拳或一腳得一分,打倒一次得3分;打倒10秒內(nèi)不能爬起算獲勝。此規(guī)則大大制約中國武術(shù)套路的發(fā)揮,可見中方做了很大讓步。
當外國人發(fā)現(xiàn)中方有一位少年時,都仰頭大笑:中國真是沒人了,讓一個孩子上臺挨打!還有的說:小孩不能參加比賽!蔡龍云回答:中國武術(shù)只講功夫,不講年齡和體重。洋拳師笑著說:“打死了可不償命!”蔡龍云輕蔑地笑道:“我怕你們沒那本事!”
比賽抽簽:蔡龍云對手是白俄拳擊名將馬索洛夫。開場后,兩人在臺上對角坐定,馬索洛夫膀大腰圓,兇狠高傲,不可一世;再看小龍云,柳肩膀,窄腰身,還是孩子相,在場中國人無不為他捏把汗。
鑼聲一響,洋裁判朝雙方一招手,雙方站起抖掉肩上毛巾向臺中間走去。雙方剛一照面,蔡龍云出其不意,一個“單風灌耳”朝對方耳門打過去,這一拳打得實在,馬索洛夫晃了幾晃,好不容易才站穩(wěn),一臉茫然不知所措,這時,全場哄堂大笑。這笑聲把他弄得莫名其妙。原來比賽還沒開始,雙方走向臺前,要由裁判向觀眾介紹運動員姓名。而小龍云不懂這一套,竟給對方一拳,馬索洛夫白挨了一拳。
二次鑼響,比賽正式開始。龍云站在那里卻不敢貿(mào)然動手,生怕再弄出笑話。就在他猶豫之時,馬索洛夫拳頭像雨點般襲來。龍云急忙應(yīng)戰(zhàn),左右躲閃,使用“著肉分槍”法,使對方拳拳落空。而龍云機智地在他周圍忽左忽右,東躥西跳,不斷乘隙而入,貼近對方,連連出擊,左一個“迎面三腿”,右一個“閃電連環(huán)拳”,直打得馬索洛夫一連栽了幾個跟頭。第一回合龍云勝了。
第二回合一開始,惱羞成怒的馬索洛夫玩命地撲來,急風暴雨般地朝他面門擊來,直把龍云逼到臺角。龍云臨危不懼,急向右一晃身子,把對方拳頭引向一邊,乘隙從他臂下躥到身后。馬索洛夫也迅速轉(zhuǎn)身擺拳橫擊,龍云飛腿擊中對方耳根,但馬也有準備,伸手抓住他腳踝,狠命拋起,企圖將他掀翻在地。然而,龍云順勢擰腰使個“鷂子翻身”,從空中落下穩(wěn)穩(wěn)地站住,贏得全場喝彩。此時,龍云越戰(zhàn)越勇,手上“流星趕月”拳法一陣緊似一陣,腳下“勾掛連環(huán)”腿法接二連三,第二回合又將馬打倒。
第三回合開始,龍云迎面虛晃右拳,馬剛要低頭躲過,他左拳便到,一個“單風灌耳”,直擊對方右耳腮下頸動脈,緊接一個“黑虎掏心”,重重擊中對方胃部。馬索洛夫疼得昏倒在地,洋裁判沖著他直喊,10秒過去了,他再也爬不起來。比賽5分鐘,打幾個回合,他裁了13個跟頭。這次擂臺賽,中國選手全勝,大滅洋人威風,大長中國人志氣。龍云年齡小,打得特別精彩,備受國人稱贊,武林人給他送一外號“神拳大龍”。
三年后,1946年的一天,蔡龍云在街上行走,忽有人在肩頭拍一下,回頭一看,是馬索洛夫。他已沒有昔日傲慢,但仍挑釁道:“你上次贏我,全靠你腿上功夫,這不算本事,你敢像我們?nèi)瓝粢粯?,只用拳頭不用腿嗎?”
這年,龍云已17歲,正血氣方剛,說:“行啊,不用腿照打不誤,但我不跟你打了,要打找你們最厲害的跟我打?!?/p>
“魯塞爾,這個名字聽說過嗎?黑人,美國拳擊明星,是上海重量級冠軍,你敢和他比武?”
一聽是說美國人,龍云怒火中燒。美國兵在中國橫行霸道,他早已深惡痛絕,一種正義感使他果斷回答:“敢!豈有不敢之理!”
9月2日,上海繁華街道出現(xiàn)顯眼海報,“拳擊特訊:美國重量級冠軍‘黑獅’魯塞爾會戰(zhàn)中國武術(shù)名手蔡龍云?!?/p>
當晚,比賽在八仙橋上海青年會舉行。蔡龍云單刀赴會,沒有驚動家人,只請師兄何金章陪同前往。這次比賽全用外國一套洋辦法,不準用腿,只能用拳,五個回合論輸贏。魯塞爾高大強壯,宛若兇猛的黑獅,他上臺坐在臺角椅子上,威風凜凜。龍云坐在對面打量著魯塞爾,心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走著瞧!
兩遍鑼聲后,龍云發(fā)現(xiàn)“黑獅”名不虛傳,出拳勁猛。龍云先用拳護住頭和胸,緊接著用“貼身近打法”挨近“黑獅”,只要他后退一步,他便順勢出招。經(jīng)過緊張較量,魯塞爾沒打中他幾拳,龍云卻用風擺荷葉拳,猛擊其左右耳門,時而再來個湘子挎筐拳,偷襲對方額部和胃部,幾次將魯塞爾打倒在地。到第四個回合,龍云仍然貼近魯塞爾,你進我退,你退我打,將他閃電連環(huán)拳法施展出來,逼得“黑獅”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龍云越戰(zhàn)越勇,窮追猛打,“黑獅”見無退路,如困獸般反撲,龍云迎上去,先用雙拳擊他兩腮,然后趁他踉蹌之際,一個抄拳擊中他胃部,此拳雄猛勁大,一拳將他打倒,10秒過去,他也沒爬起來。
第五回合沒有進行,魯塞爾認輸了。
第二天,蔡龍云打敗美國拳師的消息傳遍上海,傳遍全國,中國人群情振奮,至今成為人們傳頌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