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武術百花園中一枝盛開的奇葩。它歷代不衰,聲名顯赫,舉世矚目。尤其是它的獨特技擊,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后發(fā)先至的特點,別具一格。前輩們從實踐中悟出了技擊要言,要言全面具體地闡明了用武遵則,提到了心意功能,巧使 武器,抓住時機,進擊力度等。因此,學太極者,須明要言之理,以理求功,反復實踐,變?yōu)榧河小?/p>
要言(一):“拳術如戰(zhàn)術,擊其無備,襲其不意,乘擊而襲,乘襲而擊,虛而實之,實而虛之,避實擊虛,取本求末,擊遇眾圍,如生龍活虎之狀,逢擊單敵,似巨炮直轟之勢”。
“拳術如戰(zhàn)術”此理不假,對此我有體會。它們之間有很多相通之處,如:進攻與防守,后發(fā)制人,以重擊輕,以整擊散,以靜制動,后發(fā)先至,游擊戰(zhàn)術,長蛇戰(zhàn)術,佯攻戰(zhàn)術,持久戰(zhàn)術等。不過使用的武器有別,作戰(zhàn)的人數(shù)不等。
“擊其無備,襲其不意”。進攻者應知,不打無準備之仗。對于被進攻者而言,應使之不備不意,對方的無備與不意是進攻的好時機。引法是尋找彼無意、無備的最佳方法。主動權應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備打無備,有意擊無意,進攻必勝。
“乘擊而襲,乘襲而擊”?!俺恕笔墙璧囊馑?。進攻襲擊要瞅準時機。從辨證哲理分析,當對方第一勁已出,第二勁未生是進擊的機會。每當進攻必有漏洞,這是客觀決定的。
“虛而實之,實而虛之”。意思是用勁力引誘,要虛虛實實不定。決不能讓對方知道我的用意何在,視虛為實,視實為虛。要活用陰陽,避實擊虛,閃戰(zhàn)騰挪,趁機而擊之。
“取本求末”。意思是取人體根節(jié)與梢節(jié)。取根是為了破壞對方氣的來源,或截斷勁力的支援,讓對方精力分散,顧此失彼,然后,立即取對方梢節(jié)。其優(yōu)越條件是,能阻斷氣力來源,引誘對方梢節(jié)進入我伏擊圈中,難以防護。我采用求近舍遠之法,以整擊散定能成功。
“擊遇眾圍,如生龍活虎之狀,逢擊單敵,似巨炮直轟之勢”。怎樣沖出眾圍。作者用了三個比喻,形象生動地加以說明。突圍之法對彼而言,要尋找弱點,針對單敵而擊之。對己要求動作招法要像龍騰虎躍之狀,再以己全部實力好似巨炮直轟一方,定能打開缺口,沖出眾圍。
要言(二):“出身先占巧地,是為戰(zhàn)斗要訣。骨節(jié)要對,不對則無力,手把要靈,不靈則生變。發(fā)手要快,不快則遲誤。打手要狠,不狠則濟。腳手要活,不活則擔險,存心要精,不精則受愚”。
“出身先占巧地,是為戰(zhàn)斗要訣”。俗話說:“居高臨下,背墻決戰(zhàn),搶占要塞”等,都是說明作戰(zhàn)要搶占要地。太極拳技擊也是同樣,“巧地”即是“要地”。不論進攻,還是防守,落腳要有目的,選擇有利于自己的地方。這樣既能穩(wěn)定重心,又能借地產生動力,既能栽樁埋伏,管套商對方,又能以腿破壞對方的重心。
“骨節(jié)要對,不對則無力”。此理指的是要注意外三合。骨節(jié)要照應相對。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腳合。有時單旁進擊,要注意三尖相對,變勢時要左右相對。若不能相對,則上下不隨,左右不合,進功力度不合,效果不佳。
“手把要靈,不靈則生變”。“手把”指手腕部,手腕要靈活,既能松又能緊,有時以腕為中心纏絲劃小圓,隨機應變。用手腕領勁較多,如開合劃圓,或手梢被對方拿住,我應松腕,沉肩垂肘,手腕作引,肩肘而擊之。
