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莉 秀 俠
記住利辛這個名字,不單單因為她是一個年輕的城市,還因為65年建縣的她居然應和了我出生時時光老人奏響的生命最初的鐘聲。到利辛采訪,不只是那里有幾位讓人真情難忘的朋友,唱紅天南地北的猴戲,才情俱佳的猴頭局長,還因為縣城里有一座全城最高的叫新華書店的樓房,樓房里有名叫劇松安的漢子,怎樣與他的黃金搭檔武體民、于安杰連走幾步妙棋,攜手創(chuàng)造了新華書店的今日輝煌。
于是,我的腳步被吸引過去了,連同我的關懷、祝福和疑慮,都投注到那片神圣的土地上。
春天的太陽照在利辛縣城那條叫人民路的主干道上,照著主干道上聳入藍天的九層樓房。那金光閃閃的“利辛新華書店”幾個題字,是劇松安的手跡。字體灑脫、飄逸,吸引著行人的目光。風吹過,裙裾飄飄的女孩,風流倜儻的男孩,手推板車的農(nóng)人,開出租的哥,放學歸來的孩子,下班回家的干部,在經(jīng)過人民路時,都有一個愛好,喜歡駐足觀望新華書店那巍峨的樓體,那神采飛揚的金色大字,那映日耀目的大玻璃,那離天最近的九層樓頂。七樓的一扇玻璃窗下,新華書店總經(jīng)理劇松安正在揮毫潑墨。您想知道有魄力而又才華橫溢的書法家劇松安,如何帶領書店人連走幾步妙棋,給新華書店帶來空前成效,引起世人矚目的嗎?不妨耐心看完此文,便可見分曉。
第一步棋:窮則思變變要有方
劇松安應當是那種閱盡千山萬水、觸變不驚的人物。從小學起就是學生干部,到后來若干年擔任基層主要領導職務,風雨滄桑數(shù)載,真可謂千錘百煉的“老革命”了。然而,當他輾轉(zhuǎn)走上利辛縣新華書店領導的位置,還是被新華書店那幾間趴趴房給震了一下。進入90年代后,各行各業(yè)改革大潮涌起,變化日新月異,位于人民路最繁華地段的新華書店那黑塌塌的小瓦房,如一位衣衫不整者立于鬧市,未免有些寒磣。那與縣城同步建起的瓦房無動于衷,倒是它的新一任當家人心緒難平。劇松安還記得他與新華書店初相識的那個日子:91年8月13日。天氣非常炎熱,又悶又熱的50平米的辦公室里,擺放10張桌子,領導班子成員及一般干部,全擠在一起辦公,煙味、脫鞋后逸出的臭味、潮濕味混雜在一起,讓人嗅之掩鼻。那脫了漆的桌面、掉了腿的椅子,更讓人疑心是否來到了廢舊倉庫,怎么如此的破敗?面對窘迫之狀,劇松安的腳步是沉重的。他扳著指頭給書店算筆帳,更覺肩上擔子重大:24名職工干部,書店營業(yè)面積170個平米;12個木頭柜臺,8名營業(yè)員,所有資產(chǎn)(當然包括破房子)不足8萬元。原來書店是個空架子。
面對困境,劇松安自然不是那種被困難嚇倒的人,但光不怕困難還不行,還要拿出相應的措施來。窮則思變,變要有方。劇松安發(fā)現(xiàn),書店90年全年銷售額不到300萬元。必須先把銷售額抓上去。上任時雖是8月中旬,離年底只有4個多月時間,但劇松安沒有放棄這短暫的機會。在職工大會上他不斷給大家鼓勁,讓大家提問題,想辦法,勁往一處使,想方設法抓好這最后一個季度的銷售。還別說,通過幾個月的努力,到年底時,91年銷售額達到了350萬元。
劇松安明白,職工是有潛力可挖的。職工樂于奉獻,書店的發(fā)展就有希望。而職工們的生活居住環(huán)境實在太苦了。24名職工,半數(shù)在外租房,半數(shù)住單位宿舍。單位宿舍也是極其簡陋的,一家住一色的平房,兩間不足30平米,廚房是一律搭建門口的簡易房。一家大小擠在一起,煙熏火燎,低矮潮濕,真可謂度日如年。處于這種生存狀況,哪有心思干活?要發(fā)展,就要調(diào)動職工積極性,形成凝聚力。要調(diào)動職工積極性,就得解決職工切身利益。那就先從改善職工住房條件入手吧。
