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聰,網(wǎng)名成一蟲,一家證券公司的分析員,互聯(lián)網(wǎng)上眾多精力過剩的寫手之一,又寫武俠小說又寫財經(jīng)評論,忙得不亦樂乎。但是大部分寫手沒他幸運,因為國內(nèi)最牛的企業(yè)——海爾把他給告了。
這是過于不成比例的一場對峙,雙方分別是年銷售額數(shù)百億的家電大企業(yè),和在沒日沒夜地工作完又在網(wǎng)上沒日沒夜地爬格子爬得頭昏眼花的小網(wǎng)蟲。這好比用萬噸液壓機去軋一個核桃。
不過實際上陳毅聰好像還沒那么走投無路,因為作出受傷姿態(tài)的海爾無意真的和他為難。不論從哪方面講,小小的陳毅聰對海爾能夠作出的損害實在有限得可笑。當然,一定要較真的話,大象被螞蟻咬了一口也會留下傷口。
但是海爾找陳毅聰不是來展示傷口的,海爾沒那么瑣屑,一個陳毅聰也壓根不值得海爾興師動眾。真正引起海爾警惕的,是近階段以來江湖上“倒海”輿論的甚囂塵上。雖然一幫吃飽了撐得慌的家伙使出了吃奶的勁也沒抓住海爾什么了不得的把柄,但是這種吃大戶的流行傳染病對海爾不是好征兆。
和海爾過不去的除了一群國內(nèi)網(wǎng)站、媒體外,連英國的《金融時報》也來湊熱鬧。急于在輿論上翻盤的海爾本來可以抓住其中的一個大家伙給予迎頭痛擊,比方說逮住《金融時報》和它死磕,打不贏也至少可以把水攪渾,并且以儆效尤,弄好了甚至可能一舉扭轉(zhuǎn)局面。但是這么做的危險在于,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旦事情弄不好很難收蓬。
權(quán)衡的結(jié)果是海爾“抬舉”了陳毅聰。陳毅聰至多算是“倒海”大合唱里的一個音符,或許是起始音,但海爾打贏官司,可以殺雞給猴看,即便輸了也無關(guān)大局——海爾還是海爾,誰也沒能正經(jīng)八百地挑出海爾的毛病。
海爾太大了,陳毅聰太小了。從海爾提出的訴訟請求看,海爾確實比較客氣,也就是意思意思點到為止。盡管海爾要求索賠的30萬元也足夠陳毅聰害怕的??煽催@架勢,官司也沒有必要非在法庭上刺刀見紅不可——大家心里明白就行了。
不過陳毅聰可有福了!現(xiàn)代社會知名度就是實惠,別說那群在電腦前熬得不成人樣的網(wǎng)絡寫手了,有多少沒混出來的媒體哭著喊著想讓海爾告一回都不可得,偏偏這餡餅就一家伙砸在無心插柳的陳毅聰?shù)哪X袋上。小陳,別害怕,恭喜小陳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