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拳擊力量訓練的意義
拳擊是對抗性、沖擊性很強的運動,這一特點所需要的力量多是動力性的力量。對于進入中級訓練水平的拳擊運動員來說,雖然一般性力量素質是不可缺少的,但從專項特點和技術動作的要求來講,要想在瞬間擊中對手,僅僅具有一般的力量是不能實現(xiàn)的,必須具備和提高專項力量素質,在雙方不停的對抗中保持一定的速度才能完成,尤其需要快速的力量,這就必須有爆發(fā)力。
拳擊運動員進行力量訓練,一般是采取舉重和健美運動的方法,通過一個精心設計的力量訓練,可以滿足拳擊運動員在全面身體素質發(fā)展中三個主要方面的需要。
(一)提高一般身體素質,發(fā)展重點的肌肉群的爆發(fā)力和耐力,以及身體能經得起一場激烈對抗的沖撞和抗擊打力的能力。
(二)發(fā)展力量速度和在進攻與防守中的打擊力量以及兩腳移動的力量。
(三)通過使肌肉在最大范圍內的專門訓練,發(fā)展和加強肌肉力量,尤其是爆發(fā)力,促使關節(jié)具有最大的靈活性;而關節(jié)的靈活性是優(yōu)秀拳擊運動員發(fā)揮比賽技戰(zhàn)術很重要的素質之一。
拳擊運動員進行力量練習與訓練,一般安排在技術練習和速度練習之后、耐力練習之前。應特別注意使力量練習方法有明確的目的和要求,科學合理地安排運動量。
二、拳擊力量訓練的最佳動作
在拳擊訓練中,發(fā)展全身各部位肌肉群力量的動作有很多。下面重點介紹適合中級拳擊訓練者可獨立操作的、具有代表性的、力量訓練效果顯著的最佳動作。
(一)發(fā)展頸部肌肉群力量的最佳動作
1、頸繞環(huán)
動作要領:兩腳自然分開站立,兩臂自然下垂于體側。開始時頭部緩慢、用力、均勻、充分地向四周轉動。每繞環(huán)一周后再向反方向繞環(huán)。自然呼吸,重復練習。
提示:動作要平穩(wěn),用力要緩慢均勻。
2、頸側屈
動作要領:坐姿,自己用手或同伴用右手緊靠頭部右側,竭力將頭部推向左側肩方向,以對抗頭部向右側屈的作用力,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再還原放松。兩側交替進行,重復練習。
提示:站立要穩(wěn),抬頭挺胸緊腰,目視前方,動作始終要求緩慢進行,用力要均勻。
3、左右轉頸
動作要領:坐姿,頭部正直,兩眼前視。自己用右手或同伴用右手緊靠頭部下頦處。練習方法基本同上,頭轉動時,需克服來自手推下頦或頭側部的反抗力。頭轉動時吸氣,到達極限角度時呼氣。左右兩側交替進行,重復練習。
提示:身體要平穩(wěn),要把著力點集中在頸部,向左右轉頸時,頭部不要歪斜,目光向兩側平轉,動作要緩慢,用力要均勻,不能突然用力,頭向左右轉動要做徹底。
4、站姿負重頸屈伸
動作要領:兩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稍屈膝,一手扶住立柱,另一手扶在腰部,以保持身體平衡。頭戴上一個專制的“練頸帽”,下面掛著重物。開始頭部下屈到最低位,隨即吸氣,慢慢用力上抬至最高點,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緩慢控制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身體要穩(wěn)定,要把著力點集中在頸部,動作要緩慢,用力要均勻。不要突然用力,要盡量控制負重物的平穩(wěn)。
(二)發(fā)展肩部肌肉群力量的最佳動作
1、站姿側平舉
動作要領: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手拳心相對持啞鈴下垂于體側前。隨即吸氣,持鈴向兩側舉起至手臂與肩齊平時稍停(持鈴舉起時,手肘處應略為彎曲)2—3秒鐘。然后再呼氣,持鈴慢慢放下還原至體側,重復練習。