“發(fā)手要快,不快則遲誤”。此理意思是強調進攻速度要快,關鍵在于出手要快。如放箭離弦,迅雷不及掩耳。不論虛引,還是實取,手法要快,使對方招架不住。處處我勁在先。若手慢接應不住勁,反被人制。
“打手要狠,不狠則濟”。此法是針對敵人。對敵要狠,要能一招斃之。用招在于心狠,心狠才能手狠,要進取對方要害部位。瞄準擊點,調兵遣將增加力度。用招決不能敷衍了事,進攻力度不到,擊人到位也是無濟于事。
“腳手要活,不活則擔險”。意思是腳手上下要配合,技擊才能成功。動作要靈活得像捕鼠之貓,攀山的猿猴。腳不活則進攻不占巧地,退步不適宜防守。能占巧地,既生根,又靈敏,既動如車軸,又靜如泰山。手不活,氣不領,進攻無定向,走圓滯又僵。
“存心要精,不精則受愚”。此理辨證強調了心的功能。所謂存心要精,指的是學拳術、練技擊要追求功在于心。拳論曰:“以心行氣,務令沉著”,“妙機本是從心發(fā)”,都強調了心的指導作用。競技運動在于攻心,心勝人,拳術才能勝人。因為,心為謀劃之源,指揮的總部。拳術動作指導、引誘、閃空、擊空、速度、力度、位置全在一瞬間的心意。心精而不被人愚弄,招多法活,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要言(三):“足來提膝,拳來肘撥,順來橫擊,橫來捧壓,左來右接,右來左迎,遠便上手,近便用肘,遠便足踢,近便加膝,貼身肩靠”。
此拳理強調指出巧使攻守武器。武器使用不當,費時、錯機,進攻無效,反被人制。
“足來提膝”。指的是對方用足踢或蹬我襠部時,我兩手在上,不能防守,怎么辦?要立即用提膝里合攔擊。
“拳來肘撥”。當對方用拳進攻我的面門或心窩時,我手在外或在上防守回不來,應立即用肘橫 而護之。
“順來橫擊”。即是“直來橫取”之意。橫與直是相互對立的矛盾。兩者互為抵消,取決于先后問題,若對方用直勁打來為先,我閃空后,借對方第一勁已出,第二勁未生之機,用橫擊法進攻對方。
“橫來捧壓”,指的是對方用橫勁擊我,我可用 法上捧,或用向下采法下壓。趁 取下,趁采取上。
“左來右接,右來左迎”,強調了搭手接引使用的武器。若對方用左手進攻我中部,我身體向左轉,用右臂接勁,對方用右手進攻擊我中部,而我身體向右旋轉引空,用左臂接勁。這樣能順其自然,接勁快,縮短攻防時間,成功率高。
“遠便上手,近便用肘”,強調指出進攻巧使武器。根據進攻時與對方的距離,而決定使用武器,遠距離可用手、 足進攻,中距離可用肘、膝進攻。貼身技擊可用肩、胯擊打對方。
要言(四):“心要占先,意要勝人,身要攻人,步要過人,頭須仰起,胸須現(xiàn)起,腰須豎起,丹田須運起,自頸至足,一起相貫”。
“心要占先,意要勝人”,是指競技運動在于心意的較量。陰陽相濟、變化多端的技擊,關鍵取決于主觀的能動性。只要心意謀劃周到勝過對方一籌,技擊功能就高于對方。久練就能達到“人不知我,我獨自明”的功夫,這是斗智的高峰。
“身要攻人,步要過人”。強調了技擊進攻的力度與搶占的面積。進攻力度大小,在于把全身重量加上,增加壓強,縮小受力面積。
“步要過人”,指的是進擊距離要短,又指侵占對方面積,破其重心。打人如親嘴,手到身要擁,上下相合,力大無窮。
“頭須仰起,胸須現(xiàn)起”。指的是進攻身姿要端正,要保持軀干中正,腰軸自然松沉,直立旋轉。頭要虛靈頂勁。含胸拔背,開胸含胸,進攻時略微挺胸,防守時要含胸收腹,穩(wěn)定重心,一定讓腰脊起到主宰作用。
“丹田須運起,自頸至足,一起相貫”這些理論強調,內氣要通,丹田要動。通過呼吸促使丹田鼓蕩,送氣于四梢,內氣充滿全身,劃圓纏絲,太極運行,求切出方,剛勁迅猛。
總之,陰陽無始又無終,來往屈伸寓化工,此中消息真滲透,圓轉隨意運鴻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