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導彈稱雄于戰(zhàn)爭舞臺后,許多軍界人物曾認為過去在戰(zhàn)場上的主要火器大炮已是夕陽產品,美國陸軍還制定過一個“1963年實現全軍導彈化”的計劃。近半個世紀以來的諸多局部戰(zhàn)爭卻證明,火炮的大多數功能仍不能被導彈所取代,尤其是在陸戰(zhàn)場大面積火力壓制方面更是如此。八十年代以后,軍事高科技的發(fā)展又使大型火炮能采用火箭增程和制導技術,等于伸長了打擊手臂,并使炮彈能長有眼睛。于是各國都繼續(xù)發(fā)展炮兵,其中又以研制具備機動能力且有一定裝甲防護力的大口徑自行火炮為主。冷戰(zhàn)結束后,在國際軍貿市場上多種高性能自行榴彈炮競爭激烈的形勢下,中國專營軍品出口的北方工業(yè)公司研制PLZ-45式155毫米自行加農榴彈炮系統(tǒng)脫穎而出,成為讓西方軍界感到驚奇的一匹“黑馬”。
科威特不買美國炮反而訂購中國產品
中國最近推出的PLZ-45式155毫米自行加農榴彈炮系統(tǒng)在國際上嶄露頭角,起自1999年科威特重建陸軍時的訂貨競標。在此前九年受伊拉克的突襲中,科威特的軍隊武器在一夜之間被掃蕩凈盡,在美國為主的多國部隊通過海灣戰(zhàn)爭幫助其復國后,只有重新建軍和全面采購武器。各國軍火商自然看中這個有幾百億石油美元儲備的富豪,中國北方工業(yè)公司也不甘落后,將1986年便開始研發(fā)、此時已有初型的155毫米自行加榴炮投入競標。
由于政治上感恩和安全上需尋求庇護的原因,科威特將金額數十億美元的空軍訂貨都給了美國軍火巨頭,不過對陸軍的主力火炮訂購卻力排美、法、捷和南非的游說,選定了中國的PLZ-4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雖說訂購的只有一個炮兵團的裝備,美國政府和五角大樓仍發(fā)出指責,聲稱這是不感恩當初“解放”之情的忘恩負義行為。
美國官方對科威特這筆數額僅一億多美元的采購都要反對,實際上是為了在國際市場上壓制中國武器的出口及擴大影響??茋姆磻獏s是,采購時首先考慮的仍是美國于八十年代研制、現役最好的M109A6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不過后來發(fā)現其綜合效費比不如中國的 PLZ-45式。二者是同口徑的履帶式自行火炮,都用于打擊敵戰(zhàn)術縱深內的各種集群目標,決定其性能的可比因素較多,如口徑、身管長度、射程、彈藥、精度、射速、戰(zhàn)場生存能力、數字化等。將中美這兩型炮做一綜合比較后,便可看出中國產品在絕大多數方面毫不遜色美國的這一世界名炮,在射程上還具有明顯優(yōu)勢。
同為155毫米口徑的德國PzH2000、英國AS90自行榴彈炮同中國的PLZ-45式相比,性能雖基本相當,卻也有不如之處。從價格看,美歐的此型炮單價都在100萬至150萬美元,中國炮的售價又比它們都低一些。至于法國、捷克和南非的155毫米口徑輪式自行火炮,則因不適應在沙漠地帶運作而被排除在選擇之外。
從武器貿易的政治因素看,科威特對華確無親近感,當初薩達姆侵占該國時美歐喊打并要聯合國授權組織多國部隊,中國力主和平解決投了棄權票,事后科國內一些人抱怨這實際有利于薩達姆,除滅火外恢復石油設施等競標均不給中國公司。中國火炮能在科威特軍品采購中奪標成功,關鍵靠的是技術優(yōu)勢,價格便宜也不是主要原因,因為采購者是不太吝嗇金錢而是看重質優(yōu)的富國。2000年中國的PLZ-45式最后定型并首先交付一個營裝備供其試用后,反應良好,并得到希望繼續(xù)改進并增購的反饋。2003年北方公司又根據客戶需求進行新一輪研制并推出了定型品,沙特阿拉伯這樣的石油大國也表示了購買意向。
綜合性能優(yōu)良PLZ-45式技壓群雄
目前的現代化火炮都已經不是一個獨立射擊單元,需要形成綜合配套的系統(tǒng)結構。中國PLZ-4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系統(tǒng)的研制和銷售成功,關鍵在于走出過去小農經濟模式形成的單一項目分別開發(fā)的思維舊套,并針對用戶的使用需要設計出對路產品。