劇松安在新組合的領導班子會議上,針對如何解決職工住房問題提出自己看法。副經(jīng)理武體民、于安杰表示支持。他們齊心協(xié)力,拿出了一套方案,走出了第一步妙棋:為職工蓋房。
農(nóng)村有三件大事:蓋房子、娶媳婦_、生孩子。在城市,這三件事也同樣重要,尤其住房問題。所以,當舊房子被推倒,當那片沉寂的土地被打夯機緊錘猛砸的時候,新華書店的職工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當那幢凝結(jié)著書店人滿懷希翼的宿舍樓聳立在93年的朝霞里,書店人更是躍躍欲試,眼光灼灼。多么誘人的樓房,那潔白的馬賽克,那光亮的鋁合金門窗,那爽爽朗朗的陽臺,整個的讓人夢牽魂縈。但到底有誰能夢想成真搬進新居呢?這就是眾人目光灼灼的原因,也是劇松安、武體民、于安杰亟待解決的頭等大事、棘手之事。經(jīng)領導班子研究,出臺了一個分房方案,而這方案恰恰都與劇松安的條件背道而馳。這也是劇松安的明智之舉:犧牲個人利益,讓眾人心服口服,那么分房中的諸多困難都迎刃而解了。
請看這個打分制的分房方案吧。共有八條,絕大部分對劇松安不利。就說進店分吧,劇松安進店只有兩年多,排在末位了,而技術職稱分,劇松安級別不低,但哪有新華書店系統(tǒng)的技術職稱呢?又排在后面。還有本系統(tǒng)內(nèi)大比武分,劇松安連省政府的獎勵都獲得過,可在新華書店還是“一窮二白”呢,又不利。職務分是他的優(yōu)勢,他是一把手嘛,結(jié)果也不愿搞特殊,與副職們等同待遇??傆幸粭l是改變不了的,那就是工作年限。打分結(jié)果出來了,劇松安排在13名,就是說,第一幢宿舍樓15套里有他一套。排在13名,自然分的是最差的。就是有些職工不能完全心想事成,看看劇總經(jīng)理住的,也就不好意思說一個“不”字了。
劇松安犧牲個人利益“伏”眾了,卻委屈了他自己和家人。不足70平米的住房,兩位老人(岳母、母親)、愛人、孩子,真是擠巴,劇松安想擺個大書案都困難。最不能容忍的是那個3平米不到的衛(wèi)生間,一蹲馬桶下巴頷就搭在洗臉架上,人高馬大的劇松安可不就成了一個奇怪的造型了嗎?記得那個干多年基建的包工頭找到劇松安,請示衛(wèi)生間的門如何能開?因為衛(wèi)生間太小,不能朝里開。劇松安“開導”他:朝外開嘛??窗蓜∷砂脖频模劝ゎ^還有辦法。
委屈自己,對待職工卻想得周到,以心換心。一名85年離休的老職工回到老家新張集街上住,按當時政策書店已給了安家費,幫著蓋了一套院落。新宿舍蓋好后,劇松安想到了這位老人。按理,這都屬于陳年舊事了,劇松安還惹它干嗎?但他不這樣想。他覺得老人子女都在縣城,自己居鄉(xiāng)下,既不能享受天倫,也不利治病就醫(yī),何不讓他遷居城里?于是,第一幢宿舍樓蓋好后,他讓這名老職工回城,分一套平房給他住,第二幢宿舍樓蓋好后,劇松安就把85平米的一套樓房分給了他,讓老人徹底安定下來。
我曾問過劇松安,他的居住條件比大多數(shù)職工都差,他可有想法?劇松安輕松一笑:差房子總得有人住,人人平等,我住有什么不好?如果讓哪個職工住,我反而心里不踏實。
寬廣的襟懷,是成大業(yè)之本。劇松安做得恰到好處。個人得失與大眾利益相比,前者輕于鴻毛,后者比山還重。這也是劇松安
事業(yè)成功的根本所在。
職工的切身利益解決了,無后顧之憂的新華書店人敬業(yè)愛崗,給書店輸入了新的活力,銷售額直線上升,出現(xiàn)了空前未有的好局面。而此時的劇松安,又開始醞釀他心中的另一個方案。
第二步棋:窮目遠望更高一層
