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在中國資本市場初露端倪之時,深圳寶安集團收購上海延中實業(yè),首次導演了股權(quán)之爭的鬧劇,從而拉開了“三無概念股”不得安寧的序幕。
在“寶延風波”5年后,方正集團又成為延中實業(yè)的新主人,是年10月,方正集團把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方正控股”的電腦業(yè)務資產(chǎn)注入到方正科技,從而使方正科技的市值增強。
就在“寶延風波”的前一年,30歲出頭的祝劍秋懷揣著美好的理想,告別記者生涯加盟方正。而此時的祝維沙做學習機不過才兩年。
1999年祝劍秋在方正的事業(yè)達到頂峰,成為“方正科技”的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祝維沙是在其后的一年達到事業(yè)的高峰,使裕興成功地在香港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時間進入2001年,兩人都遇上了不大不小的麻煩。
三年一次的上市公司董事會的換屆選舉到來,在人事安排上祝劍秋與方正集團發(fā)生沖突。此時的祝維沙因運營狀況告急,裕興經(jīng)濟亮起“紅燈”,于是他的眼光鎖定在了“三無概念股”的“方正科技”。
一個是國有企業(yè)的經(jīng)理人,一個是民營企業(yè)的老板,本沒有任何過節(jié),說不定還能攜起手來精誠合作。偏偏兩人由于種種原因失之交臂。
據(jù)媒體報道,2001年5月3日祝維沙親赴上海邀請祝劍秋到下榻的賓館商談,談話間,祝劍秋明確表示,不歡迎裕興進入方正科技,而祝維沙說:“我已進來了怎么辦?”祝劍秋說:“我就辭職,我決不會給你祝維沙打工的?!庇性u論說,祝劍秋果斷拒絕祝維沙進入方正,主要的原因是祝維沙的背后有馮沛然這張牌,因為馮沛然曾是祝劍秋手下的副總。但對媒體的這種評論,祝劍秋堅決否認。
2001年5月11日,北京裕興集團聯(lián)合4家中小股東以持有方正科技超出5%的股權(quán),向上海證券交易所舉牌。同時,向方正科技董事會提交了兩份提案:一、2000年的分配預案:每10股送10股;二、以股東的身份向方正科技董事會提交下屆董事會董事和監(jiān)事名單,要求方正科技董事會審議通過,并提交即將召開的股東大會表決。
裕興舉牌19天后,方正集團在北京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免去祝劍秋的方正集團副總裁職務。
裕興舉牌48天后,在方正股東大會上,方正科技新一屆董事會產(chǎn)生,裕興作為最大的股東,被淘汰出局。
對于人事紛爭,現(xiàn)在的祝劍秋告訴本刊記者:“美國大公司總裁說解聘就解聘了,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憑什么說三道四?!?/p>
對于淘汰出局,如今的祝維沙預言:“今天裕興沒進去,不代表半年或一年后,其他的不進,(方正科技)這支‘三無概念股’注定是永遠不會安寧的?!?/p>
整個事件,有人說是“二?!敝疇帲灿腥苏f是股權(quán)之爭;有人說是資本斗法,也有人說是權(quán)力斗爭。孰是孰非?不妨聽聽當事人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