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冬,在日偽統(tǒng)治中心——南京,爆發(fā)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清毒運動”。這是一場由中共南京地下組織領導,愛國進步學生廣泛參與的學生運動,厲恩虞是這次運動的總指揮。當年曾積極參加了這場運動的江澤民同志在1998年7月17日,接見中共南京市委書記王武龍等有關同志時,深情回憶了當時地下斗爭的情景,并在他撰寫的《憶厲恩虞同志》一文中贊揚了在我黨幾十年革命歷程中,一大批像厲恩虞同志那樣不計較個人得失,為革命奮斗一生的無名英雄,稱贊他們“為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做好黨的工作,不顧個人安危,不怕受到委屈,即使受了委屈,也始終對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抱著堅定信念”的崇高思想境界。
肩負國仇家恨,參加黨的秘密組織
厲恩虞,又名陳震東,1919年9月18日出生于南京。他的父親是一位私塾教師,深惡官場腐敗,鄙視鉆營利祿之徒。厲恩虞在家是老大,他父親把一切希望和夢想都寄托在他的身上,平時省吃儉用,靠典當借債供他上學。1933年厲恩虞在夫子廟小學畢業(yè),就讀于江蘇省立南京中學。1936年父親去世,他挑起了負擔家庭生活的重任,上要贍養(yǎng)體弱的老母,下要撫育幼小的兩個弟弟。初中畢業(yè)時,日寇侵略的戰(zhàn)火已經(jīng)燃近南京,他領著全家輾轉避難于江寧谷里村、南京難民收容所、溧水縣小魏莊。耳聞目睹了日寇在南京的血腥屠殺,目睹了日寇的法西斯暴行。國難家仇,在他心中埋下了對日寇及偽政權的深深仇恨。
1940年,局勢稍許平穩(wěn)。他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在南京莫愁湖小學和朝天宮小學任教的臨時工作,全家擠在新街口附近的一間十分簡陋的小屋里。南京中央大學籌備招生時,他投考了中大文學院。受生活所迫,中大錄取后,他又找到了在《民國日報》校對、采訪、翻譯資料的兼職工作。
中央大學是汪偽政權為了粉飾太平在淪陷區(qū)建立的規(guī)模較大的一所大學,第一年即招收學生600人,以后逐步擴大到1000余人。中國共產(chǎn)黨為領導淪陷區(qū)人民反抗日偽統(tǒng)治的斗爭,在這前后積極開展了黨組織的重建工作。中大招生時,中共蘇皖區(qū)委南京工委、江蘇省委南京工作組等系統(tǒng)都有黨員學生乘機打入,在中大建立了黨的秘密組織和關系。厲恩虞入學不久,就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團結救國社”,后又隨社轉入“青年救國社”(黨的另一外圍組織)。在青救社,他借閱了《西行漫記》、《萍蹤寄語》、《大眾哲學》等進步書籍,豐富自己的思想,還從報社、舊書攤找來了舊時出版的馬列主義譯作來閱讀。因而,他的思想開闊,見解深刻,在討論問題時,觀點明顯傾向黨的主張,有時甚至直言不諱地贊成黨的主張。
厲恩虞是青救社一個知名的活躍分子,喜愛唱歌,又會彈吉它、拉手風琴。他個性鮮明,為人誠實,爽直豪放,對同志對朋友襟懷坦白,推心置腹,對敵人疾惡如仇,深受大家喜愛。在黨的領導下,青救社的同學們逐步摸索出打入公開的群眾組織,團結群眾,積蓄力量,利用敵人內(nèi)部矛盾開展秘密抗日宣傳的辦法。