提示:持鈴舉起或放下時,上體不準前后擺動借助慣性力量舉起,同時不準聳肩。
2、站姿前平舉
動作要領: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手背向前持啞鈴,下垂于腿前,兩手持鈴間距同肩寬(雙手握棒式調節(jié)啞鈴時,可采用窄握距)。隨即吸氣,直臂持鈴經體前舉起,至與肩齊平時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再直臂慢慢放下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直臂持鈴舉起時,手肘不要彎曲,上體不準前后擺動借力,還原過程要用力控制。也可兩臂交替練習。
3、躬身側平舉
動作要領:兩腳開立,比肩稍寬,俯身向前,屈體至上體與地面平行,背部保持平直,頭部稍抬起,兩腿自然伸直,身體重心落在腳跟的垂線上。兩手拳心相對,拳眼向前,持啞鈴下垂于腿前。隨即吸氣,持鈴向兩側舉起,至與肩齊平時稍停2—3秒鐘(持鈴舉起時兩肘略為彎曲)。然后呼氣,再持鈴慢慢放下還原至兩臂下垂姿勢,重復練習。
提示:持鈴舉起或放下還原時,上體要挺胸收腹緊腰,不能上下擺動,下肢不要提踵。還原時要用三角肌的力量控制。
4、坐姿頸前推舉
動作要領:坐姿,兩手持杠鈴置于胸上(鎖骨窩處),拳心向前,兩手持鈴間距同肩寬或采用寬握距。上體保持挺胸收腹緊腰的姿勢,目視前方。隨即吸氣,持鈴垂直向上推起至兩臂完全伸直為止,稍停2—3秒鐘。然后再呼氣,慢慢放下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不準借助于上體擺動或軀干屈伸的力量來完成動作。
5、坐姿頸后推舉
動作要領:坐姿,兩手持杠鈴置于頸后肩上,拳心向前,兩手持鈴間距寬與肩同,上體保持挺胸收腹緊腰的姿勢,目視前方。隨即吸氣,持鈴垂直向上推起至兩臂完全伸直為止,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再慢慢放下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持鈴向上推起時,為了集中使三角肌和上背肌群用力,兩手肘關節(jié)應向兩側張開(盡量向后些),同時向側上方用力。上體應始終保持挺直的姿勢,不準借助于上體擺動或軀干屈伸的力量來完成動作。
6、坐姿頸前下拉
動作要領:坐姿,兩臂伸直上舉,兩手分別握住頭上方橫杠阻力器兩端的把柄。接著吸氣,從頭上方位置垂直下拉橫杠阻力器至胸脯前,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再緩慢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完成動作時兩臂要均衡用力,防止猛拉或突然性還原動作。采用寬握距抓握橫杠把柄。
7、坐姿頸后下拉
動作要領:坐姿,兩臂伸直上舉,兩手分別握住頭上方橫杠阻力器兩端的把柄。接著吸氣,從頭上方位置垂直下拉橫杠阻力器至頸后與肩平,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再緩慢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注意完成動作時兩臂要均衡用力,防止猛拉或無控制地突然還原動作。采用寬握距抓握橫扛把柄。
8、站姿提肘上拉
動作要領:兩腳開立,兩手背向前握住啞鈴或杠鈴,兩手間握距為一個手掌寬的距離,持鈴下垂于腿前。隨即吸氣,持鈴屈肘貼身提起至胸前稍停2—3秒鐘,這時兩肘尖應盡量上提。然后再呼氣,持鈴慢慢貼身放下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上提時,要集中三角肌、斜方肌和肩胛提肌的收縮力量,持鈴屈肘盡量貼身提起,上體保持挺胸、收腹、立腰姿勢,不準前后擺動,兩肘尖應向上。