職工們有了好住處,這讓劇松安心里輕松了不少。可是望著書店營業(yè)所狹小的面積,暗淡的光線,劇松安的心里又敲起了鼓點。
處在鬧市的新華書店,其“尊容”的確有點丟份了,如果不改變舊貌,無疑要落伍,而落伍就不利發(fā)展。劇松安在書店平房四周走來走去,丈量著屬于書店的2.9畝土地。街上的汽車穿梭來往,附近的樓房不斷崛起。劇松安在心里有個大膽的設想:蓋一座營業(yè)綜合樓,同時再把第二幢宿舍樓立起來。
劇松安把他的設想拿到領導班子會議上,武體民、于安杰兩位經(jīng)理非常支持。他們何曾不希望書店面貌大改觀?他們很快制定一系列方案,蓋大樓的計劃付諸實施了。
“要蓋綜合樓,晚蓋不如早蓋,早蓋早獲益。蓋矮不如蓋高,蓋高既能充分利用書店有限地皮,朝空中發(fā)展,同時也不至于落伍。畢竟書店在人民路上,黃金地段更該順應時代發(fā)展。只要書店硬件設施上去了,不論改革的步伐如何加快,底氣十足的書店永不被時代淘汰。”這就是劇松安和他的左膀右臂武體民、于安杰的不變的宗旨。
曾經(jīng)有人擔憂過書店的職工可能發(fā)上工資,因為那低矮的平房總讓人心生憐憫。如今看到那幾十年沐風浴雨的平房在推土機下轟然坍塌,真佩服劇松安的膽識;當聽說劇松安要蓋全利辛縣城最高的樓房整體8層局部9層時,又驚訝劇松安的膽量。而聽說劇松安居然把宿舍樓和綜合樓放一塊蓋時,簡直認為劇松安神了。
是的,劇松安的舉措的確讓世人刮目相看。但他是人,而不是神,他是以人的智慧來完成既定的大業(yè)。那么,劇松安出臺的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壯舉呢?他如何擺平圍繞著他的種種困境呢?
先說蓋樓房要辦的手續(xù)吧。乖乖,整整17項,什么房屋拆遷費、斟察地基費、土地使用費、投資方向費等,磨破了嘴,跑細了腿,勞力傷財看臉子,如果兩座樓分開蓋,又要再一次為這些繁雜的手續(xù)跑路,不跑休克了才怪。干脆,兩難并作一難,一咬牙,一齊動工。
然后就是最關鍵的資金問題。當時書店的流動資金只有100萬元,蓋兩座樓的款項遠遠超過這個數(shù)目。天上自然不會掉餡餅,那就看劇松安怎么走好他的妙棋了。他真不愧是“棋王”,簡直是“棋圣”了。他采取階段貸款方式,一層層增加著他樓房的高度。何謂階段性貸款?諸君聽我道來。比如,他只有100萬元,而眼下需150萬元,他就短時期貸50萬,等課本款收上來了,馬上還掉。下一步又缺錢,他再短時期貸,一有錢再還。就這樣貸了還還了貸,樓真起來了,而他所付的利息極少,妙不妙?加之職工們的集資、上級部門的支持,共7600平米的兩座大樓竣工了。98年lO月1日值共和國華誕之時,新華書店一層營業(yè)廳開業(yè),這是獻給國慶的厚禮。位于新華書店綜合樓三、四、五、六層的新華賓館,也于99年10月份開業(yè)。兩次開業(yè),省新華書店、出版局及省外的兄弟單位前來祝賀。不單利辛人對劇松安刮目相看,省內(nèi)外專家、領導也由衷佩服他的膽識和開拓精神。對此,劇松安只是會心一笑:因為有武體民、于安杰一幫好兄弟的鼎力相助,有職工們的理解,他的工作才能順利實施。
利辛新華書店寬敞明亮的營業(yè)廳里,讀者絡繹不絕,那一架架散發(fā)著墨香的書籍讓他們留戀往返,陶醉其中。而書店人也揚眉吐氣今非昔比了。那些擔心發(fā)不上工資的,也改變了說話的口吻:嗯,還是新華書店好啊!在全省同級新華書店中,利辛新華書店樓最高,功能最齊全。這是劇松安創(chuàng)造的奇跡。窮目遠望,更高一層,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那么,站在利辛縣城的最高處、臨風遠眺的劇松安又有怎樣的舉措呢?