1942年,厲恩虞與青救社部分成員打入“學生互助會”,利用合法身份出版《學生》、《干》、《女青年》等月刊,宣傳進步思想,開展適合青年學生喜愛的活動。南京中共地下組織經(jīng)過長期隱蔽,積蓄力量,這時已有了較大的發(fā)展。第二年夏,在地下黨的領導下,青救社聯(lián)合中大其它進步力量發(fā)動了驅(qū)逐反動校長樊仲云的運動(后稱倒樊運動),開創(chuàng)了在日偽統(tǒng)治下淪陷區(qū)學生走上街頭進行公開斗爭的先河,迫使汪偽政府不得不撤換了反動校長。厲恩虞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參與策劃和親自參加了這場斗爭,接受了與日寇走狗公開較量的洗禮。倒樊運動的勝利,使廣大學生受到很大的鼓舞,青救社的成員更是情緒高漲,斗志昂揚。
利用矛盾,巧妙指揮“清毒運動”
1943年,國際反法西斯戰(zhàn)爭和中國形勢發(fā)生較大變化。日寇侵華戰(zhàn)爭敗象已現(xiàn),更加強了對淪陷區(qū)的血腥統(tǒng)治。投機商人與日偽相互勾結,囤積居奇,偽幣不斷貶值,物價高漲,民不聊生。日偽攜手公開販毒,南京城內(nèi)鴉片煙館林立,到處烏煙瘴氣。據(jù)資料記載,當時南京市內(nèi)領得執(zhí)照的毒販商人有30余家,有售煙執(zhí)照的鴉片煙館達170多家、旅館10余家,還有許多私販毒者。全市每天賣出鴉片煙3000多兩,營業(yè)收入6.6萬元。南京大屠殺的悲慘情景,在人們心頭還記憶猶新,對日寇的毒化政策,更是義憤填膺。
“鴉片專營”是汪偽政府與日軍之間一直存在的矛盾,而在汪偽派系之間也有矛盾。各方面都知道油水豐厚,都想從中獲得好處。偽宣傳部長林柏生是汪精衛(wèi)的親信,在汪偽派系中野心勃勃,企圖利用人民痛恨毒害的心理,在學生中搞一個反對毒害的宣傳運動,討好學生,發(fā)展個人勢力,向汪精衛(wèi)邀功,以圖鴉片專賣權。
11月底,林柏生通過他的爪牙找到厲恩虞和王嘉謨進行鼓動。厲、王都是青救會的成員,已經(jīng)成為中大學生的領袖人物,在學生中有很高的威信。當時,青救會在黨的領導下正尋機準備再發(fā)動一次群眾運動。林找上門來,正中厲、王下懷。當即他們找到方餛(潘田、中共黨員)、姚禹謨、王海清、康景孚(許鎮(zhèn))、王嘉酋等進行深入研究。大家認為,林柏生提出的“禁毒”在當時條件下根本實現(xiàn)不了,但如果利用林做掩護搞一場大規(guī)模的學生運動是完全可行的。不僅可以喚醒群眾覺悟,激勵人民抗日熱情,而且可以達到攪亂敵人陣營,打擊日寇囂張氣焰的目的。方餛迅即向蘇皖區(qū)黨委南京工委書記舒誠作了匯報。黨組織在慎重的分析后,同意了青救社的意見。
12月17日下午,林的爪牙汪記模范青年團骨干李紹忠又來找厲、王等人商量如何開展“禁煙運動”。李原只想秉承主子的意圖,搞點宣傳裝裝門面,厲、王則明確提出組織學生隊伍上街打煙館,直接打擊煙毒勢力。李勉強答應。為了給林柏生措手不及,厲、王當機立斷,通過青救社和其它關系,動員了中大100多名學生,在當晚10點左右,整隊向煙館最集中的夫子廟出發(fā)。大家平時就對煙館深惡痛絕,聽說要打煙館,一個個情緒非常激昂。隊伍經(jīng)過一所中學,又動員了該校近百名住校生參加。清毒隊伍行經(jīng)朱雀路,首先打了路東的一家煙館,然后到夫子廟地區(qū)又砸了幾家煙館,每到一處,一部分同學進煙館砸煙具、轟煙客;一部分同學則聚在門口向過路行人宣傳。不久,清毒行動遇到了日本憲兵的阻撓。王嘉謨的頭被日本憲兵砍了一刀,鮮血淋淋。厲恩虞一面安排同學為王包扎,一面帶著位日語說得比較好的同學沉著地走上前去與日本憲兵交涉。那幾個日本憲兵聽說是“林柏生叫干的”,又見學生們?nèi)硕鄤荼?,只好離去。李紹忠等人見聲勢越搞越大也悄悄溜走了。
