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民震
廣西電影制片廠一向有我國80年代探索片發(fā)源地的說法。第五代導演張軍釗導演的《一個和八個》通常被電影界認為是首部探索片。接著出品了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引起國內(nèi)外極大的反響。之后,其他電影廠也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一些探索片。之后又有三部少數(shù)民族題材的電影《霧界》(郭寶昌導演)、《神女夢》、《鼓樓情話》(李小瓏導演)。
首先我想先說說《霧界》,這是1984年出品的一部探索片,反映的是廣西原始大森林—霧界山中的景與情的交融?,幾遄o林員金葉和阿爸住在深山森林中的茅屋里,幾乎過著與外界隔絕的生活。有一天,外面林場來了一位林業(yè)技術(shù)人員,使這對父女的生活掀起了波瀾……
導演對這部片子的闡述是“泛泛的敘事,已成為歷史;而意境、哲理的意境,是我們的最高追求。”
《鼓樓情話》是1987年出品的一部探索片:一個民族學院的女學生蘇娜來到侗族山寨,以疑問和困惑的眼光來觀察和研究這個民族的文化、歷史、風俗、生態(tài)和心態(tài)以及感情和精神,從而展示出侗族人民的“滾泥田”、“砍木放排”、“行村走寨”、“坐妹搶親”、“血親結(jié)親”、“斗?!薄皳尰ㄅ凇币约懊匀说亩弊宕蟾瑁瑪⒄f著古老的傳說。電影通過威嚴的鼓樓和沉緩的鼓聲,象征著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和自立力量。它站在人類學和民族學的角度,試圖從歷史的背負和現(xiàn)代生活的交織中尋找這個民族的智慧光點。
《神女夢》是1989年出品的少數(shù)民族題材探索片。雖說是根據(jù)一個壯族婦孺皆知的民間傳說《百鳥衣》改編的,卻與原來的傳說有了很大的距離。編導按自己的主觀意念排斥了傳說中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把原來的故事中的因果關(guān)系和邏輯敘事束之高閣,編造了一個象征性的人物關(guān)系來表現(xiàn)神話悲劇:羽衣王的女兒古納,在天上愛上了人間壯族青年倫巖,化作羽衣下凡世上,使曾夢幻過要和仙女成親的倫巖愛上了她。慈祥的媽媽為了兒子的幸福同意了他們的婚事。成婚的晚上,古納和倫巖按習俗要在一塊巖石上度過他們的新婚之夜,而媽媽和鬼主為了慶賀,在祖先埋葬的地方跳著舞。直到清晨,太陽升起了,倫巖急切地敦促古納飛回天上,古納卻緊緊地抱著倫巖不放,并囑咐他要永遠記住她……太陽越升越高,古納化成美麗的羽毛在人間漫天飛舞。
以上這兩部探索片的“失”就是編導的主觀隨意性十分明顯。盡管影片一直想通過少數(shù)民族中的習俗、風情、人情、愛情表達一些模糊的主題,基本上沒有完整的故事。影片似乎都在尋覓民族中最珍貴的東西—民族魂,但又都始終在表層上兜圈子。以致放映情況很不好。但是今天看來與某些一味追求低級庸俗的影片比較,這些電影是很純凈、很悅目、很質(zhì)樸,畫面也很美,色彩斑斕,音樂保持著民族的風味……
三部少數(shù)民族探索片使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它們都基本上根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生活土壤中,把一個對外界來說比較閉塞、比較神秘的東西反映出來。并且力圖表現(xiàn)一種民族精神的思想內(nèi)涵。從影片來看,編導有著良好的愿望,希望在民族題材的影片上有所突破,在開掘民族題材上挖掘得深一些,探索民族內(nèi)在的精神,但是由于他們對少數(shù)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及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知之甚少,又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對現(xiàn)實生活的體驗也不夠,造成了影片一直停留在理性上,更多的是概念化的思維,還有表現(xiàn)手法上的新奇,甚至落入了隨意性的無章法的狀態(tài)。
從少數(shù)民族題材反映少數(shù)民族題材的探索片的成功和失敗的事例中去尋找得與失,為我們今后拍攝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備受廣大觀眾歡迎的探索片,可以不斷地形成理論和流派,為今后拍出更好的少數(shù)民族題材的探索片多一些借鑒的經(jīng)驗。(作者為電影《甜蜜的事業(yè)》的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