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諺中有“手是兩扇門,全憑腿贏人”之說,并非單指實作時憑腿法擊人致勝,亦指運用靈活步法與敵周旋,以求制人而不制于人。有高手比武,交手前僅以飄逸步法便令對手不戰(zhàn)而屈,足見步法之于技擊的重要。走步作為大成拳七部功法中一個獨立的部分,對整個功法體系承上啟下,其地位之輕重自不待言。而摩擦步又是大成拳其它步法之基礎(chǔ),所以摩擦步訓(xùn)練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一個大成拳修習(xí)者的功夫進程。筆者初習(xí)大成拳時對摩擦步的訓(xùn)練也不以為然,但師訓(xùn)在耳,勉強為之,方才漸漸領(lǐng)悟到摩擦步之奧妙。
對于摩擦步的練習(xí),我?guī)熇钫丈较壬鷤魇谝韵路椒ǎ浩饎菀宰髣轂槔?,下肢在左丁八步(左腳后跟置于右腳由腳前部算起的內(nèi)側(cè)三分之二處,兩腳夾角約15度至20度,然后左腳沿腳尖方向向前平移一腳距離,即為左丁八步)的基礎(chǔ)上,將左腳向左平移約三寸,站好。兩臂左右分開,與自身約成60度,兩手十指分開,掌心向下,整個手臂向前呈較大的內(nèi)弧形。然后即可進行摩擦步的練習(xí)。將右腳略提起向內(nèi)平移,使右腳尖距左腳跟約三寸距離,再沿右腳尖指向邁出,使之與左腳尖約半尺距離(此時右腿似直非直)時,即向外平移約三寸距離,待右腳落地后,將左腳向內(nèi)平移,使左腳尖距右腳跟約三寸距離。再沿左腳尖指向邁出,使之與右腳尖約半尺距離時,向外平移約三寸距離。如此兩腳交替前行,即為前進摩擦步,反之,為后退摩擦步。在練摩擦步時,要周身放松,兩眼平視,動作緩慢、均勻、輕柔,要注意始終保持兩腳夾角大小不變,運動的腳在運動過程中保持與地面平行,不可忽高忽低或中途落地,身體中正,不要前俯后仰。此種練習(xí),意想腳的移動路線雖為直線,但外形看來卻是走的弧形,是為意存于心,形不留痕。同時意感兩足與地面空氣相摩擦,體會周身運動的整體性或設(shè)想在半尺深的水面上行進,水面平靜,我一面體會踏水之情形,一面又要保持水面的平靜,不使其有絲毫波紋產(chǎn)生。
平常都是非常事,對摩擦步的練習(xí)亦然。據(jù)說王選杰老先生當年練習(xí)摩擦步,六米遠的距離走趟來回,竟用兩個小時之久,可見其功力之深厚。摩擦步的練習(xí)看似簡單,但若想有成,非要下一番苦功朝夕磨礪不可,否則難得其妙。
初學(xué)摩擦步,可以通過輔助練習(xí)逐漸過渡到完整摩擦步練習(xí),現(xiàn)作一下介紹。仍以左腳在前為例,下肢按要求站好(前述),此時可暫時不想手臂姿勢,將右腳向內(nèi)平移,使右腳尖距左腳跟約三寸距離,再沿右腳尖指向邁出,使之與左腳尖約半尺距離時,向外平移約三寸距離,腳不落地,接著再向內(nèi)平移,待與左腳尖約半尺距離時,向后平移至右腳尖與左腳跟相距約三寸距離,再向外平移約三寸距離。如此右腳按“內(nèi)、前、外”、“內(nèi)、后、外”的路線來回移動練習(xí)。左腳的練習(xí)亦然。待此練習(xí)熟練后,再配合雙臂(要求同前)進行練習(xí)。以上熟練后,就可以過渡到正常的摩擦步練習(xí)。
由于在練習(xí)摩擦步(摩擦步的輔助練習(xí))的過程中,雙腿始終有一條腿獨立支撐平衡,另一條腿作前進(后退)的運動,故通過摩擦步的訓(xùn)練,可以增強單腿控制身體平衡的能力,為以后更好地運用腿法擊人提供有力保障,同時也能保證在步法變換中做到靈活而穩(wěn)固,以免為人所乘,并且為下一步練習(xí)專門訓(xùn)練腿功的樁法(如五形樁、金雞獨立樁、雁式斜飛樁等)打下堅實基礎(chǔ)。摩擦步的練習(xí)被稱作腿的試力,也可以稱作身體的試力,在慢動中體會不動與速動,體會“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在慢動中體會身體重心之變化,體會周身與外界大氣之應(yīng)合。摩擦步也可以叫做運動的樁功,練習(xí)時動中求整,有效地鞏固了樁功的鍛煉效果,彌補了樁功訓(xùn)練中的不足。
“夫有定位者步也,無定位者亦步也。如前足進后足隨,前后自有定位。以前步做后步,以后步做前步,更以前步做后步之前步,以后步做前步之后步,前后自無定位矣?!贝蟪扇牟椒ǔ俗鳛榛竟Φ哪Σ敛酵?,尚有諸如:三角步、橫步、圈步、跨步、踩步等多種步法。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學(xué)者勤于修習(xí),功到自然成,日久礪練自能精熟。實作時見機隨勢將各種步法巧妙結(jié)合運用,踏出非法之步(自由步),行蹤輕逸飄忽,令敵首尾難顧,時時敵背我順,鮮有敗績,如此方得大成拳步法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