為了造成林柏生支持“砸煙館”的事實,當天夜里,在厲、王的帶領下,清毒隊伍來到上海路林的住處,逼使林在凌晨2時出面慰問游行隊伍,并表示支持學生的行動。
第二天(12月18日),為趁熱打鐵,由厲恩虞、王嘉謨帶領,又組織了以青救社為核心的更大規(guī)模的打煙館行動。中共地下組織的各系統(tǒng)都進行了廣泛動員,積極支持和參加了這一行動。隊伍從國府路(長江路)、國民大會堂出發(fā),直奔夫子廟。行進中,隊伍不斷擴大,抵夫子廟時,竟達3000多人。學生骨干組成的糾察隊散布在游行隊伍兩旁維持秩序。沿途口號震天,萬名群眾夾道歡迎,拍手稱快。途經(jīng)煙館,見一家砸一家,無一幸免。斗志昂揚的同學們,進而呼出了反對“煙、賭、舞”的口號。這樣,打煙館逐步擴大到搗賭場、砸煙館、驅(qū)舞客。一二十輛臨時征用的人力車滿載著被沒收的煙具、賭具、煙土,隨著隊伍浩浩蕩蕩地前進。
學生們回到國民大會堂,已經(jīng)是夜晚12時,大家聚在會堂廣場前,把煙土、煙具、賭具等戰(zhàn)利品堆成一堆,由厲恩虞點火,當眾焚燒。接著,同學們又涌進了國民大會堂,由厲恩虞、王嘉謨主持召開了演講大會。在臺上,厲恩虞高聲疾呼:中國人不能醉生夢死!青年學生要團結起來,勇敢向惡勢力斗爭!他慷慨激昂地從鴉片戰(zhàn)爭說到現(xiàn)在毒品泛濫,從控訴英帝國主義的罪行說到當今又有人向我們輸入毒品、毒害人民。說到動情處,聲淚俱下,有的同學也跟著失聲痛哭。就在這個會上,厲恩虞、王嘉謨被推選為“首都(南京)學生清毒總會”正、副會長。此時,考慮到事情鬧大了,還是要林柏生收場才好。于是,便給林打了電話“匯報工作”。經(jīng)再三催促,兩小時后,林悻悻而來,表示支持學生的行動。
55年后,江澤民總書記在回憶這段往事時說:“在我們的后面,日本憲兵持槍列隊,虎視眈眈地對著我們。大家悲憤滿腔,情緒激昂,毫無畏懼……當時,我對為什么能在日偽統(tǒng)治下開展這樣的運動并不了解,后來知道是由于我們地下黨組織巧妙地利用了日偽機構的內(nèi)部矛盾?!?/p>
智擒“白面大王”曹玉成
清毒運動,引起了日本特務的密切注意。日特高科高級特務石井派人把厲恩虞、王嘉謨找去詢問。厲恩虞毫不畏懼,對答如流,并把一切責任全推在林柏生身上,日特無可奈何。不久,在厲恩虞的策劃下,清毒總會正式成立了組織、宣傳和總務各小組,各大中學校也先后建立了分會。
寒假快到了,有的學校為阻礙清毒活動提前放了假。針對這種情況,清毒總會以青救會為核心,組織了50多人的“清毒運動寒假工作團”,以“夏令營”方式,借用中大宿舍,通過集體生活培訓骨干。寒假工作團除了開展文娛、郊游、學習座談外,還到廣播電臺演說、表演自編的清毒歌曲,開展進步宣傳。
1944年1月下旬,寒假工作團打聽到豐富路有一個外號叫“白面大王”的曹玉成,專做海洛因的批發(fā)買賣。擒賊先擒王,總會決定對他進行打擊。為了集中力量,總會決定由寒假工作團邀請“寒假生活營”(中共地下組織領導的外圍團體)一起行動。當月30日,厲恩虞和寒假工作團分別派人化妝對曹府進行偵察,了解地形和出路。次日下午,兩支隊伍集合了200多人,在厲恩虞的指揮下包圍了曹府。
曹府是個深宅大院,舊式平房,共有好幾進。經(jīng)逐一搜查,翻箱倒柜,沒有發(fā)現(xiàn)海洛因。天色漸晚,曹玉成見同學們找不到把柄,躺在床上撒起潑來。此時,一位細心的同學突然發(fā)現(xiàn)曹住的內(nèi)房與外房好象短了一些,用棍子敲打似有空洞之聲。于是有同學爬上屋頂,果然見到一排天窗下的小屋。隨即將曹從床上拖下,翻開床墊,終于找到了密室入口。密室內(nèi)存放著用鐵盒錫紙包裝的海洛因,足有三四公斤。曹嚇得癱在地上,當即被同學們五花大綁,押往新街口廣場。
