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南美大陸剛剛入冬,清晨的寒氣格外懾人。經過10多小時緩慢而顛簸的旅程,我終于來到了的的喀喀湖邊的普諾。的的喀喀湛藍開闊的湖面,在寒氣刺骨的晨風中,反射著耀眼的眩光。
高峽平湖,橫跨兩國
海拔3810米的的的喀喀湖屬于秘魯和玻利維亞兩國共有。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航行水域,其湖面積約8800平方公里。
對秘魯和玻利維亞人而言,的的喀喀湖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地理和交通,這片大湖是養(yǎng)育他們的家園,也是文明和歷史的根源。今天,所有的印加后裔都相信,的的喀喀湖是印加的誕生地,他們的始祖就誕生在這片蒼茫浩瀚中。然而,面對這片氣吞山河的壯景,我已不知不覺中,認定印加歷史就是由此開始。
正午時分,陽光驅散了湖畔的寒氣。高懸的日頭成了一圈灼燒大地的烈焰,先前渴望陽光的人們都躲入了陰影里。幾位外國游客正往臉上抹防曬油,此刻我不禁暗想,太陽之子出世處的陽光威力果然不同凡響。
老實說,今天并不容易看出普諾與印加文明的關系,但它周邊的確有不少相關古跡,浮島便是其中之一。雖然它不是印加直系文物,但反映印加帝國征服湖區(qū)的歷史,因此當?shù)厝藢⑺c印加歷史相提并論。
印加帝國時代,統(tǒng)治階層是來自安第斯山區(qū)講奎楚亞語的印第安人,的的喀喀湖區(qū)的部落主要是講艾馬拉語。考雅人是當時艾馬拉語族中最好戰(zhàn)的部落之一,曾在當?shù)匕l(fā)動多次戰(zhàn)爭。
此外,湖區(qū)還有一支講烏魯斯語的小部落,他們的祖先為了逃避印加和考雅人的掠奪,不得不逃離陸地,躲進煙波浩瀚的的的喀喀湖中,浮島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
烏魯斯人利用湖中盛產的托托拉蘆葦建造草船,繼而以草船發(fā)展成浮島,他們艱難地生存下來。直到今天,仍有500多烏魯斯人生活在的的喀喀湖的浮島上,不過,多數(shù)的烏魯斯人與艾馬拉人已因聯(lián)姻而同化,講烏魯斯語的已不多。
浮島是湖區(qū)最重要的旅游資源。普諾的碼頭每天總有不少游船出發(fā)前往浮島。我特地找了一條小船,談好價錢就上路,前往浮島。
湖心結蘆,漂浮人生
駕船的名叫菲力克斯,是烏魯斯人,不僅名字與烏魯斯語相去甚遠,他所駕駛的也不是傳統(tǒng)的草船。菲力克斯說,這艘馬達小艇只要30分鐘就可以抵達浮島;要是劃草船,恐怕3小時也到不了?!霸缇蜎]有人劃草船來普諾了,只有浮島間的來往還派得上用場。”菲力克斯說。
目前湖中有大小浮島35座,500多名烏魯斯人居住其間。烏魯斯男人一般以捕魚維生,婦女除了操持家務外,還制作傳統(tǒng)手工藝品賣給觀光客人。
菲力克斯所居住的浮島轉眼間便到了。浮島面積不大,島上有500戶人家。菲力克斯的兩個孩子幫忙將船靠上浮島,妻子和岳母則在自家草房前忙碌著。
生長在的的喀喀湖中的托托拉蘆葦,是烏魯斯人最重要的生活資源,曬干后不僅可當做燃料,更是建造草船、浮島的原料,蘆葦?shù)哪垩窟€是烏魯斯人每餐必備的食品。浮島是以多層蘆葦扎在一起建成的,就像一只大草船,通常一座浮島的壽命有10多年,但由于底部浸在湖中,朽爛得快,必須不斷地在浮島表層添加蘆葦,借此延續(xù)使用年限。
