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月1日北京奧運會市場開發(fā)計劃的啟動,為期5年的奧運籌資揭開了序幕。官方公布的消息稱,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相關投資額將在3000億元左右,其中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就將投入1800億元人民幣。如何開辟多種資金來源、利用多種融資手段為奧運融資,成為每個奧運主辦城市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北京也不例外。
據(jù)悉,2008年奧運會,北京需要30座比賽場館,59座練習館,其中需新建15個場館,改擴建11個,臨時設施4個。北京奧組委副主席蔣效愚9月10日在參加第六屆京臺科技論壇時透露,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大體上需要20億美元投資,但北京奧組委主要負責臨時場館以及部分場館改擴建的資金投入,預計將不到2億美元,其他的則由中央、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承擔,因此社會資金向設計、建設、融資以及后期經營管理各個方面廣泛介入是奧運籌資的主要思路。
奧運場館資產證券化
“現(xiàn)在,有關機構正在著手研究2008年北京奧運會體育場館等基礎設施的資產證券化方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首都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何小鋒向記者透露。
由何小鋒教授負責的北京奧運有關金融風險的課題調研,已形成7、8萬字的調研報告遞交北京奧組委。
奧運場館等奧運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而且這些設施的成本存在很大的“沉淀性”、項目建設周期長,建設資金來源成為政府面對的重要問題。但另一方面,這些基礎設施未來收費所產生的現(xiàn)金流收入?yún)s是穩(wěn)定的和可預測的,因而可以以未來的現(xiàn)金流為支持發(fā)行證券進行融資。這不僅解決了建設資金問題,而且將未來的收益提前收入囊中。
何小鋒告訴記者:“除去中央財政撥款、社會捐贈等方式外,奧運融資的渠道還有很多,我個人認為如下融資方式的條件已經成熟,可以為奧運融資服務,即:資金信托、奧運產業(yè)投資基金、奧運建設收入債券、奧運建設企業(yè)的所有權類憑證、奧運基礎設施支撐證券(即ABS)等等”。
其中,“不動產證券化”思想被放在了研究的核心地位。“不動產證券化”就是以不動產所產生的未來現(xiàn)金為基礎發(fā)行證券的行為。
何小鋒對“不動產證券化”的設計包括:發(fā)行市政債券,專門成立一個政府授權機構,把它作為對奧運市政基礎設施進行投資的企業(yè)融資渠道;建立奧運產業(yè)投資基金,專門投資奧運本身的體育運動設施和相關配套設施;在與奧運配套的基礎設施項目中,發(fā)行奧運基礎設施證券,其中的收費項目可采用基礎設施支撐證券進行融資;出售奧運設施所有權類憑證。
何小鋒教授認為,奧運融資的市場化創(chuàng)新,也是一個場外的奧林匹克比賽。在近六屆奧運會上,已經形成了投融資方面的商業(yè)化、市場化運行的趨勢,這也是“出色”的奧運會的標志之一。
BOT模式嫁接國家體育場
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體育場——國家體育場項目簽約儀式8月9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中信集團聯(lián)合體被確定為國家體育場項目法人合作方招標的中標人。該聯(lián)合體將負責外觀設計為鳥巢形的國家體育場的建設和經營,投資將達35億元人民幣。
據(jù)悉,中信聯(lián)合體將獲得國家體育場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后30年的有效經營權。除中信集團外,該聯(lián)合體還包括北京市城建集團和美國金州控股集團公司。
簽約儀式上,中國中信集團聯(lián)合體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奧組委、北京市國有資產有限責任公司分別簽署了《特許權協(xié)議》、《國家體育場協(xié)議》和《合作經營合同》。
根據(jù)3個合同協(xié)議,中國中信集團聯(lián)合體將與北京國有資產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組建項目公司,由中信集團聯(lián)合體負責該項目的設計、投融資、建設、運營及移交,項目公司將獲得2008年奧運會后30年的國家體育場經營權。
中信聯(lián)合體將提供體育場項目總投資的42%,其余58%由北京市政府出資,北京市政府目前已將具體事宜委托北京市國有資產管理公司處理。
由北京市發(fā)改委舉辦的此次國家體育場競標前后長達9個月。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奧組委常務副主席劉敬民在簽約儀式上指出:今天國家體育場項目簽約標志著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籌備工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也是北京市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有益嘗試。
據(jù)悉,總投資約35億元人民幣的國家體育場項目,今年12月開工,2006年底竣工。該體育場是北京市奧運場館項目法人招標諸項目中最先定標和簽約的項目。據(jù)透露,除國家體育場外,另外還有包括北京奧運村、國家游泳中心、北京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等7個奧運場館項目。北京市發(fā)改委表示,北京市政府已決定以市場為導向,對奧運會各工程項目進行融資運營。
能否盈利——市場化融資的重要前提
體育場館的資金投入方式,主要有三種:一種是為了達到政治、經濟目的而完全由政府投入的,一種是為了獲利完全由私人機構投資的,第三種是由政府和私人機構共同投資的。美國舉辦的兩次奧運會在場館融資方面是比較成功的,有許多可借鑒之處。
北京的奧運會不可能完全由私人承辦,但也絕不會完全由政府出資,在政府投入之外盡可能多的向社會融資,包括吸收海外資金的加盟都將受到格外的重視,而對于這部分資金來說,能否盈利是個非常重要的前提。
美國的高特兄弟律師事務所建議,體育場館建設要做到賽前投資較少,賽后不要閑置,將場館的部分經營項目,包括停車費、食品、飲料銷售等經營權轉讓給貸款人,以此作為吸引貸款的條件。
要想獲得足夠的場館融資,體育賽事組織者必須認識到切合實際的長期規(guī)劃的重要性,因為他們所建造的體育設施將在體育比賽結束后長期存在。必須明確體育場館建設的最終目的和利益所在,融資的預期才會有一個較為圓滿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