第三步棋:多業(yè)并舉高效創(chuàng)收
令世人矚目的新華書店綜合樓,是利辛縣城秀麗的風景亮點。不單因為它是利辛最高的樓房,還因為這座樓房的主人們是樂于奉獻,勤于思考,為單位創(chuàng)收,為社會謀福的群體。
完事具備,只欠東風。這東風是劇松安和他的領導班子成員如何利用自身設施,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進行高效創(chuàng)收?;緱l件具備了,硬件有了,怎么開發(fā)、利用,就有條件了。
早在建大樓前,劇松安就對整體樓層的利用作了合理規(guī)劃。一樓480平米為營業(yè)大廳;二樓是商場;三、四、五、六層為賓館;七層是辦公區(qū),八層為舞廳。一樓營業(yè)廳寬敞明亮,燈光、空調(diào)配備齊全。共設3個圖書柜組,一個音像柜組,一個文具柜組。圖書品種由過去2000多種增加到8000種,大大滿足了讀者需求。音像品種也有300多,銷售額成倍上升。文具柜組有9節(jié)柜臺,上千個品種,規(guī)模宏大,銷售看好。同時營業(yè)大廳還設有專供讀者休息的座椅。琳瑯滿目的圖書與天花板上繁星般閃閃放光的百余盞熒光燈相輝映,讀者宛若走進了一個夢幻般高雅的藝術殿堂。賓館2200平米,58套客房(其中有3個套房),113個床位,裝修現(xiàn)代,電視、電話、空調(diào),一應俱全,堪稱一流。六樓小會議室可供小型會議使用。賓館集住宿、餐飲、娛樂于一體,軟硬件設施齊全,可與三星級賓館相媲美。目前賓館由書店自己管理,劇松安擔任懂事長,武體民任經(jīng)理,并高薪聘請有識之士參與賓館管理。僅賓館一項業(yè)務,月營業(yè)額近6萬元,年純利潤達24萬元。
為了與賓館服務相配套,書店在綜合樓后邊小院內(nèi)又建起了四層450平米的餐飲小樓和兩層40平米的門崗小樓。院內(nèi)還用水泥鋪就600平米的停車場。新華書店雖只有2.9畝的地皮,卻充分發(fā)揮了它的性能。另外,兩幢宿舍樓沿街的門面房的出租,也為書店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
博學多才的劇松安就是會想辦法,他讓書店滾雪團似的朝前奔。一心一意蓋大樓,蓋了大樓就派上了用場,創(chuàng)造了效益,這就叫胸有成竹吧。多業(yè)并舉,高效創(chuàng)收的舉措,讓新華書店成了利辛的明星企業(yè)。
最使新華書店人欣慰的不單單是生活條件的改善,那優(yōu)雅舒適的辦公環(huán)境,也令人陶醉不已。
劇松安還記得,早在綜合樓動工時,縣六大班子領導就前來指導、看望。那時劇松安就想,不蓋罷了,要蓋就把綜合樓蓋成一流的?;叵氘敵?0來張桌子的破敗的辦公室,他又想,辦公室也要建成最好的。如今,百余平米的經(jīng)理室、副經(jīng)理室,與過去比真是天上地下呀。辦公、會客、看風景,空氣清新,視野開闊,這樣的環(huán)境,別說利辛,就是大都市,也屬鳳毛麟角。
步入正軌的利辛新華書店,是否就高枕無憂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各行各業(yè)在經(jīng)濟大潮中面臨挑戰(zhàn)的時候,書店也不能幸免。
第四步棋:面對挑戰(zhàn)勇立潮頭
新華書店是老字號企業(yè),多年來兢兢業(yè)業(yè)為學生用書的發(fā)放和社會圖書的發(fā)行做了
大量工作,功不可沒。然而,當商品大潮沖擊地球上的每個角落,利欲熏心的商人們自然不會放過圖書這片凈土,于是,圖書市場被盜版書、淫穢書污染了,這對新華書店無疑是個巨大沖擊。加之近兩年學生減負,教材發(fā)行受到影響,去年僅此一項,銷售額就下降700萬元。書店一下子陷入尷尬境地。