由于日益高技術化的戰(zhàn)爭強調機動性、快速性,過去固定的要塞炮或運動不便的笨重大炮早已不合需要,口徑在155毫米左右(蘇俄標準為152毫米)、連同裝載車在內不超過三四十噸的自行火炮成為各國陸軍青睞的首選壓制兵器。世界上的155毫米自行火炮,又分為履帶式和輪式兩種,前者以美國的M109A6、日本的九九式、韓國的K9、德國的PzH2000和英國AS90為代表,后者以法國的“愷撒”、南非的G6為代表。兩者相比,履帶式車的重量要多三分之一左右,保養(yǎng)維護難度較大且費用較高,行駛速度又比輪式車慢,不過其通過復雜地形的性能要好得多。尤其是在沙漠地帶,輪式炮車很容易陷入松軟地面,海灣戰(zhàn)爭和去年伊拉克戰(zhàn)爭中的美軍的主要伴隨火炮安裝在履帶式車上才能順利機動。中國軍工部門考慮到本國的公路網不很發(fā)達,出口面向的大戶又主要是地處沙漠和山區(qū)的中東石油富國,在設計155毫米這樣大而重的加農榴彈炮時也選擇了履帶裝甲車作為載體。
中國的PLZ-4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車體為裝甲鋼全焊接結構,戰(zhàn)斗全重32噸,車體長(含火炮)10.15米,車體寬3.23米,車體高2.95米,發(fā)動機功率為386千瓦,最大時速45公里,最大行程450公里。該炮由5人操作,炮塔為全封閉式,兩側各有4個煙霧發(fā)射管,上裝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車內裝有半自動裝彈機等先進設備。其炮車內載彈30發(fā),并配有彈藥輸送車隨行作戰(zhàn),該車可載彈90發(fā)。PLZ-45式炮出口型裝的是45倍身管,最大射程39公里,若采用低阻遠程全膛底排彈時最大射程超過50公里。其發(fā)動機經過進一步改裝后,最大行駛速度可提高到每小時55公里。
相比之下,美國M109A6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以原先的39倍身管發(fā)射最大射程只能達到30公里,最近將該炮的身管增長到52倍口徑(可達到加農炮的長度)并使用火箭增程彈,最大射程也都不超過40公里,只有南非研制的G6最新型的射程可達55公里,能超過中國PLZ-45式射程,不過其在防護、運動等其它性能上又有所不及。
中國PLZ-45式的效能不僅體現為單炮威力,而且在于它是一個由11種裝備組成的完整武器系統(tǒng),包括氣象雷達車、指揮車、偵察車、維修車、彈藥供應車等。該火炮系統(tǒng)以營為建制單位配置,一個營由3個連組成,全營編有24門PLZ-4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24輛彈藥輸送車,4輛指揮車,3輛偵察車,1部偵校雷達,1部氣象雷達;若干輛搶救車及若干輛維修車與備件車。這些復雜的配套產品全部由中國自產,并能夠實行數字化指揮,表現了很高的綜合科技水平。
中國出口的PLZ-45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還裝有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的聯接器,匹配后能實施超視距打擊。由于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技術要求極高,世界上只有美國以太空中覆蓋全球的24顆衛(wèi)星組成GPS,前蘇聯的GLONASS因俄羅斯無錢再補給,告壽終墜落的衛(wèi)星已殘缺不全,歐洲聯合研制“伽俐略”系統(tǒng)則還未完成。作為中國的出口產品,PLZ-45選用了GPS系統(tǒng),因其作為向全世界收費的民用服務器不能隨便關閉,何況其買主用戶還是同美國關系不錯的國家。當然,美國使用GPS為自身服務時,衛(wèi)星在數百公里高空引導攻擊的精確度可達到誤差不超過10米,打擊南聯盟和伊拉克時能精確命中每一座指定的樓房。對外國客戶提供服務時,美國卻故意把精度降低到誤差百米左右,這對一枚炮彈殺傷半徑可達幾十米的炮群而言,進行大面積火力壓制也勉強夠用。如果再采用美俄早期研制成功且已有限出口的炮彈末制導技術,還能對幾十公里以外的坦克、堡壘這樣的小目標精確命中。
引進、研制和出口相結合造就中國數字化火力先鋒
