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萬里 胡寶強
同樣作標題,隨心所欲地作、一般化地作,雖也能見報、上版面,但顯然在宣傳的力度與效應上不及那種精心制作的好題目有魅力。辦報要爭奪人的眼球,首先還是應該從精心作標題做起。
(一)標題應突出新聞的最新點
去年12月31日,上海三家大報都報道了復旦大學綜合樓舉行奠基儀式,市政府與教育部有關(guān)領導出席了儀式,可見此綜合樓非同一般,反映在報面上三家標題不同。
《新民晚報》:復旦大學舉行綜合大樓奠基典禮(引題)
百年校園理新妝(主題)
《解放日報》:
復旦綜合樓奠基(主題)
張保慶殷一璀龔學平出席祝賀(副題)
《文匯報》:
復旦建30層標志性大樓(主題)
殷一璀出席奠基儀式張保慶龔學平揭幕(副題)
"題"比三家,發(fā)現(xiàn)還是《文匯報》的主標題最亮、最吸引人,因為"30層"、"標志性"建筑這兩個詞語,顯然增強了標題的亮點。"綜合大樓"僅屬一般的稱呼,或可稱作是"學名"吧,也許各校都有,但"30層"、"標志性"大樓就未必各校都有。據(jù)我所知,這"30層"至少是上海市高校第一家,那么為何不把這上海高校之最作進題中呢?
(二)標題的感情色彩
新聞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如何做到文字簡潔又突出新聞的要點,是作好標題的要訣。所以,記者編輯常常在作題上字斟句酌、煞費苦心。例如1月15日各報圍繞日本首相小泉又一次去靖國神社參拜,作題不一。以下對各報主標題作一比較。
《人民日報》:小泉三拜靖國神社
《新民晚報》:小泉第三次參拜靖國神社
《參考消息》:小泉悍然三拜靖國神社
《新華每日電訊報》:小泉又去參拜靖國神社
《文匯報》:小泉公然參拜靖國神社
《解放日報》:小泉公然三拜靖國神社
從以上六報標題看,有的客觀是客觀了,但作得太平常,不夠引人注目,如"小泉又去參拜靖國神社"或"小泉三拜靖國神社",給人感覺就像告訴讀者一件平常事一般。要知道這是小泉上臺后第三次去,而且一年一次,連得十分緊密,顯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明知這樣參拜會引起國內(nèi)外軒然大波,但他仍然一意孤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是普普通通、四平八穩(wěn)地標出新聞內(nèi)容是不夠的,還應在用詞上適當反映讀者的激憤之情才行。相比之下,《文匯報》、《解放日報》、《參考消息》的三則標題,一則比一則好,無非在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前加了"公然"、"公然三拜"、"悍然三拜"的前置詞。中國有句俗話"事不過三",而他是"一而再、再而三",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挑釁行為,所以用"悍然"更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