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紅
在恐懼與回憶之間,存在一片記憶的無人地帶。在這里,長期記憶可以永遠消失
這是一次對強暴犯的審判。面對眼前的這個男人,受害者詹妮弗·T十分肯定:這就是那個曾經侵犯過她的人。當案件發(fā)生的時候,她曾經努力記下了他的特征?,F(xiàn)在,不論是面對照片,還是面對罪犯本人,她都可以清楚地指認出來。根據(jù)她的證詞,羅納德·C于1986年被判處終身監(jiān)禁。サ是11年后,DNA檢測卻證實,另一個叫鮑比·P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罪犯。フ餳事在今年6月成為美國各大報紙的頭條新聞。人們不禁要問:詹妮弗為什么會被自己的記憶欺騙了?ザ源耍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約瑟夫·勒杜克斯作出了自己的解釋。ザ嗄昀矗勒杜克斯一直在以老鼠為對象,研究長期記憶的形成過程。事實上,存在于大腦中的大部分記憶都是短期記憶,因而很容易被遺忘掉。只有通過一個叫做“凝固”的過程,一部分短期記憶才能夠轉化成長期記憶,在大腦中儲存起來。“凝固”過程不僅要求神經細胞進行某些結構上的改變,還要求神經細胞進行新蛋白質的合成。コて諞岳??茖W家們一直認為,“凝固”過程一旦完成,記憶便可以穩(wěn)固地植入在腦海中,從此不再改變。但最新的研究卻顯示,至少有一類長期記憶在被激活時變得較以前更為脆弱。這種記憶便是對恐懼的回憶。
在勒杜克斯的實驗室中,像巴甫洛夫訓練他那只著名的狗一樣,勒杜克斯對老鼠進行條件反射訓練。他讓老鼠聽到一種聲音,隨即對老鼠的足部施以輕微的電擊。一個訓練周期之后,每次聽到這種聲音,老鼠都會嚇得渾身發(fā)抖。它們顯然已經記住了那種令它們十分害怕的感覺。ニ婧螅研究人員再次讓老鼠聽這種聲音。與從前不同的是,這一次,老鼠一回憶起受電擊的痛苦感覺,研究人員便立刻給老鼠注射一種抗生素,這種抗生素能夠抑制大腦杏仁核中的蛋白質合成。人們很早以前就已經知道,杏仁核是大腦內儲存有關恐怖等記憶的部位。一天以后,當那個聲音再次響起來的時候,大多數(shù)注射了抗生素的老鼠對聲音失去了反應。對于那個曾經讓它們十分害怕的電擊,它們已經失去了記憶。ビ腥さ氖牽只有當注射藥物與記憶激活同時進行的時候,恐懼記憶喪失才會出現(xiàn)。如果在老鼠回憶起電擊的6個小時之后才給它們注射藥物,或者是在不激活它們對聲音記憶的條件下給它們注射藥物,它們對聲音的反應都沒有絲毫改變。同時,無論是在條件反射形成的1天之后,還是在2周之后,研究人員都可以抹去老鼠對恐懼感覺的記憶。這說明,是否失憶與記憶在腦海中存在的時間長短沒有關系。ビ紗耍研究人員推測,每次關于恐怖經歷的回憶在腦海中上演,這段記憶便進入一段非常脆弱的時期。這時,需要新的蛋白質合成,以使這段記憶能夠再次“凝固”下來。如果沒有新的蛋白質合成,這段記憶便會永遠消失。ヒ簿褪撬擔當記憶處在這種“忘卻的邊緣”,變得十分不穩(wěn)定的時候,新的印象便很容易在腦海中和舊的記憶疊加起來,出現(xiàn)人們通常所說的“虛假記憶綜合癥”。也許,受害人詹妮弗·T對那恐怖一幕的回憶使她腦海中的記憶變得脆弱起來。如果她在此時看到羅納德·C的照片,羅納德·C的形象便會整合入她的記憶中,使得詹妮弗認為羅納德就是那個曾經襲擊過她的人。
在未來,科學家們還要繼續(xù)研究,是否其他記憶也和恐懼記憶一樣,在被激活時需要進入某種再加工過程。對于那些曾經遭受嚴重精神創(chuàng)傷、患有“創(chuàng)傷后焦慮癥”的人來說,這些研究成果能夠幫助他們擺脫以往記憶的糾纏,將過去那段痛苦的經歷逐漸淡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