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超
藥粥能有效地抗御暑熱侵襲,可健脾開胃,增強抵抗力,降溫補液。下文介紹幾款適宜夏令的藥粥,供大家選用。
銀花菊花弱:將銀花6 g、杭白菊6g焙干為未備用,先將粳米100 g煮粥,加入藥末,稍煮即可,分2次服食。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痢之功;菊花有散風(fēng)熱、清肝明目、降血壓之效,夏天常服此粥,可防治中暑、風(fēng)熱感冒、頭痛目赤、咽喉腫痛等癥。高血壓、冠心病患者,以及小兒熱癤、苦夏患者尤宜食之。
百合銀花粥:50 g百合洗凈,6 g銀花焙干為末備用,先將100 g粳米淘凈煮至將熟時先放百合煮之,起鍋前放入藥末及白糖適量即可。常品此粥,能清熱消炎,生津解渴,對咽喉腫痛也有顯著療效。
綠豆粥:綠豆60 g,洗凈后溫水浸泡2小時,加粳米100 g、水1 000 ml煮粥,每日2~3次頓服,亦可冷食。綠豆甘寒,善解諸毒,又為消暑止渴良藥,可治暑熱煩渴、瘡毒癤腫、食物中毒以及預(yù)防中暑等,老少均宜,堪稱夏季第一品。
蓮子粥:將蓮子15~20 g用溫水浸泡,去皮,去芯,磨成粉狀,與淘洗干凈的100 g粳米或糯米同煮為粥。本粥有益腎固精、健脾澀腸、養(yǎng)心安神等功效。
扁豆粥 :扁豆100 g,粳米100 g,加水同煮作粥食用。白扁豆可健脾益骨,夏季服用既可消解暑邪,又可健脾利濕,對暑濕引起的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大便溏泄等癥,有較好的療效。對平素脾胃虛弱的老人及兒童,也是理想的夏季藥粥。
荷葉茯苓粥:取荷葉1張(鮮、干均可),茯苓50 g,粳米或小米100 g。先將荷葉煎撈去渣,加茯苓、米同煮為粥,加糖食用。荷葉有清熱解暑、升發(fā)清陽作用;茯苓有健脾祛濕、寧心安神、止瀉痢之效,二者合用,對暑熱腦脹、胸悶?zāi)虺?、濕熱瀉疾等均有較好的療效。此粥對高血壓、冠心管病、肥胖癥、神經(jīng)衰弱患者亦有一定療效,且是老年人夏令解暑佳品。
赤小豆粥:赤小豆50 g,綠豆40 g,粳米100 g,同煮為粥,供早晚餐,溫?zé)岱场?赤小豆有行水祛濕、解毒排膿之功;綠豆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之效?,F(xiàn)代醫(yī)研究表明,綠豆還含有降血壓、降血脂的成分,綠豆衣有抑制葡萄球菌的作用。夏天,汗流浹背、口干舌燥時喝一碗赤豆粥,頓覺暑消渴止,神爽身輕。動脈硬化、高血壓、肥胖、癰腫瘡癤患者最適用。
蘆根粥:取鮮蘆根100 g,切斷,加水煎熬,取汁與粳米100 g同煮成粥,可供夏季午后涼服。蘆根具有清熱除煩、生津止嘔的功效。蘆根粥適于暑熱煩躁口渴或郁熱內(nèi)發(fā)、牙齦腫痛及胃熱嘔吐、肺熱咳嗽等患者服用。對暑熱后期余熱或持續(xù)高熱的病人,尤其是兒童,服此粥,能收到較好的退熱效果。
霍香粥 :將藿香15 g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煎漲5~10分鐘后,去渣取藿香汁。另把粳米60 g淘洗后入鍋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對入藿香汁,稍煮1、2沸即可食用。藿香香氣濃郁,有“助胃氣”開胃口、進(jìn)飲食的作用,《本草圖經(jīng)》稱它是“治脾胃吐逆,為最要之藥”。據(jù)藥理實驗證實,藿香含有一種揮發(fā)油。這種揮發(fā)油對胃腸有鎮(zhèn)靜作用,能促進(jìn)胃液分泌,增強消化能力,并能擴張微血管,抗菌消炎。因此,藿香粥不失為一種夏令保健佳粥。
麥冬粥 :麥冬30 g,打爛,先煎濃汁去渣,入粳米、糯米各60 g煮,隨意服食。麥冬味甜微苦,能滋陰潤肺、養(yǎng)胃生津,與米為粥,甜而適口,可治夏天元氣虛弱、咽干口燥、心煩不寐、燥咳無痰,兼有預(yù)防中暑作用。
西瓜粥:取西瓜瓤500 g去籽,切塊備用。將粳米或糯米100 g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西瓜瓤再滾沸幾下即可。西瓜有開胃口、助消化、利小便、促代謝、祛暑熱、解熱毒、潤肌膚之妙用。與補中和胃的米合用,有利于腎炎水腫、高血壓、糖尿病的治療,并有預(yù)防中暑的作用。
苡仁扁豆粥:取炒白扁豆100 g,薏苡仁100 g,粳米或小米100 g,同煮至熟豆?fàn)€為粥,早晚分2次服食。《本草綱目》中記載,本品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白扁豆能消暑化濕,健脾止瀉,二者合用,具有健脾益胃、消暑止瀉之效,是脾胃虛弱的老人、久瀉疳積的小兒最理想的夏令藥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