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漓江詩情
漓江,與湘江同源,至分水嶺如分南北二水,北去叫“湘江”,南流為“桂水”,即青峰夾岸、碧水縈回的桂林漓江。桂林漓江,如詩如畫,亦夢亦真,是春華秋實、鋪滿琴弦的壯鄉(xiāng)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名播五洲、譽滿天下。
本臺晚會以漓江的風光、情韻為主線,集中展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讓首都的各界觀眾在領略廣西民族“歌海”獨特風采的同時,感受獨步天下的漓江山水的詩情畫意和美妙意境。
《漓江詩情》共分三個章節(jié):《漓江春華》、《漓江秋實》、《漓江歡歌》。整臺晚會不設主持人,只配以字幕,分別以壯族二聲部、三聲部、多聲部民歌調演唱著名詩人賀敬之《桂林山水歌》中“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情一樣深呀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為三個章節(jié)的串聯(lián)形式,讓觀眾在悠揚悅耳的樂曲中領略詩人的心境,江水的情趣,張開思緒的翅膀,翱翔在八桂的大地上,徜徉在漓水江畔。
序:“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在悠揚嘹亮的壯族二聲部歌聲中,隨著舞臺燈光的不停閃現(xiàn)、切換,一群群青年女子象清泉般在山間溪流中游動,飄逸瀟灑的體態(tài)、翩翩起舞的身姿,象蝴蝶、似蜻蜓,更象那一簇簇生長在清澈江流邊的鮮花,艷麗芬芳、引人暇想,由此引出本劇的第一章。
第一章《漓江春華》:后幕的基調恬淡而幽遠,以青綠色為主色調,若干幕布錯落有致,組成一幅水墨山水的國畫美景,以表現(xiàn)陽春三月,漓江詩一般的景致。
舞臺切換:煙雨迷霧中,一群青年少女在清澈透亮的漓江邊,對著銀鏡一樣的漓江濯發(fā)洗足。(歌聲響起)“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歡快、流暢的壯族三聲部歌聲引出第二章節(jié)
第二章《漓江秋實》:舞臺基調從幽靜漸入歡快、熱烈,伴以廣西風格的民歌曲調,與群體的舞蹈交相輝映,突出表現(xiàn)秋日的漓江兩岸,一片喜慶豐收的情景。
多聲部演唱“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情一樣深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在高山流水般的歌聲中,若干對男女在半空中翩躚起舞,呈現(xiàn)“神姿似夢”的意境,引出第三章節(jié)。
第三章《漓江歡歌》:舞臺基調為漓江風光的斑斕與和諧,配以歡快的少數民族集體群舞,表現(xiàn)了廣西各民族團結和睦、情深意長,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的精神風貌。
結束歌舞:《大地飛歌》(在1999年11月南寧國際民歌節(jié)上,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一曲《大地飛歌》,唱響了廣西,唱紅了八桂大地。在黨的領導下,廣西各族人民振奮精神,艱苦奮斗,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大道上,在新世紀的開拓中奮發(fā)、前進。民族文化的旗幟永遠是鼓舞人民的精神力量,廣西民族文化工作者將在歷史性的變革中迎來自己的新時代。本節(jié)目以全劇的精彩片段為集錦,依次展現(xiàn)出短暫的回顧,向觀眾謝幕)。
內蒙古:千里草原多秀美
內蒙古自治區(qū)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代表團以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演員為主,選調部分盟市專業(yè)藝術表演團體的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演員組成的。
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于2000年9月25日掛牌成立該。劇院是目前自治區(qū)最大的專業(yè)藝術表演團體,其前身內蒙古歌舞團和內蒙古民族劇團分別享有“自治區(qū)第一團”和“草原金鷹”的美譽,在國內外久負盛名。該院集中了蒙古、漢、滿、達斡爾、鄂溫克、朝鮮等10多個民族的400余名演職員,先后培養(yǎng)了一大批著名的藝術家,創(chuàng)作演出了一批優(yōu)秀劇節(jié)目,其足跡遍布全中國,同時,還曾代表國家或受有關部門的委派出訪過亞、歐、非、北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把內蒙古絢麗多彩的民族藝術介紹給了全世界,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和好評,為擴大內蒙古自治區(qū)的知名度和對外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內蒙古自治區(qū)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民族歌舞晚會部分節(jié)目
歌舞《草原人民的祝福》
帶著草原各族人民的深情,我們衷心祝福全國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群舞《送親歌》
湖邊幼柳長成大樹的時候,也不忘大地的恩澤;羽毛豐滿乳燕振翅藍天的時候,也忘不了廣闊的藍天;長大成人的女兒出嫁的時候,忘不了母親懷抱的溫暖;在五彩鳳降的地方,風香霧甜,花好月圓!
群舞《勒勒車》
你負載著神奇從遠古走來,
你滿載著美好向未來走去,
你勇往直前的車轍深吻著生生不息的熱土,
你用滾滾飛轉的車輪歡唱著豪放悠揚的牧歌。
群舞《時代的節(jié)奏》
該舞蹈以雄渾的氣勢、剛毅的民族氣質,表現(xiàn)了內蒙古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踏著強勁節(jié)奏的時代步伐,向著自治區(qū)的騰飛邁進的堅強意志。
歌舞《祝福草原》
草原兒女衷心祝福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人民幸福,祖國昌盛,草原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