過路行人聽說“白面大王”被抓住了一致叫好,爭相圍觀。把新街口擠得人山人海。曹跪在孫中山銅像前,厲恩虞和同學們當眾宣布了曹的罪行,焚燒了繳獲的海洛因。這件事,又一次震動了整個南京城乃至淪陷區(qū)。事后,汪偽政府在清毒總會和廣大群眾的強烈要求下,不得不把曹槍斃了。
打入特務組織,搜集敵偽情報
1943年3、4月間,黨從許多渠道得知日特已將清毒運動骨干列入黑名單,第一名就是厲恩虞。黨組織立即通知厲恩虞暫時停止活動,把力量轉到其它方面,以防遭到敵人的迫害。4月的一天,汪偽特務頭子晉輝為利用清毒運動的骨干找到厲恩虞,建議共同組織一個以青年學生為主的“鐘社”,晉任社長,厲任副社長。厲當晚即請示了潘田,要求“打入”該組織,表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并建議潘一道打入。潘表示不同意見,并向工委書記舒誠作了匯報。舒考慮潘當時的任務較重,決定潘不打入,而由潘聯(lián)系的許慎、王嘉謨打入。誰料,這竟為厲恩虞的“歷史問題”留下了陰影。
在鐘社,厲恩虞利用公開身份團結了一批學生,共同學習進步書籍,積極向黨靠攏。1944年7月,厲恩虞在中央大學畢業(yè),獲西語學士學位。次年4月,他以南京感化院正式職業(yè)作掩護,仍然負責對地下黨的外圍組織“南京各界抗敵內(nèi)援會”學委的領導工作。
1945年8月,晉輝勾結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搖身一變,成為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東南特派公署南京站”的頭頭。經(jīng)中共地下組織李滌非批準,厲恩虞又打入“南京站”,為南京解放做準備。8月15日,日寇已宣布無條件投降,而當時南京的日軍尚未繳槍。“抗敵內(nèi)援會”聯(lián)系的偽將校訓練團大隊長李雄勃等同志準備相機起義。經(jīng)魯平聯(lián)系,厲恩虞和王嘉謨悄悄步行出城,找到中共江寧縣委書記陸綱,研究起義事宜。然而,由于歸程受阻,錯過了起義時間。但是,經(jīng)魯平介紹,李雄勃等在不久還是加入了新四軍行列。
國民政府還都南京以后,對收復區(qū)人民采取了歧視的態(tài)度,1945年9月,教育部發(fā)布了《偽??埔陨蠈W校在校生、畢業(yè)生甄審辦法》,國民黨《中央日報》載文把淪陷區(qū)學校的學生稱作“偽學生”。引起許多學生的強烈不滿。厲恩虞感到這又是一個教育群眾的好機會,積極聯(lián)絡學生游行請愿,“反甄別”。在中共南京地下黨的領導下,反甄別運動很快在南京發(fā)展起來,并在國統(tǒng)區(qū)蔓延開來。運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同情,最終以取消中學以上的甄別考試而結束。打贏了抗戰(zhàn)勝利后南京學生運動的第一仗。
經(jīng)過長期的革命斗爭考驗,1945年12月15日由方休、王嘉謨介紹,厲恩虞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遭追捕,兩次隱蔽上海
“清毒運動”和“反甄別”的公開活動,使厲恩虞成為國民黨政府追捕的要犯。1945年底,經(jīng)組織安排,厲恩虞逃至上海王嘉謨的女友家里。隱蔽一段時間后,安全轉移到蘇北解放區(qū),任職于淮南軍區(qū)城工部,為便于工作更名為陳震東。
