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范泰(VanThaiTran):
共和黨人,加利福尼亞州加登格羅夫市副市長。加州大學的政治學學士和哈姆林大學法學碩士。80年代中期和晚期曾任美國聯(lián)邦眾議員羅勃特·多南和當時州參議員埃德·羅依司(現(xiàn)為美國聯(lián)邦眾議員)的法律顧問。2000年11月,以有史以來最高票當選為加登格羅夫市委員會委員兼副市長,成為美國第二位當選政府官員的越南裔美國人。作為副市長,他的官位也是越南裔美國人中最高的。
由于工作的緣故,本刊特約記者高金鷺結(jié)識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加登格羅夫市的副市長陳范泰先生,并通過越洋E-mail采訪了奔波于各地的他。采訪中陳范泰先生真誠而坦率地講述了他成長和成功的經(jīng)歷及體驗,坦言了他對美國主流文化的看法,詳實地介紹了亞裔在美國社會中的生活狀況。今年3月,他曾作為美國青年政治領(lǐng)袖理事會代表團團長來華訪問。——編者手記
初到美國
□你是什么時候、為什么移民到美國的?與越戰(zhàn)有關(guān)嗎?你的家在越南的什么地方?還記得越南的生活嗎?
■1975年4月,我十歲的時候隨家人移民到了美國。剛到美國時我只會講兩個英文單詞OK和SALEM。SALEM是美國人常抽的沙龍煙。當然,到美國不久我又學會了一些基本會話。27年過去了,越南在我腦海中已經(jīng)變得非常遙遠模糊,但是童年的歡樂時光還常常會在我腦海中閃現(xiàn),西貢郊外教會住宿學校的兩年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時期。
□作為一個十歲的孩子,你初到美國時是否感受到文化差異或者主流社會的歧視?
■我們在美國的第一站是密歇根州的大瀑布城,那里是福特總統(tǒng)的家鄉(xiāng)。同其他剛來的越南難民一樣,我們得到了教會的幫助。在最初的兩個月,教徒們在生活方面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幫助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
剛到美國勢必給我們帶來文化上的沖擊。我們來自一個熱帶地區(qū),第一次見到下雪令我興奮不已。大瀑布城的學校為難民兒童提供雙語教學,我們可以學習英語,其他課程則由英語老師和越南語老師共同教授。盡管我清楚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樣,但并未感到受歧視,也許是因為當時我對歧視尚不理解的緣故吧。在家人、美國教會教徒、老師的愛護和鼓勵下,到美國的第四年我就以全校第一的成績從初中畢業(yè)了。
“一招過人”融入美國社會
□你的家人在美國也像你如此成功嗎?
■首先,我不以為自己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功,有多么顯赫的名望。對于今天所擁有的一切我深感幸運和慶幸。我自認為是第1.5代移民,也就是說,生在越南,長在美國,學在美國。我的母親在越南時是牙醫(yī),到美國后她重新考取了行醫(yī)執(zhí)照,于1981年后開始從業(yè)。我的兄妹也多是牙醫(yī),一個姨母在佛羅里達州當內(nèi)科醫(yī)生,還有一個姨母在加登格羅夫市當藥劑師。我們家還有一些當醫(yī)生和律師的親戚。他們到美國時已經(jīng)是人到中年了,歷經(jīng)磨練、奮斗,現(xiàn)在用任何標準來衡量,他們都是成功的。
□不同原籍的亞裔(越、中、日、印、韓、菲)之間有何共性,他們是否保持著各自的個性?他們在美國社會中的處境與他們的原籍有關(guān)系嗎?