9、站姿持鈴聳肩
動作要領: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手正握啞鈴,兩臂伸直下垂于體前,采用中握距(雙手握棒式調節(jié)啞鈴時,可采用窄握距)。隨即吸氣,兩肩用力上聳,肩峰似乎要觸及耳朵,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再持鈴還原放松。重復練習。
提示:站立時要挺胸收腹緊腰,做動作中兩臂要始終伸直放松,自然下垂,不得屈臂用力。
(三)發(fā)展臂部肌肉群力量的最佳動作
1、站姿雙臂反握彎舉
動作要領: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手掌心向前,兩臂下垂,雙手反握杠鈴,虎口朝外,握距約與肩寬或稍窄于肩寬。上臂夾貼體側不動,雙手松握,隨即吸氣,兩臂同時屈肘向上彎起杠鈴至胸前,上臂與前臂之間的夾角略小于90度,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慢慢地持鈴放下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持鈴彎起或放下時,上臂一定要緊貼體側,意念要集中在臂部肌群,不準前后移動,手腕必須與前臂保持直線狀,不準上下彎動。兩臂還原下垂時,要充分伸直,盡量放松。
2、坐姿單臂反握彎舉
動作要領:坐在凳子上,上體保持挺胸、收腹、緊腰的姿勢。兩臂伸直垂于體側,兩手握住啞鈴,虎口朝前,上臂夾貼體側不動,雙手松握,隨即吸氣,一臂用力屈肘向上彎起啞鈴至胸高,同時手腕做90度旋動,虎口朝外,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一臂放松還原,一臂練完另一臂再同樣屈肘彎舉。交替重復練習。
提示:肘關節(jié)和身體不準移動位置,意念要集中在上臂部肱二頭肌群。單臂練習可以使用力更集中。手腕做90度旋轉臂彎舉動作,會產生更佳的效果。
3、坐姿托肘單臂反握彎舉
動作要領:坐在凳子上,兩膝距大于肩寬,一臂伸直垂放于大腿內側,手持啞鈴,虎口朝外,另一臂手撐同側腿膝部,幫助身體維持平衡。隨即吸氣,肘部依托大腿內側,用力屈肘把啞鈴舉起到最高位置,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持鈴緩慢放下還原。兩臂交替重復練習。
提示:彎舉時,體姿不變,上臂要固定,意念要集中在臂部肱二頭肌群,動作還原時肘關節(jié)要充分伸直。這種練習方法,由于上臂被固定,身體其它部位無法助力,所以對肱二頭肌群的豐腴拳擊效果最好。
4、站姿低滑輪單臂反握彎舉
動作要領:面對低滑輪重錘拉力器,兩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上體保持挺胸、收腹、緊腰的姿勢。右臂向下伸直置于體側,掌心向前握住阻力器把柄,同時左臂用手撐于大腿或臀部,保持身體平衡。隨即吸氣,屈肘向上提拉牽引繩把柄,提起至肩前,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緩慢放下還原。左右兩臂交替重復練習。
提示:注意向上提拉時身體和肘部不要前后搖擺助力。
5、躬身單臂肘屈伸
動作要領:將左(右)腿跪在凳子上,左(右)手支撐在凳子上使背部與地面平行,上臂貼緊體側與地面平行,前臂下垂,手握啞鈴,虎口朝前,隨即吸氣,用力伸肘,以肘關節(jié)為軸伸前臂,向后上方拉舉啞鈴,直至臂完全伸直,且手腕要向上翻,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緩慢放下還原。兩臂交替重復練習。
提示:上臂固定不動,整個動作稍慢,均勻用力,意念要集中在臂部肱三頭肌和肘肌群上,尤其是要做好伸直手臂時手腕向上翻腕的動作,這樣肱三頭肌群可以極力收緊,訓練效果最佳。