1946年8月,陳震東參加華中局城工部訓練班學習后被派往上海開展秘密工作。這時,江澤民已轉學到了上海交通大學繼續(xù)學習,并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年底,根據(jù)組織決定,由江澤民將厲恩虞隱蔽在其姨媽家中。其后,近兩年的時間里,江澤民與厲恩虞朝夕相處,結下深厚的革命友誼。他們在一張桌上研讀革命書籍,一起促膝談心,又一道去上海的大、中學校給學生們講解國內(nèi)形勢,宣傳進步思想,培養(yǎng)積極分子。1947年5月,陳震東的組織關系由中共南京市委書記陳修良轉給了市委駐上海聯(lián)絡站負責人賀崇寅。
1948年11月,上海聯(lián)絡站撤消。陳震東由上海撤回蘇皖解放區(qū)。在解放區(qū),陳震東擔任了皖西軍區(qū)《皖西日報》主編。正當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皖西日報》工作時,由于解放戰(zhàn)爭迅速發(fā)展,南京解放在即,他又被抽調(diào)到解放軍金陵支隊研究室,準備參加南京的接管改造。南京解放后,他在市委辦公廳工業(yè)小組任組長,后又調(diào)往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組織部工作。
育新人鞠躬盡瘁,遭誤解無怨無悔
1950年底,陳震東受命到新組建的南京七中任副校長,后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七中是由原國民黨空軍子弟學校和另一所初中合并而成,陳震東把培育社會主義新人,盡快將七中改造成為新型學校作為工作重點?!谒挠绊懞皖I導下,一大批從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逐步成長起來,成為南京中學教育系統(tǒng)的教務、教學骨干,走上領導崗位。
1955年,黨內(nèi)發(fā)生了“潘(潘漢年)楊(楊帆)事件”。陳震東也因所謂“歷史問題”受到了審查。但他仍然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干好組織上交給的每一項工作。
1956年,南京市委決定籌建《南京日報》,陳震東被抽調(diào)任《南京日報》社編委和文教政法組組長?!胺从叶窢帯币院?,“歷史問題”的陰影又落在他的身上。他被調(diào)到報社工業(yè)組當普通記者,依然無怨無悔,保持樂觀向上的朝氣,與同志們一起打藍球、踢足球,表演魔術。1961年,他在市精簡辦公室工作,后又去南京8中、市教育局任職。1965年9月,長達10年之久的所謂“歷史問題”得到了“不予特務論處”的結論。“文化大革命”中,作為“特務分子”他再次受到?jīng)_擊,被關進了“牛棚”,遭到種種折磨。困境中,他堅信總有一天會得到公正評價的。
1974年,陳震東被恢復組織生活以后,分配到南京柴油機廠擔任宣傳科副科長。他非常珍惜這次重新工作的機會,以極大的工作熱情投入到新的崗位。由于長期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他積郁成疾,不幸患上肺癌。
1978年6月27日,他帶著對黨堅定不移的信念,也帶著他的終生遺憾不幸去世。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生病期間,江澤民同志和許多老戰(zhàn)友都伸出了關愛的手。他生前提出“希望對過去能有一個公正的評價”的唯一要求也在組織的關心下得到了解決。1998年年月9日,中共南京市委組織部《關于陳震東同志的復查結論》指出:陳震東同志“歷史清白”,“旁證確鑿”,“以往所作結論均屬不當,應一律撤消?!?/p>
(責任編輯: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