■美國確實是一塊移民的土地。在各民族當中,亞太后裔的數(shù)量增長最快,目前占國家總?cè)丝诘?%。在亞裔的統(tǒng)一標識下又分27個小族裔。盡管我們來自地理位置相近的地區(qū),但是我們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差異。我們的文化、語言和歷史也是不同的,但是,我們作為亞太裔美國人畢竟有著一種認同感。
在美國,國籍和民族的背景不是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每一個小圈子中既有成功人士,也有失敗的奮斗者。我個人的看法是,在美國,教育是各個民族人士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有著悠久儒教歷史的民族對教育較為重視,成功的比率就更高。
我同許多頂尖的亞太裔民選和委任的官員認識或曾共事,比如任交通部部長的日裔峰田,曾歷任圣何塞市的市長和聯(lián)邦眾議員。我也認識現(xiàn)任勞工部長趙小蘭,她八歲隨父母從臺灣移民到美國,后與來自肯塔基州的聯(lián)邦參議員米奇·麥康奈爾結(jié)婚,麥康奈爾是參議院中最具實力的一位參議員。我有一位越南裔的好朋友越丁,他也是難民出身,現(xiàn)任司法部負責法律事務的副部長。
□你們一家人都是醫(yī)生,你本人原來是律師,無論律師還是醫(yī)生,收入均較為豐厚,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你走上從政之路呢?這與你的亞裔背景有關(guān)系嗎?
■我母親的家族一直有著較長的行醫(yī)傳統(tǒng),比如醫(yī)生、藥劑師,等等。我父親是名教師。實際上,我的家人對政治頗為反感,甚至也不喜歡律師這個職業(yè)。我目前仍然是加州的注冊律師,這是我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
我在中學時就熱衷政治,一直有意服務公眾。當時,我以為學習法律是服務他人和社會的捷徑。因為我從少年時代就堅信,律師肩負著幫助他人、鏟除不公與壓迫的特殊使命。對我來說,服務公眾是莫大的榮耀,但也意味著奉獻和犧牲。然而,大多數(shù)亞太后裔較我要現(xiàn)實得多,他們傾向于選擇更加穩(wěn)定、收入可觀的職業(yè),法律和政治很少會成為他們的首選。
汲取兩種文化營養(yǎng)
□亞洲人在美國從政的很少,你作為一個亞裔市長同白人打交道困難嗎?是否要付出額外的努力?
■你講的不無道理。就百分比來看,亞太后裔從政和當公務員的人數(shù)偏低。也許這與他們過去同政府和政治打交道的感受有關(guān)。從務實的角度講,從政不是亞太后裔的主要目標,孩子的教育和穩(wěn)定而優(yōu)厚的收入更重要。
作為民選官員,我沒有感到與白人或其他種族的人打交道有任何難度。當我作為候選人參加競選時,我代表的是整個選區(qū),而不是某個群體。當我在處理涉及到許多人利益的問題時,如社區(qū)重建、交通、住房等等復雜的問題,我必須仔細地研究,在政治中尋求一種實際的平衡。如果要競選公職,候選人必須學會與所有種族合作,當選后也要從容應對各個民族,決不能否定或排斥任何一方?!叭诤系恼巍保@一說法在這里非常流行。
□在歐美國家的亞洲人一般不愿意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你認為是主流社會不接納他們,還是他們自己的心理問題?
■在許多西方國家,亞裔特別是華人、朝鮮族人和越南人傾向于聚集在一起,因為我們在這個國家的歷史較短。在美國,這三個民族70%的人還講母語。我們互相間做生意,而且非常成功。熟悉的社區(qū)環(huán)境讓我們覺得踏實,有利于尋找到共同的價值觀。我不認為這是由于主流社會的排斥或者亞太后裔自身的心理問題,當然有些人會由于英文不過關(guān)而經(jīng)歷一個痛苦的過程。實際上,有許多亞裔融入了主流社會,并在各個領(lǐng)域取得了巨大成功。當然,我們都來自亞洲,緊密的紐帶和信念締結(jié)了我們共同的大家庭,我們絕不應忽視這一點。
□作為亞裔,你對亞洲文化是否有特殊的情結(jié)?是否懷有特殊的使命感呢?你是美國亞裔人還是亞裔美國人?
