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場方式推行“學生奶”
新學年開學前,有關部門已明確繼續(xù)推行“學生飲用奶”計劃。但鑒于海城豆奶中毒事件的教訓,衛(wèi)生部、教育部等6部委要求各地堅決停止未納入國家和省統(tǒng)一計劃的“學生奶”、“學生豆奶”進入學校。
然而,提升安全性的最好方式真的是強化計劃嗎?筆者認為,恰恰相反,應通過開放市場達到這一目的。
現(xiàn)行《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暫行管理辦法》,是計劃方式,企業(yè)定點、專產(chǎn)專供、產(chǎn)品特別標識、非賣、價格核定、圈點飲用學校等一套行政管制制度,將“學生奶”從乳品市場活生生剝離出來,構造出幾乎自成一統(tǒng)、幾近封閉運轉的體系。這個體系中,無處不在的行政權力,使“學生奶”的生產(chǎn)并不安全。
可以說,像發(fā)生海城事件、推廣效果不佳(目前全國僅200萬份)等問題,根源不在計劃不力,而在公開性、透明度不夠。所以,筆者建議,有關部門對“學生奶”、“學生豆奶”的推廣應徹底轉換思路,放棄專門的行政審批、認定等強化行政手段,讓其融入整個乳品市場中去。
法律應當比道德更寬容
10月1日起,蘭州方面規(guī)定:變性人只要被公安局確認身份,可以登記結婚。
一份資料清楚地顯示:目前全國大約有40萬人要求進行變性手術,已有1千余人做了變性手術,變性人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群體。而現(xiàn)在,這則新聞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號:法律應當比道德更“寬容”。
從道德層面上講,寬容體現(xiàn)了一種人文化的、符合文明進步定義的精神:在價值取向多樣化的社會里,價值取向已不再是過去的兩分法模式,在好與壞、先進與落后、公與私等兩極行為之間存在著廣闊的中間地帶。一個真正的、有著“自生自發(fā)”秩序的社會是不會害怕“另類”存在的,因為如果只有“遺傳”而沒有“變異”,對于一個社會和一個物種的發(fā)展來說都是致命的。
因而,應該在法律中摒棄道德判斷,嚴格地依法律而治,不要把法律和道德混為一談。
這個“新規(guī)定”,其實與“新婚姻法”的宗旨是一脈相承的:政府越來越承認公民的自主選擇權利應當受到尊重與保護;在法律的框架內(nèi),政府不斷采取各種措施加強公民權利的保護空間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