6、站姿頸后雙臂肘屈伸
動作要領:身體直立,兩手正握或反握杠鈴,上臂屈曲固定在頭的兩側,肘尖朝上。隨即吸氣,以肘關節(jié)為軸,用力將前臂伸直至上舉,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屈臂慢慢落下還原至頸后。重復練習。
提示:上臂必須緊貼耳側,兩肘夾緊,意念要集中在臂部肱三頭肌和肘肌群上,上臂保持與地面垂直狀,兩肘尖向上,不要向前后移動借力。尤其是持鈴舉至最高點時,兩手腕要做向前下壓翻腕的動作,這樣能使肱三頭肌群徹底收緊,訓練效果最佳。
7、站姿雙臂胸前屈肘下壓
動作要領:面向高滑輪重錘拉力器,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抬頭、挺胸、收腹、緊腰,身體直立。兩臂屈肘于胸前,兩手正握住高滑輪拉繩橫杠兩端的把柄,手心向下,虎口相對。隨即吸氣,兩前臂用力伸肘向下拉壓(壓掌)至兩臂伸直于腹前,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緩慢退讓還原至胸前。重復練習。
提示:注意動作要舒展,肘關節(jié)要緊貼體側,防止猛拉壓或拉壓到中途未能完成動作。身體不要前伸后仰助力。
8、仰臥撐
動作要領:身體仰臥,兩手背后撐在凳面上,兩腳放在另一凳面上,身體呈挺胸、收腹、緊腰、夾臀、臂直、腿直的姿勢。接著呼氣,兩臂慢慢屈肘、屈體,臀部盡量下沉至最低程度,稍停2—3秒鐘。然后再吸氣,用力伸直兩臂撐起身體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臂屈伸時中速平穩(wěn),身體要直,兩肘向內夾臂同時要挺胸、收腹、緊腰。抬高腳的高度或負重可提高訓練的難度。
9、坐姿雙臂反握腕彎舉
動作要領:坐姿,屈肘,兩前臂放在大腿上,兩手拳心向上,虎口朝外,握住杠鈴懸空在膝部沿外松腕下垂。隨即吸氣,用力持鈴向上屈腕,直至手腕不能再向上彎屈時為止(極限),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松腕持鈴慢慢放下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動作過程中意念要集中在前臂肌群。前臂要緊貼在大腿上,不得抬離腿面。
10、站姿雙臂正握彎舉
動作要領: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身體直立,挺胸、收腹、緊腰,兩手背向前,虎口相對握住杠鈴,直臂下垂于腿前。隨即吸氣,持鈴彎起至胸前,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持鈴慢慢放下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動作過程中意念要集中在前臂肌群。采用窄握距抓握杠鈴,持鈴彎起和放下時,上臂必須貼緊體側,直腕握鈴,不準前后移動借力完成動作。
11、站姿雙手卷棒
動作要領: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身體直立,呈挺胸、收腹、緊腰的姿勢,兩臂屈肘(反握)或前平舉(正握),兩手握住卷繩棒。兩手交替轉動卷繩棒,隨著繩子的不斷卷起把重物不斷提升,直至把繩子卷完,然后再反方向轉動卷繩棒,使重物下落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動作過程速度不宜過快,意念要集中在前臂肌群。卷棒時,上臂和前臂固定不動,兩臂不要上下起伏和移動,每次卷動幅度可盡量大些。還原時要向里卷棒進行,不得放松使重物滑下。呼吸要與動作速度協(xié)調配合。
(四)發(fā)展胸部肌肉群力量的最佳動作
1、俯臥撐
