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檔轎車成主流
非典時期人們正常消費方式的改變,引發(fā)了新一輪購車高潮。與步行、自行車、公交 、 地鐵相比,私家車無疑是最方便、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于是,一大批準購車者提前加入了購 車行列。
隨著北京疫情的發(fā)展,4月下旬,北京出現(xiàn)了第一個購車高潮。有關(guān)數(shù)字顯示,從4月下 旬開始北京地區(qū)每天都賣七八百輛。更有甚者,4月21日一天就賣了900多輛,是正常情況的 一倍。
由于市民紛紛買車,造成新車注冊登記數(shù)量猛增。4月21日至25日,平均每天注冊登記 的新車達1600輛,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3%;4月29日,注冊登記的新車高達2263輛。蜂擁而 至的購車族,再加上每天幾千人的驗證大軍,使得車管所非常擁擠。出于防控非典的需要, 北京市政府出臺了非常措施:5月6日開始,對新車暫停上牌,改為核發(fā)臨時行駛車號牌,有 效期暫定為90天。
非典時期車市的不期然火爆,見證的是中低檔轎車成為市場主流。據(jù)了解,價格在10萬 元及以下的車型,是這段時間車市銷售的絕對主力,而家庭購車則是這次行情的主要買單者 。在北方汽車交易市場,4月份市場銷量前10名的品牌中,11萬元以下的車型市場占有率超 出了40%,包括派力奧、西耶那、夏利、吉利等多種車型。在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4 月21日~27日市場銷售排行榜上前10位中,15萬元以下車型有8個。
短暫的車市異動,也許并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但至少向世人表明了中低檔轎車在中國市 場上的巨大潛力。在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長期以來平均車價都在15萬元以上,其中3 月份共售出1.2萬臺車,銷售額為20億元,平均車價達16萬元。這種高價位在很大程度上是 由于進口車拉升所致。而在非典時期,進口車交易大幅受挫。在撇去了進口車帶來的價格“ 浮沫”之后,顯現(xiàn)的是消費者對車價的真正定位。
營銷服務能否更上層樓?
非典時期,汽車營銷服務顯示出了一些新氣象。在非典陰影籠罩下,消費者也得到了非 同一般的服務。
“健康、安全”是這一時期汽車營銷的主題。自“五一”開始,北京地區(qū)各汽車經(jīng)銷商 紛紛推出健康購車專線,大力營造安全消費環(huán)境,以打消購車者的顧慮:展廳和車輛定時徹 底消毒;加強展廳內(nèi)空氣流通;銷售顧問全部戴口罩接待顧客;有的還在展廳及維修站接待 大廳設(shè)置“衛(wèi)生箱”,備有口罩、一次性手套及消毒藥品。
非典也使汽車交易秩序大為改觀。昔日車市內(nèi)外烏泱泱的“拼縫人”,如今寥寥無幾, 因為他們懼怕非典。在車市里,戴口罩洽談的買賣雙方都希望盡快完成交易,洽談、購車及 相關(guān)手續(xù)辦理的速度快了,辦事效率也大為提高。
經(jīng)銷商推出的汽車信貸消費,也使非典時期的突擊購車者享受到了好處,分期付款購車 的比例再次提升。據(jù)了解,除正式的分期公司外,北方汽車交易市場大部分銷售公司,分期 付款售車和整車銷售比例各占50%。
應該說,非典時期的非常服務,目的在于招徠更多的消費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細致 入微的設(shè)計、人性化的服務,經(jīng)營商的確做到了消費者的心坎上。不過,整個汽車營銷服務 是個大課題,不僅止于賣車,還應注重售后服務的質(zhì)量。非典只是暫時的,延伸這種服務理 念,才是汽車經(jīng)銷商在未來競爭中的長久之計。
車市會否先“熱”后“冷”?
非典時期車市的“透支消費”,會不會造成今后一段時期車市的先“熱”后“冷”?這 將是非典給中國車市的最大考驗。
負面影響已初步顯現(xiàn)。在非典疫情已逐步消退的廣東,“五一”期間卻未能掀起以往的 購車熱潮,車市整體呈現(xiàn)“非典型”冷淡。本應在半年時間內(nèi)逐步釋放的購買潛力,一旦因 為突然事件而提前釋放,造成的市場空白能否被迅速填補?
但也有人對此持樂觀態(tài)度。有關(guān)專家認為,因為非典而導致的汽車消費增加只是一種短 期市場行為,雖然它在消費方式和消費數(shù)量上都對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中國汽車市場 的銷售有它自己的未來趨勢,非典引起的恐慌效應也有它的周期限制,它可能會對私人用車 市場產(chǎn)生一些影響,但不會長期持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