昔日烏魯斯青年成親后,便自力建造一座浮島。今天烏魯斯人的生活方式已有所改變,他們漸漸發(fā)現(xiàn)社區(qū)生活的優(yōu)越性,所以再小的島上也有五六家居民共同生活。菲力克斯說,他小的時候,浮島是真正四處漂浮的島嶼,現(xiàn)在多數(shù)浮島都定錨停泊。
草船和浮島曾讓許多歷史學者和人類學家著迷。著名的挪威航海探險家索爾·海耶達爾(Thor Heyerdahl)更由此推演出嶄新的理論,他認為古代北非人和中東人可能利用類似的航海工具,早在歐洲人之前就已到達美洲。為了證實推斷,他曾制造一艘草船,嘗試穿越大西洋,可惜結構并不精良,未竟全功。他索性來到的的喀喀湖,請艾馬拉人為他建造一艘新草船,名為“拉·二代”。他駕著這艘草船,于1970年成功橫跨大西洋,證實了他的假設是可行的。
浮島的表面非常松軟,初涉浮島,走路有些搖晃,好一會才能適應。菲力克斯的母親正用大石碾磨玉米面,他的妻子起身招呼我們后,又在草房的角落坐下,繼續(xù)編織掛毯,準備出售給游客。菲力克斯家有兩間蘆葦建造的房子,草屋中沒有任何家具,浮島居民通常席地工作、席地而眠。
草屋頂上裝有太陽能集電板,菲力克斯說,到了晚上,電力就夠用來看電視了。盡管我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他的電視機,但由此可看出,烏魯斯居民非常樂意融入現(xiàn)代生活。若非貧困又不便,他們一定會將更多現(xiàn)代生活用品搬上浮島。
菲力克斯的鄰居剛剛添丁,鄰居熱情地邀請我進屋探望新生兒。是個男嬰,正緊鎖雙眉睡著,任憑怎么擺弄就是不睜眼。草屋里有3位婦女,抱著孩子的年輕母親說孩子的父親在外打魚。近年的的喀喀湖魚獲量越來越少,漁夫往往得深入湖心才能有充足的魚獲。因為一趟至少要兩三天,有些漁夫改行,做起旅游生意。
走出鄰居的草屋前,我終于問了一個進門就想問的問題:“這個孩子是否就在這間草屋中出生?”3位婦女都大笑起來,孩子的母親一邊搖頭,一邊指著陸地的方向說:“是在普諾的醫(yī)院生的?!?/p>
印加遺跡,謎樣風貌
弱小的烏魯斯部落依靠的的喀喀湖的天然屏障,躲過了印加人和考雅人的侵襲,在的的喀喀湖中自給自足地生活到今天。兇悍好戰(zhàn)的考雅人最后被印加吞并,成為印加塔萬廷蘇尤帝國(奎楚亞語中“四方帝國”之意)南部的考雅蘇尤。此后就很難再聽到考雅人的名字了,今天只留下塞留斯塔尼的墓葬塔群。
塞留斯塔尼的墓葬塔群分布在烏瑪約河半島上,一面臨水,一面朝向陸地,視野開闊,風景獨好。就在這一片適合建造宮闕城堡的半島高地上,考雅人卻為部落首領建造了墓地。
考雅人的墓葬禮俗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特例,他們將貴族首領的遺體與陪葬的食物、日用品一起封存在墓葬塔中,墓葬塔無論大小,全部以打磨光潔的巨石堆砌而成,外形猶如城堡塔樓,塔身通體封閉,只有東側開設小小的出入口,墓葬完成后即封閉。
塞留斯塔尼的墓葬塔群中,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高達12米,在陰云密布的烏瑪約河半島上顯得格外壯觀。
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后,曾固執(zhí)地認為墓葬塔藏有黃金,幾乎所有墓葬塔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所幸考雅先民將墓葬塔建得堅固異常,歷經殖民者劫掠和百年風雨的侵蝕后,肌膚殘破但風骨猶存,成為考雅部落的歷史見證。然而西班牙人究竟在考雅墓葬塔找到了什么?沒有人知道答案。
生殖神廟,獨樹一幟
丘貴都是離普諾18公里的一座湖岸古村落,這里的印加生殖神廟是的的喀喀湖區(qū)另一奇特景觀。