動作要領:兩手間距與肩同寬或比肩寬,兩臂伸直俯撐在俯臥撐架子上,身體伸直,兩腿并攏,使肩胛骨略向前傾,頭稍抬起,眼看前方。隨即呼氣,兩上臂貼近體側屈肘,使軀干保持伸直,慢慢下降至最低位置。應使肩關節(jié)放松,胸大肌充分伸長,頭部向前方探起,胸腔有完全擴張的感覺,稍停2—3秒鐘。接著吸氣,以胸大肌突然的收縮同時伸臂,直至兩臂伸直,胸部挺起,全身應保持挺直的姿勢,稍停頓2—3秒鐘。重復練習。
提示:(1)呈直臂支撐的預備姿勢時,肩關節(jié)應向前傾成10度—15度角(肩關節(jié)與地面的垂線和支撐點連線之間的夾角),而不是一般使直臂支撐與地面成垂直位。(2)伸臂撐起時,兩肩和身體應稍向前呈弧線上升,使胸部向前挺出,意念集中在胸部。(3)動作過程中,不能使腹部下沉,要不沉肩、不塌腰、不撅臀,直臂支撐時兩肩胛不要聳起。俯臥撐屈伸這個動作看起來十分簡單,但是它的姿勢正確與否,對胸大肌能否徹底收縮和達到“飽和緊張狀態(tài)”是非常重要的。(4)如能準確地做15次以上,再做支架俯臥撐、寬(窄)手距俯臥撐、單足撐地俯臥撐、側偏俯臥撐、騰空擊掌俯臥撐、單臂俯臥撐、靜力性俯臥撐等動作練習,隨著訓練水平的提高,最后可以做背上“負重的俯臥撐”練習。
2、平臥推舉
動作要領:兩腿分開躺在舉重床上,身體保持平穩(wěn),呈挺胸沉肩狀,雙手掌心朝上握住杠鈴,握距與肩同寬或大于肩的寬度,將杠鈴橫杠放在胸部乳頭處,胸腔充分伸展開。隨即吸氣,兩臂用力向上推舉起杠鈴,手臂伸直,并使胸腔挺起,胸大肌收緊,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兩臂慢慢屈肘下放杠鈴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杠鈴向上推起時,兩肘內收,夾肘的同時夾胸略向前偏,呈拋物線的運動軌跡,兩臂伸直時,杠鈴重心處于肩關節(jié)的支撐點上,杠鈴推起兩臂伸直和還原時,胸腔必須保持“挺胸沉肩”的姿勢,這時胸大肌處于完全收緊狀態(tài)。如果胸腔形成“含胸聳肩”的姿勢,那么胸大肌就處于松弛狀態(tài),而三角肌和肱三頭肌等部位反應卻很明顯,這樣就影響了訓練的效果。
3、上斜臥推舉
動作要領:仰臥在傾斜30度—60度角的舉重床上或斜板上,呈頭高腳低的體姿,身體保持平穩(wěn),呈挺胸沉肩狀,雙手拳心朝上握住杠鈴,把橫杠放在胸上部和胸鎖骨下沿處,胸腔充分伸展開,兩手間握距與肩同寬或大于肩的寬度。隨即吸氣,兩臂用力由屈向上推舉杠鈴,手臂伸直,兩臂要與地面成垂直狀,并使胸腔挺起,胸大肌收緊,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兩臂慢慢屈肘下落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意念要集中在上胸部,身體要躺穩(wěn);上推時兩臂要與地面成垂直狀。杠鈴下降時要緩慢,不得借力推起。
4、平臥擴胸(仰臥飛鳥)
動作要領:仰臥在舉重床上或凳子上,兩手拳心相對握住啞鈴,兩臂伸直持鈴置于胸部上方。隨即呼氣,兩臂向兩側逐漸屈肘張開,兩肘間的角度逐漸變?。ㄐ”酆颓氨壑g的夾角在100度—120度之間),一直下降到極限為止,稍停2—3秒鐘。使胸大肌(乳房)感到已充分擴張,整個胸腔完全挺起。然后再吸氣,兩臂持鈴向上舉起,以胸大肌的收縮力量,兩肘的角度逐漸變大,兩臂上舉路線形似“抱樹”狀,直至最后兩臂伸直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兩手握鈴應稍松些,以在動作過程中不脫落為原則。兩臂持鈴舉起至還原成垂直位時,要做到兩臂伸直夾胸,由屈伸直,挺胸沉肩,意念集中;平臥擴胸動作在日常的拳擊訓練中稍加改動,可衍生出多種臥姿擴夾胸動作姿勢。
5、坐姿屈臂夾胸