■我自稱為有亞洲背景的美國人,對于來自同一背景的鄉(xiāng)親和族群懷有特殊的情感。同時,作為一個美國人,我忠于國家,并為她做出了貢獻。我努力汲取兩種文化的營養(yǎng),擯棄其糟粕。只要能夠達到理想的平衡,那么就可以在任何環(huán)境中游刃有余。美國是塊移民匯集之地,除了土著印地安人外,沒有地道的美國人,大家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正是這一點成就了美國?!?/p>
美國亞裔點滴
總?cè)丝?/p>
據(jù)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情況顯示,美國居民中亞裔人口和有亞裔血統(tǒng)的人口共計1190萬,占美國總?cè)丝诘?.2%。其中,270萬是華裔或有華裔血統(tǒng)(未計入臺灣人),是亞裔人口中最多的。其次是菲律賓人,為240萬;印度人,為190萬。夏威夷土著和太平洋島民為87.44萬,占美國總?cè)丝诘?.3%。
收入和貧困狀況
亞裔和太平洋島民在2000年平均收入為55525美元,是各民族中收入最高的群體,并創(chuàng)歷史最高記錄。而貧困指數(shù)為10.7%,是人口統(tǒng)計局歷年統(tǒng)計情況中最低的一年。
教育程度
44%的25歲以上亞裔和太平洋島民擁有學士以上學位,而全美的這一比例為26%。86%的25歲以上亞裔和太平洋島民擁有高中以上學歷,而全美國比例約為84%。擁有碩士和博士以上學歷者為100萬人,占亞裔和島裔總?cè)丝诘?/7。
移民情況
720萬美國居民出生在亞洲,占美國境外出生居民總數(shù)的26%。1970年亞洲出生美國居民為80萬,到90年代達到500余萬。到2000年,就美國來說,亞洲五個最主要移民輸出國為中國、印度、韓國、菲律賓和越南。而在1970年,還沒有一個亞洲國家進入這一排名。亞洲出生人口中47%是美國公民,而歐洲出生的居民中有52%為美國公民。88%的亞裔和島裔居民為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
從商情況
1997年,91.3萬亞裔和島裔人口為企業(yè)主,這些企業(yè)雇傭著220萬人,年收入為3069億美元。亞裔和島裔企業(yè)的年度收入占少數(shù)民族族裔總收入的52%。1992年~1997年,亞裔和島裔居民擁有的企業(yè)數(shù)量增長了四倍,即從7%增長到了30%。在同一時期內(nèi),美國公司的收入增長了40%,而亞裔和島裔居民的企業(yè)收入增長了68%。1997年,1/3亞裔和島裔企業(yè)位于下列地區(qū):洛杉磯的衛(wèi)星城-長灘、舊金山、奧蘭治縣、紐約市、火奴魯魯。
人口分布
民族
在2000年人口普查中,參加人員首次可以選擇一個以上民族來確認自己的族裔。僅選亞裔的人口比1990年增長了330萬,即48%。選擇亞裔和其他族裔混血的人口增長了500萬,即增長了72%。而同期美國人口共增長了13%。49%的亞裔居住在美國的西部。
州的分布
加利福尼亞州亞裔人口為420萬,為全美之冠。其次依次為紐約、夏威夷、得克薩斯、新澤西、伊里諾伊、華盛頓、佛羅里達、弗吉尼亞、馬薩諸塞。夏威夷州亞裔人口占到了58%,為全美各州之首。其次為加州,為12%。
城市分布
紐約市亞裔人口為872780,為各城市第一,洛杉磯為第二位,為407440人,其次是圣何塞、舊金山和火魯努努,為25萬左右。
年齡
2000年亞裔人口的平均年齡為31.1歲,而美國人口的平均年齡為35.3歲。
家庭
亞裔和島裔家庭數(shù)量為250萬個,其中80%為已婚夫婦家庭,13%為單身女性家庭,7%為單身男性家庭。家庭規(guī)模相對較大,比如23%已婚夫婦的家庭人口數(shù)超過五人。
選舉
1996年~2000年,亞裔和島裔參加選舉的人數(shù)占總?cè)丝诘谋壤龥]有變化,為43%,而選民絕對數(shù)增長了20%。
語言
亞裔人口在美國的增長速度驚人。在過去的十年中,洛杉磯縣母語為非英語的人群數(shù)量增長了37%。在圣地亞哥縣和奧蘭治縣,這一增長比率為68%。另外,在家中不說英語而說亞洲語言的人群數(shù)量比率在以上三個縣中分別為30%、44%和71%。
這一現(xiàn)象對政府和公共服務部門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的政府官員也相繼采取了新的舉措,如奧蘭治縣在中學里加入越南語等亞洲語種作為外語課程并授予學分。還有一些地區(qū)已頒布法規(guī),規(guī)定公共服務部門,如警察局、消防隊的材料必須是雙語的,且應有精通其他語種的人員給母語為非英語的人群提供咨詢和服務。
白小羽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