丘貴都村中保留著兩座殖民時代的教堂和一片面積不小的中心廣場,這樣的規(guī)模在湖區(qū)并不多見。不過,這個殖民聚落之所以出名,卻是由于保存在圣多明哥教堂旁的印加神廟,如果沒有這座神廟,恐怕這座古村會永遠沉睡下去。
秘魯常見的印加神廟多是太陽神廟、月亮神廟,丘貴都的神廟卻是崇拜生殖之神的殿堂。
在入口處兩側各有兩根象征男性生殖器的石柱把守。庭院里豎立了三四十根大小不一的石柱,有的指向天空,有的插入地下,象征自太陽神印地和大地母親帕卡瑪瑪獲取神圣的力量。神廟中心的主祭壇上陳設著一根造型相同但尺寸更大的石柱。
在印加時代的祭奠中,除了要獻上各種供品外,祭司還會向主祭壇獻上一位太陽圣女,祈求部族人丁興旺,充滿力量。
但這座神廟的來龍去脈存在許多疑點,有些歷史學家甚至懷疑它是偽造的。他們認為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國后,土著信仰一律被視為野蠻崇拜而遭禁止,印加人也漸漸皈依基督教。這樣的神廟即使曾經存在,也一定難逃被摧毀的命運;更何況,它就在一座西班牙大教堂的眼皮底下。但是,如果上述推理成立,又是誰如此好事,重建這么一座“古跡”?
太陽之島,驚異之旅
太陽島位于的的喀喀湖靠近玻利維亞的一側,傳說是印加的發(fā)祥地,探訪的的喀喀湖區(qū)自然不能遺漏它。
根據(jù)印加的傳說,曼寇·卡帕從的的喀喀湖浮出水面后,首先涉足的陸地就是這座島嶼,因為太陽神之子由此登陸人間,這座島嶼才被稱為太陽島。的的喀喀湖中還有一座月亮島。人們相信它與曼寇·卡帕之妻,來自月亮的瑪瑪·華寇有關。
登上太陽島后我才得知,這里雖然存在幾處印加遺址,但是并不存在任何曼寇·卡帕現(xiàn)世的遺跡和象征物,哪怕連一塊讓人疑慮重重的紀念碑都沒有。若不是太陽島確實出現(xiàn)在印加歷史開場白中,它與其他的的喀喀湖邊的小村落沒有任何差異,令人失望。
太陽島的天氣變化頗具戲劇性。剛登岸時還艷陽高照,現(xiàn)在島上烏云壓頂,狂風陣陣,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在海拔3800多米處爬山趕路非常吃力,況且又沒有人知道,究竟還有多久才會看見第一座印加遺址。
我們抵達的第一座遺址,據(jù)說是印加人慶祝太陽初升的祭壇,此時天空飄下陣陣細雨,很快又變成傾盆大雨,在這毫無遮蔽物的小島上,我們只好讓大雨劈頭蓋臉地澆著……
我們一行人在風雨交加中繼續(xù)向高處攀登,希望能盡早趕到另一處遺址。不知不覺中,打在臉上的雨點變成冰粒,大雨竟成了冰雹!我的臉頰被冰粒打得發(fā)疼,雙眼無法睜開,只能上氣不接下氣地向前走。
眼前終于出現(xiàn)了標識牌上的印加遺址,這里可以躲雨,急急鉆入遺址石墻內的甬道,幾位當?shù)厝艘苍诖硕惚艽笥瓯?,其中一位中年男子是負責看守遺址的員工。他說這座印加遺址建筑年代不詳,曾是朝拜太陽的祭壇,不過平時是印加人的倉庫。他帶領我們鉆過一段段的甬道,介紹著每間房舍的用途。
為了趕上開船時間,我們又一次走進毫無遮掩的冰雹雨中。這大雨加冰雹持續(xù)下了1個多小時,下山路段變得泥濘難行。
我們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山下趕路,心中最希望的,就是不要錯過了開船時間。就在滿身泥水、即將到達碼頭時,一縷霞光沖破濃黑的烏云,照亮了半邊太陽島。望著眼前這片雨后的陽光,我心里暗自慶幸:總算在太陽島上見到了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