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年學校搞“六一”聯(lián)歡,有個表演獨唱的小男孩在后臺候場,這時,他媽媽跑上來,一邊幫他整理衣服一邊問:“緊張嗎?”
“還好。”孩子小聲說。
“千萬別緊張?!眿寢尩穆曇粲行┘贝?,“底下那么多人,你就當沒看見,該唱什么就唱什么,我在下面給你照相。我還看見電視臺也來人了?!?/p>
那男孩探頭往下看了看。
媽媽接著說:“注意出臺時別忘了敬隊禮,最重要的是表情,還有要聽清伴奏……”
隨著那位媽媽仔細地叮囑,我看見那孩子臉上的表情越來越嚴肅,眼神都有點發(fā)怔了。這時音樂老師走過來對那位媽媽說:“您別說了,您越說孩子越緊張,他都練了很長時間了,不會有問題的?!?/p>
那位母親一愣,然后連忙說:“對,對?!彪m然不說話了,但我看見那位母親的雙手緊緊握著孩子的肩頭。
輪到這孩子上場,他頭上已經(jīng)出汗了。他僵硬地站在臺上,前奏剛起,他忽然想起還沒敬隊禮,連忙補敬一個,底下的小觀眾都笑了,這一下,他更懵了,一張口,詞兒又想不起來了。他媽媽舉著相機在下面直跺腳。
還是音樂老師有經(jīng)驗,假借著調(diào)整麥克風,悄悄地把詞告訴了他,就這樣他才把歌唱完。他媽媽一邊往后臺走,一邊自言自語:“不是告訴他別緊張嗎。”
看著那孩子滿眼淚水從臺上下來,我心想:孩子真是無辜,如果不是大人制造緊張空氣,他應該不會這樣。
俗話說“物極必反”。有的時候,我們大人看重一件事,又急于想讓孩子知道重要性,往往會制造緊張空氣。恰當?shù)膲毫κ潜匾?,但如果太過分,忽略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就會適得其反。
經(jīng)常能遇到這樣的家長,在孩子剛上學時,就對孩子說:“要好好學作文,作文可難了,如果學不好,大學都考不上?!边€有的說:“寫作文雖然難,但你只要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寫好?!?/p>
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聽了這番話,他們還能對作文有興趣嗎?在他們心里,作文都已成了洪水猛獸,一旦當他們真正開始面對作文時,有的就只是反感和懼怕了。所以,有經(jīng)驗的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第一條就是要“輕松上路”。
現(xiàn)在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都很高,孩子的成長,伴隨著大人們小心翼翼的呵護,可能正是這種小心翼翼,有時讓大人孩子都變得緊張、敏感。
在和家長接觸過程中,我常常發(fā)現(xiàn)越是表現(xiàn)好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越是緊張。
比如,有個二年級的孩子,在班里是中隊長,有一次上體育課時,不小心掄跳繩抽傷了同學的臉,這雖然是個意外,但這位家長總擔心老師從此對自己的孩子另眼相看。其實,老師對一個學生的評價絕不會局限于一兩件小事,更不會因為一個意外而否定孩子的全部。
當你對孩子說“不要緊張”時,你是否正在緊張呢?你緊握孩子肩頭的雙手,你反復不停地叮嚀和手忙腳亂的動作,是否都在傳達著你心中的不安。
我們知道,這種種緊張,都是源于對孩子的關(guān)愛,可能是因為我們走過去了,體會到世事艱難,想給孩子們提個醒。但有時,該走的路再難也得自己走,要不,人怎么會成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