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相聲、小品仍不斷向人們拋出些新段子,但還是遏制不住疲軟、低迷的頹勢。也難怪,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可眼下文藝界這個名利場整日價鬧哄哄的,心浮氣躁,能有幾多人肯一頭扎進生活里體驗、安下心來艱苦創(chuàng)作呢。“生活不夠無趣湊”,于是只有憑原先那點底氣,在空調(diào)房里胡謅八扯,寫些不提神兒的東西來充數(shù)。
面對如此窘境,我不揣冒昧,向那些相聲、小品的“編家”支一招:走近貪官。也許有人嗤之以鼻:那些貪官獅口大開,侵吞國家和人民利益,在他們那里能汲取什么生活營養(yǎng)?且慢,隨便翻翻那些貪官的奇談怪事,沒準兒就能掘出一座噱頭笑料的富礦來,不信,這里隨手一镢頭就刨出兩例。
例一:因貪污受賄巨大而被查處的廣東汕尾市原副市長馬紅妹,經(jīng)常到酒樓大吃大喝,還把家庭生活用的油鹽醬醋茶一塊兒公款報銷。她說:“我整天為工作在外邊吃膩了山珍海味,買菜回家燒,想換個口味,這比進酒樓便宜多了,這也是為公家節(jié)約。公家不給我報銷誰給報銷?”她用公款為自己為家屬為外孫女買時裝時竟說:“我代表著汕尾婦女形象,一家人穿得太差,不是給汕尾婦女抹黑嗎?”。您瞧好嘍,最后“包袱”一抖,您保準為她豐富的聯(lián)想噴飯:“公仆本來就是公家供養(yǎng)的嘛!”
例二:沈陽有一個頭號大貪官利用權(quán)力摟了一千多萬元,他在交代罪行時卻認為:國家養(yǎng)一個干部就像老百姓養(yǎng)活一頭牛那樣,他要偷吃點草料就偷吃點草料吧,只要能耕地、能給老百姓帶來些好處就行。這一番表白,作逗笑材料夠豐富夠栩栩如生的吧!
這些信口雌黃的貪官其實都是聰明人,只不過聰明過了頭,聰明到能千方百計把民脂民膏據(jù)為己有;聰明到揣著明白裝糊涂,把歪理變“廢”為“寶”??伤麄兺艘稽c,人民的眼睛真是雪亮的,人民真的是不可糊弄的,他們的言行如同孔雀只顧頭面支開美麗的羽屏,沒料后邊的腚眼讓人一眼看個正著。
記得小時候路過鄉(xiāng)下一片墳地,天剛擦黑,心里害怕,于是就扯脖子喊起走了調(diào)兒的歌。這等貪官的“搞笑”也應該歸入此類“小兒科”無疑。
(杜啟榮薦自《天津老年時報》 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