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老師:
您好!我是一名高中女孩,現(xiàn)在我們正面臨文理分班,我不知道該怎樣選擇。我一直喜歡文學(xué),所以,我想報文科班。但是我又很想當一名軍人,對當兵情有獨鐘,希望考上軍?;蚓?。據(jù)說這類學(xué)校大都招理科生,因此我又想報理科。我的理科成績和文科成績差不多,但我認為文科要比理科好學(xué)。我想為了心中的愿望而努力奮斗,但奮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也許最終會與現(xiàn)實有差距,所以我現(xiàn)在很矛盾,不知到底該怎樣選擇。我知道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但我還是希望得到您的幫助。
曉穎
曉穎同學(xué):
你好!每一個面臨文理分班的同學(xué)都會有你這樣的體驗。你說的矛盾心情,在心理學(xué)上叫做動機的沖突。心理學(xué)告訴我們,人的活動總是受一定動機推動。而人的動機又常常是較為復(fù)雜的,常常是多個動機在起作用。當這些動機不能同時得到滿足的時候,就產(chǎn)生了動機的沖突。動機的沖突從形式上說分為三類:一是雙趨沖突,就是既想得到這個,又想得到那個,兩樣都想要,所謂魚和熊掌想兼得;二是雙避沖突,就是對兩樣?xùn)|西都想拒絕,都不想要,所謂前怕狼后怕虎;三是趨避沖突,就是對一個東西既想要又害怕,所謂既想吃又怕燙。
一般說,面臨文理分班的同學(xué),內(nèi)心出現(xiàn)的動機沖突大致也不外這三種,有的是既想報文科又想報理科,這種情況大致是文理成績都不錯的;有的是既怕文科,又怕理科,這種情況是文理成績都不算好的;有的是雖然比較傾向于某一科,但對自己傾向的這一科又心存擔憂。就你的情況來看,首先是雙趨沖突:一方面,從學(xué)習(xí)興趣和目標的實現(xiàn)的可能性出發(fā),你愿意報文科;另一方面,從對未來的向往,即想當一名軍人的愿望出發(fā),你又想報理科。其次,單就理科而言還有趨避沖突:就內(nèi)心的向往說,你想報理科;就實現(xiàn)的可能性說,你又怕報理科。簡而言之,你的動機沖突其實就是現(xiàn)實與向往的矛盾。想想看,你內(nèi)心的矛盾是不是這樣?
那么,你到底該怎樣選擇呢?
一般說,人們解決動機沖突的基本心理策略是“趨利避害”。在雙趨沖突中,想“魚和熊掌兼得”很難,若兩種都想得到的東西有差異,人的動機沖突還是比較好解決的。而事實上,往往是想得到的都是美好而有用的東西,這時的動機沖突解決起來才比較困難。于是,美好的東西常常不能同時擁有,所以我們必須有所放棄。放棄的東西并非不好,而是選擇的必然結(jié)果。所謂選擇,其實是選擇放棄什么。
適度地選擇放棄,不僅會帶來許多現(xiàn)實的好處,而且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意味著我們?nèi)烁竦某墒臁男睦韺W(xué)的角度看,長大成人的過程,就是在人生道路上學(xué)會放棄的過程。面對現(xiàn)實中的美好與向往中的美好,就要走向成熟的女孩,到底該把哪一種美好留給自己?相信你一定能夠作出理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