關心軍事問題的人特別是兵器“發(fā)燒友”都會知道,155毫米口徑是二十世紀美國炮兵的標準,二次大戰(zhàn)后才在北約和其他親西方國家全面推廣。中國人民解放軍過去只繳獲過國民黨的30幾門這種口徑炮,全國解放后幾十年間都是以蘇式標準152毫米、130毫米和122毫米口徑來生產大口徑炮?,F在中國能推出一種155毫米炮并使其性能躍居世界先進水平,確是一件令人不能不佩服之事。
中國對155毫米口徑的火炮興趣,起自80年代之初。當時國內剛剛面向西方實行改革開放,軍事上出于同歐美建立抗蘇準同盟關系的需要,裝備也準備與之接軌。當時中國陸軍鑒于50年代按蘇式標準建立的火炮體系口徑繁雜,性能又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20年,便準備以北約的155毫米標準統(tǒng)一更新全軍大口徑炮,為此選購買了一些樣品。
改革開放后不久,經濟上急躁的“洋冒進”便被事實證明行不通,中國陸軍也沒有全面改換西方標準,在1989年“六四”以后因美歐對華禁售武器又把購買方向重新轉向蘇俄。不過通過此前引進了155毫米炮技術,中國軍工部門還是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研制水平。由于消化了西方先進技術,又繼承了蘇式裝備追求簡便和造價低的傳統(tǒng),中國火炮研制確立了“結構簡單,操縱輕便,使用可靠”的指導方針。如西歐的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為提高射速和減輕人員裝填的體力消耗,采用自動裝彈器,在擁擠的車體內運作很不方便,裝填經常出現故障且難以排除,技術程度看似很高卻在國際上不大受歡迎。中國從一開始便采取了廉價的半自動裝填,射速雖稍慢卻十分可靠,能確?;鹋诓怀霈F卡膛,這在戰(zhàn)時恰恰是最重要的。
中國火炮研制部門采取這種“東西合璧”的方式,如同遠源雜交往往能產生優(yōu)勢物種一樣,具備了西方所沒有的制造高檔低價裝備的條件。在研制火炮所需要冶金、機械等技術方面,中國與西方的差距又不像電子、航空領域那樣大,因此科研部門通過幾年努力終在1988年研制定型了W88式155毫米牽引式加農榴彈炮。該炮未大量裝備解放軍部隊,外貿名稱為WA021式,使用北約標準的彈藥。其身管為45倍口徑,用電渣重熔鋼整體鍛造而成,具有重量輕、精度高、耐磨損的特點,39公里的最大射程在當時便超過了美歐同類產品。它的缺點是不能自行,發(fā)射時穩(wěn)定性差一些,不過因價格便宜還是在亞非國家取得了一定的銷量。
根據國際上的大口徑榴彈炮向自行化、裝甲化發(fā)展的趨向,從1986年起中國又開始在155毫米牽引式火炮的基礎上發(fā)展自行火炮。此后十多年間,中國火炮研制部門大量吸收采用國際上新興技術,如數字化通信、慣性定向、戰(zhàn)車內空調、藥溫測量、激光和熱成像等,使火炮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近年來PLZ-4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系統(tǒng)在國際上強手如林的競爭中能一舉奪魁,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國內軍工部門從抓高技術入手所獲得的成果。
雖然155毫米口徑的火炮是西方標準,中國此前的開發(fā)主要立足于外貿創(chuàng)匯,不過其技術水平能達到世界前列,如此好的產品也能夠“出口轉內銷”,這些科技成果還可以應用到國內其它火炮上。
PLZ-4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研制成功后,南京炮兵學院的評價是,裝備這一全套系統(tǒng)的炮兵將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部隊。同時,研制155毫米口徑火炮成功的事實也證明,將引進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后自主科研、產品投放國際市場參與競爭相結合,才能最充分地調動起中國科研部門開發(fā)高技術裝備的積極性,并使軍用產品的水平真正能達到同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