怎么辦?“減負”是大勢所趨,各類圖書市場的興起亦是經(jīng)濟形勢下的產(chǎn)物。劇松安當然不會守株待兔,他有他的點子,那就是結(jié)合自身實際情況,充分挖掘潛能,面對挑戰(zhàn),勇立潮頭,任它駭浪驚濤,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首先還是要搞好教材的發(fā)行工作,必須保證課前到書率達到100%。關于這一點,副總經(jīng)理武體民感慨頗深。這位在藍天遨游lO年的飛行員出自的書店當家人之一,說話擲地有聲:“多年來,學生課本發(fā)行都是通過新華書店這條渠道,有力保證了課本的質(zhì)量和時效。目前,雖然減負給書店效益帶來影響,但對教材發(fā)行仍是我們書店一項神圣職責。我們工作將做得更及時,更細致,同時更有責任感,因為目前盜版圖書很嚴重,決不能讓教育這片圣地受到盜版書侵害?!比欢I版書是無處不在的。受利益驅(qū)動,不法商販專從一些不正當渠道購進盜版圖書,毒害廣大青少年。尤其近幾年私立學校興起,一些人以賺錢為目的,教材不是從新華書店統(tǒng)一訂購,而從商販手里購買便易學生用書,結(jié)果誤人子弟,同時也給盜版圖書以可滋生的土壤。為此,有著高度責任心的武體民強烈呼吁:執(zhí)法、教育等各部門要聯(lián)合起來,加大掃黃打非力度,狠抓不放松。同時,家長、教師要做監(jiān)督員,堅決不讓盜版書走進孩子們的視野。
說到掃黃打非,新華書店已配合有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積極出人、出車、出錢,到一些書畫刊經(jīng)營點、電子游戲室、錄像廳、音像專賣店等進行突擊檢查,凈化了圖書、音像市場。說到做這方面工作的酸甜苦辣,副總經(jīng)理于安杰又有一番體會。他說,有些個體書店,你一去檢查,他一家十幾口子都出來了,有些老頭老媽圍著你,蠻不講理,讓你沒法開展工作。于安杰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與文明辦、公安等部門到一個體書店檢查,發(fā)現(xiàn)這也是盜版,那也是盜版,就問是哪里弄來的?書店老板理直氣壯回答:從上邊新華書店進來的。問是誰進的,回答:誰進的還要跟你講嗎?當問他要進貨發(fā)票時,他更氣了:這是同學從省里買幾本書叫賣的,還問同學要啥發(fā)票。檢查人員當然要來個追根求源,繼續(xù)問:你哪個同學?書店老板眼一橫:哪個同學還要跟你講嗎?整個的裝傻又無理取鬧。只到要把他的書搬走,他才老實下來。真把人肚子都氣疼了。
對新華書店人而言,掃黃打非是常抓不懈的工作。除此之外,新華書店還要發(fā)揮其社會職能,積極開展對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讀書活動。這些年,已多次配合縣委宣傳部、教委等部門,深入學校、農(nóng)村,舉辦“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夏令營”、“送書下鄉(xiāng)”等活動。每年無償向?qū)W校、幼兒園捐書6000元以上,向希望工程捐款2萬元以上。2000年記者節(jié)之際,向全縣記者捐贈價值3000元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平??h里舉辦的各項文化活動,新華書店更是踴躍參與,捐錢捐物。照劇松安的話說,書店效益上去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也是理所當然的。
勇立潮頭永不敗的新華書店,抓好一般圖書的發(fā)行也勢在必行。利辛是農(nóng)業(yè)大縣,農(nóng)村圖書發(fā)行工作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對此,副總經(jīng)理于安杰說,目前書店有張村、闞町等4個網(wǎng)點,抓好網(wǎng)點發(fā)行工作十分重要。要多動腦筋購進農(nóng)民急需的科技類讀物,為農(nóng)民造福。
與新華書店的人對話,聆聽他們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工作中的酸甜苦辣、面臨的種種挑戰(zhàn),激起了我強烈的責任感。作為一名記者,我要向社會呼吁:別讓我們的光盤凈出馬賽克,別讓我們的圖書凈出錯別字,請向盜版者宣戰(zhàn)!同時我呼吁教育部門,看看減負后孩子們的書包是否變輕了,是否有些學習資料通過別的渠道又流入了孩子們的書包而其中也不乏盜版書?
