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等越倫\"局名頗為怪異,令人費解。20世紀80年代,筆者詮注此古譜時,查遍工具書如《辭源》、《辭?!返?,均未見載此詞語。后來,筆者經過長久努力,才在史書上找到答案:原來在隋煬帝時,奸臣虞世基任\"內史侍郎\",他掌管官員考核時,根據(jù)賄賂之多少來定級。凡行賄多的,定為\"超越等倫\",升官加爵,不送賄賂的,他只給填個履歷,則此人注定不升級,甚至還會降職罷官。
本局棋勢,紅方進車照將,黑方頻頻喂子墊照解殺,如同\"賄喂\",故名。
本局棋,在清代由薛丙匯編成書前,是一直以和局為結局而流傳于世的。原譜著法如下:
(紅先和)
1、車一進六 后馬退8 2、車一平二 馬6退7
3、馬二進四 炮6平3 4、車二退九 車4進1
黑先喂車次序正確。如誤走炮3平8打車?則兵七進一,將4進1,馬四進五,將4進1,馬五退七,將4退1,馬七進八!將4進1,炮九進四,馬后炮殺。
5、帥五平六 炮3平8 6、帥六平五 炮8退7(附圖1)
7、馬四進五 炮8平5 8、馬五進七 士5進4
9、馬七進九 炮5退2 10、馬九進七 馬7進5
11、帥五平四 馬5退3 12、炮九進六 馬3進1
13、炮九平五 馬1進2(佯和)
\"佯和\"是假和,不是正招。首先對本局提出詮正意見的是清代棋人薛丙,他認為原著法第七回合紅走馬四進五是劣著,應改走馬四進六,則紅方可勝。他說:\"舊本以此為正和,今愚見如下……\"
7、馬四進六 炮8平1 8、炮九平六 將4平5
9、兵七平六 炮1平6(附圖2) 10、炮六平二 炮6平8
11、炮二平五 士5進6 12、馬六進五 士6退5
13、馬五進三 將5平6 14、兵六平五 炮8平7
如馬7進9,則馬三退四,炮8平6,炮五平四,馬9進8,炮四進四,再馬四進六勝。
15、炮五平六 炮7平4 16、馬三退四 炮4平6
17、炮六進六 馬7進9 18、馬四進六(紅勝)
如附圖1,第七回合,筆者在人體版詮注本中指出改走炮九進六,黑有三種應法皆為紅勝。
(一)
7、炮九進六 馬7進6 8、馬四進五 將4平5
9、馬五退三(喂馬伏殺紅勝定)
(二)
7、炮九進六 士5退6 8、兵七平六(喂兵抽馬紅勝)
(三)
7、炮九進六 馬7進9 8、馬四進五 炮8平5
如將4平5,則馬五進三!將5平4,馬三進五絕殺!紅勝。
9、馬五退六 將4平5
如馬9進7,則馬六進七,炮5平3,馬七進九絕殺!紅勝。
10、馬六進七 炮5進4 11、兵七平六 將5平6
如馬9進7?則馬七進八絕殺!
12、兵六進一 將6進1 13、炮九退一(抽馬紅勝)
如附圖2,筆者在1990年人體版詮注本中指出可改走兵六進一紅勝。
10、兵六進一 將5平6 11、炮六平四 炮6平9
如炮6平1?則馬六進四,馬7進6,炮四進四,士5進6,兵六平五,將6進1,馬四進六連殺!
12、馬六進四 馬7進6 13、炮四進四 士5進6
14、兵六平五 將6進1 15、馬四進二(紅勝)
數(shù)百年來,這一帶有江湖喂子陷阱的精妙棋局,被世人公認為是紅勝局,直到1996年,劉遂恒先生發(fā)掘出第二回合黑方改走馬6退5貼將的隱妙著法,經朱鶴洲先生校改后,投發(fā)于《象棋》(1996年10期),除第四回合注③有誤又在同刊1997年1期更正外,主要著法完全正確,茲介紹如下:
1、車一進六 后馬退8 2、車一平二 馬6退5!
3、馬二進三 車4進1 4、帥五平六 車8退9
如帥五進一,則炮6退5,黑方勝定。
5、馬三進五 馬5進7 6、兵七進一 將4平5
7、炮九進六 士5退4 8、馬五進七 將5平6
9、兵七平六 將6進1 10、炮九平二 炮6平3
11、炮二退八 馬7進6 12、帥六平五 馬6進5
13、仕六退五(均勢和棋)
和棋方式雖然平淡,但卻為精妙的古局劃上了圓滿句號,這是對棋藝的巨大貢獻,值得稱道。本局所演示的馬炮兵聯(lián)攻的殺法是非常實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