動作要領:坐在蝴蝶訓練機(指專門訓練胸部的器材)固定椅上,上體直立、呈挺胸、收腹、緊腰的姿勢,兩臂屈肘,兩小臂上舉放在阻力器的護墊上,小臂與地面保持垂直,大臂與地面平行。接著吸氣,兩臂同時用力向中間夾胸,使兩個相分離的阻力器護墊盡可能地接觸到一起,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緩慢還原。
提示:注意動作完成要圓滑、從容,防止突然性猛夾或放松還原動作。
6、雙杠雙臂屈伸
動作要領:兩杠間距最好寬于肩,雙手握杠成直臂支撐,挺胸、收腹、緊腰,兩腿伸直并攏放松下垂狀。隨即呼氣,屈肘彎臂,身體下降,直至兩臂彎屈降低到最低位置時(肩部低于肘部),頭部應向前探,兩肘外展,臀部略向后縮,軀干呈“低頭含胸”的姿勢。使胸大肌充分拉長伸展,稍停2—3秒鐘。然后再吸氣,以胸大肌突然收縮的力量撐兩臂,同時挺胸抬頭緊腰,使身體上升直至兩臂完全伸直;兩臂伸直時,胸大肌處于徹底收緊狀態(tài),稍停2—3秒鐘。重復練習。
提示:動作要緩慢進行,不要借身體的振擺助力完成動作;撐起時速度要快,要夾肘、挺胸、抬頭、收腹、不聳肩,意念要集中在胸部肌群。
(五)發(fā)展腹部肌肉群力量的最佳動作
1、仰臥收腹直腿上舉
動作要領:身體仰臥在墊子或板凳上,屈臂兩手抓握住墊子或板凳的一端,兩肘外張,上體不動。隨即吸氣,收腹兩腿并攏伸直上舉至與上體成45度角,繃直腳尖。然后呼氣,兩腿慢慢落下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直腿上舉時快,放下時稍慢,意念要集中在下腹部肌群,上體和臀部不要抬離墊子或板凳面。
2、屈膝仰臥起坐
動作要領:屈膝仰臥在墊子上或板凳上,上體伸展,屈臂兩手抱住頭部,兩肘外展。隨即吸氣,用上腹肌的收縮力量使上體向上坐起至兩肘觸及膝部,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接著上體后仰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動作要平穩(wěn)、緩慢、頭前屈、腿屈膝,不要使腳和臀部抬離墊子或板凳面。
3、腳擱凳仰臥起坐
動作要領:上體仰臥在墊子上,兩小腿同腳擱在凳面上,大腿約與地面垂直,兩手相互握抱頭部。隨即吸氣,以上腹肌群的收縮力量使上體坐起,至全屈體時,稍停2—3秒鐘。再呼氣,上體慢慢向后倒下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這個動作的難度比屈膝仰臥起坐要高,而且訓練效果好。注意動作過程臀部要固定,兩腿放松不要振壓擺動助力,兩手抱緊頭部。
4、仰臥收腹舉腿抗力
動作要領:身體伸展仰臥在墊子上,兩腿伸直并攏,兩手抓握站于頭后方陪練者的踝關節(jié)處。隨即吸氣,收腹直腿向上慢慢舉起至垂直位置時,站立的陪練者雙手用力向前下方推壓舉起的雙腿,練習者靠腹肌的收縮力量與陪練者推的方向進行對抗,“定格”靜止不動,堅持2—3秒鐘。然后呼氣,緩慢下放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練習者臀部不要離開墊子,兩腿要始終伸直;動作過程中練習者和陪練者要相互配合,一舉一推的對抗動作要協(xié)調、自然。
5、單杠直角懸垂舉腿
動作要領:雙手頭上正握單杠,雙手握距約同肩寬,雙腳離地面,身體自然下垂,兩臂伸直,兩腿并攏伸直。隨即吸氣,用腹部肌群力量做收腹舉腿動作,使伸直的兩腿與上體呈直角,與地面呈平行狀態(tài),“定格”靜止不動,稍停2—3秒鐘。然后呼氣,緩慢使伸直的兩腿下落還原。重復練習。
提示:兩臂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彎曲。要緩慢控制腿上舉和下落的速度。注意動作過程中不要借助身體擺動的力量,意念要集中在腹部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