請聽聽新華書店人的心聲:新華書店統(tǒng)一進貨,書價成本高,利潤薄,但保質(zhì)保量。而書攤上的書,書價“活”,進貨渠道“廣”,往往抓住了讀者圖便易的微妙心理。競爭是殘酷的,但新華書店一班人愿意堅守這片凈土,因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上乘的精神食糧,來不得半點的污染!
為棋手說話
采訪利辛新華書店時,總經(jīng)理劇松安一再強調(diào)不要寫他個人。我答應了他。但作為一名記者,如果不為這位“棋手”說上兩句,那是我的失職。尤其當我站在他那寬大的辦公室里,迎著爽爽朗朗的春風,聽著那堆積在墻角半人高的染著墨香的宣紙發(fā)出的
聲,我怎能無動于衷?
“工作當中最深的感受是,任職的每一個階段,與我配合的領導班子都支持并愛護我,這是我的幸事。尤其到了新華書店,武經(jīng)理、于經(jīng)理更是鼎力相助。所以書店發(fā)展壯大了。面對挑戰(zhàn)時,我們一樣能并肩作戰(zhàn),越過險灘?!边@是劇松安的心里話。
劇松安最初的工作是從基層開始的。先是做教師,不久就在一所中學任校長,后又調(diào)到區(qū)里當領導。其實劇松安當領導的歷史可悠久了,從小學都是“班干”,14歲上初中時,班里有20歲的同學都受他“領導”呢。所以,劇松安當領導是沉穩(wěn)練達、一步一個腳印的。在基層那些年,他可沒少受累。75年當團區(qū)委書記時,不但要搞好團的工作,還包一個行政村。那時沒自行車,無論雨雪天晴,他都是步行,早出晚歸。有時區(qū)里開會,哪怕接近天黑,他也要把會議精神傳達到村里。所以,他主持的團的工作及他個人多次受到上級表彰。他所包的村也成了先進村。在任鄉(xiāng)長、書記的那些歲月,他更是逐村逐隊的跑,各項工作名列前茅。記得他任紀倫寨鄉(xiāng)黨委書記時,全縣林業(yè)現(xiàn)場會兩次在紀倫寨召開。紀倫寨還被地區(qū)評為重點綠化鄉(xiāng)(當時全地區(qū)評出三個鄉(xiāng)),與潁上有名的小張莊齊名,所以當時有句話叫“潁上有個小張莊,利辛有個紀倫寨”。劇松安真是感到臉上有光。
努力了,付出了,自然也收獲了。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劇松安一下子被提拔到縣里,自然與他出色的工作成績密不可分。那時,他經(jīng)常下鄉(xiāng),縣里派人找他談話時,他還正在一個叫“八一”的行政村幫著改選村支部呢。晚上歸來已是夜lO點多,鄉(xiāng)里一位干部的家屬說,明天叫你到縣里去。第二天,劇松安早早去了,原來組織上調(diào)他到縣文聯(lián)任副主席?!靶∴l(xiāng)里的人,能被重用,實在感動?!边@話一半是劇松安自謙,不過也說明,劇松安是個人才,領導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就這樣,劇松安到文聯(lián)來了。
關于到縣文聯(lián)這個清水衙門任副主席這件事,劇松安的親朋好友可沒少反對,認為他在下面再熬熬,就有提拔的可能,仕途無量,文聯(lián)有什么發(fā)展前途呢?其實,這就完全不
理解劇松安的心了。文聯(lián)這塊沃土正是劇松安所喜歡的,因為與他的愛好相符合。這就說到劇松安操練書法這檔子事了。
劇松安在鄉(xiāng)下當團委書記時就開始磨墨了。那時他也就20郎當歲,遇到了一個被“貶”到鄉(xiāng)下的大才子,“近墨者黑”,就與那人一塊演習書法,沒想到就癡癡地愛上了,臨池不輟。不知多少個夜晚,下鄉(xiāng)回宿舍后,還要挑燈練字。后來到外地參加函授學習,填表時職務是鄉(xiāng)黨委書記,人家就問,你乍搞這個?言外之意當官的不好好在仕途上奔,做文人的事干嗎?其實又不了解劇松安的真性情了?!皩懽质窍硎軣o窮的?!币晃焕蠋熯@樣告訴過劇松安。劇松安練書法,是情之所至,亦是享受無窮?!爱斘业墓P在宣紙上行走,終于找到了那種美好的感覺?!边@是劇松安的心里話。“我覺得一個人除了干好本職工作,還要有自己鐘愛的事業(yè),這樣,人生才沒有缺憾?!边@是他鐘愛書法藝術的獨特感受。各人有各人的玩法,你躺在麻將桌上,他拴在舞池子里,劇松安是避開熱鬧,鋪開宣紙,在書案上馳騁天外,這種玩法,是上乘功夫,不單單玩的心跳,還玩的高雅。
采訪時發(fā)現(xiàn),傾情事業(yè)的劇松安家庭負擔如此之重。他有兩多:孩子多,老人多。五個子女,岳父母、父母四位老人。他與愛人支撐著這個家,那肩膀酸不酸?父親在病床躺十幾年,岳父也病了五六年,如今,岳父、父親都去世了,岳母、母親還同他生活在一起。積勞成疾,愛人身體也不好,腸胃病,吃藥、吊水常事,劇松安就是家里的頂梁柱了。工作上一大攤子事,累不累?肯定累。所以,站在書案邊的劇松安,當陣陣墨香襲來,當那溫暖的竹管懸在他掌心,便寵辱皆忘,煩惱全拋了,怎一個樂字了得。那時的劇松安就生活在屬于自己的那片美麗而靜謐的天空下了。
伴著生命從始至終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事業(yè)了。而要事業(yè)有成,需要付出辛勞,勤苦耕耘。劇松安做到了,所以他是個事業(yè)和工作雙倍成功的人。已是省書協(xié)會員的他,擔當著省書畫研究會阜陽分會副會長,作品也得到行家首肯,多次參加展出,人民畫報出版的名人辭典還收錄了他的作品及簡介。
于事業(yè),貴在持之以恒,劇松安做到了。從20歲至今,光陰如梭,而他臨池不輟。劇松安是能吃苦而特執(zhí)著的人。說到吃苦,就想到了劇松安的幾大“愛好”:不吃醋,不吃生鹽,不吃羊油。說起來有來頭,都是貧困年代的事了。父親有一次從街上買回一瓶醋,劇松安見了,打開聞聞,呀,太香了,香氣撲鼻,沁人心脾。劇松安就忍不住嘗了一小口,然后再嘗一小口。等發(fā)覺不舒服時,一瓶醋全裝進了他肚子里。飲醋過量的他如今再也不會與醋結(jié)緣了。再說生鹽。也是幾十年前的事了,還在上學,是常常餓得跺腳的年代。一下課同學們就到操場邊拔野菜,在井臺邊沖洗了,再用生鹽揉揉,張開嘴就吃進肚里。因為人緣好,同學主動給他吃剛剛“腌制”的野菜。菜是消化了,生鹽的滋味卻歷久彌新,至今哪里還再敢沾惹?至于羊油,也是同學友善資助所至。同學從家拿一塊羊油,每次用小刀刮幾片放開水缸子里給劇松安享用解讒。那個膻呀,至今還直沖腦門呢。
吃了大苦的人,就有了一股韌勁;有了韌勁,方能成就大業(yè)。墻角邊堆積的那摞半人高的“習作”,就已經(jīng)向世人昭示,劇松安,他是有韌勁且成了大業(yè)的人。
“寫字我從來不在意寫的孬好。只要我全身心的投入,認真地去做,就是最大的安慰了。”這是不是佛說的得了大自在了?
目睹劇松安潑墨是一種享受。飽蘸墨汁,一揮而就,那飄逸的行草仿佛把人帶入一個空靈的世界。于是就明白他為什么會走那幾步妙棋了,因為那智慧,因為那份超脫,因為那與眾不同的對人生的感悟。
春天的太陽暖暖和和地照著,爽爽的風吹拂著利辛縣城繁華的人民路。裙裾飄飄的女孩,瀟灑倜儻的男孩,推著板車的農(nóng)人,開著出租的哥,放學歸來的孩子,下了班的干部,在經(jīng)過人民路新華書店時,都忍不住駐足觀望。看那與天最接近的九層樓頂,看那金色的題字。七樓的一扇窗下,那個叫劇松安的漢子,正在揮毫潑墨,也正在構(gòu)想他下一步的又一著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