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源
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并結合自己的教學科研計劃,我將“游戲輔導”這一團體輔導的形式引入到平時的教學及研究中來。誘導被輔導者主動投入游戲,放松表現(xiàn)自我,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它的特點是以“游戲”作為媒介將被輔導者的內心世界投射出來,全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它的魅力就體現(xiàn)在歡樂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契約性和主動性上。
在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在課堂上連半句話也“掏”不出來,可是在游戲中卻是那祥積極。在游戲中不論學習好壞,品行優(yōu)劣,只要是積極參與,善于出謀劃策的均能得到教師的贊許和同伴的尊重。游戲喚起了參與者感知自己主體地位的意識,這種獨立自尊的主體意識,不僅吸引著他們忘我地投入,還將影響他們人格的發(fā)展。
1協(xié)助交往的游戲輔導。
通過人際交往的輔導游戲,讓參與者不斷從他人對自己接納或不接納的態(tài)度或撞擊中獲得體驗,幫助他們較快地發(fā)現(xiàn)自己在與人交往時的積極或消極心態(tài),以及人格問題,使之在游戲中感受歡樂的氣氛和友愛合群的愉悅。同時減輕乃至消除交往障礙。
1998年9月,我設計了游戲“了解你,了解我”,要求學生在一節(jié)心理健康課內了解身邊的本組同學,包括生日、愛好住址、最喜歡的人、最愛聽的歌等等,同時也要把自已的情況介紹給別人,在規(guī)定時間內,誰了解的人最多,就被評為“小小外交家”,誰被別人了解得最多,就被評為“世紀小名人”。
該游戲從表面上看,大家是在相互競賽,實際上通過活動,同學之間加深了了解,心與心之間也貼得更近了。
2增強團隊凝聚力的游戲輔導。這類游戲的輔導大多采用對抗賽的形式,用擊敗對手的游戲動機,一般能有效地誘發(fā)被輔導者的團隊情緒認同,即成員有意無意地把自己和群體視為同一體,成功或失敗時有共同感受,意識到大家是相互依賴的,只有相互支持才能實現(xiàn)團;體目標和自己的目標,隨著游戲的進展,成員與成員之間的合作關系和默契不斷得到加強,同時也不斷增進團隊精神。在爭取勝利的緊張氣氛中,還使一些社交退縮或社交過度的成員因協(xié)作需要,不知不覺地調整了自己的心態(tài)和行為,從而全面提高了合群性。
在上一個游戲相互了解的基礎上,我常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開展一系列有目的、有趣味的小比賽。大家比較喜歡的一種比賽是“筆畫接龍”,老師在黑板上書寫一個字,由同桌兩個人或小組全體成員按順序一人一筆交替完成,然后迅速評出最好的一隊,采訪其經驗、訣竅,歸納小結后,每人獨立寫一個,寫得漂亮就獎一朵小紅花。評“花”數(shù)最多的小組獲勝。
該游戲的特點是: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原則。面對全體學生進行訓練,不僅強調了集體榮譽感,而且提高了個人的能力水平。
3增強耐挫力的游戲輔導。
在各種情景游戲中設置障礙,讓參與者獲得艱難、難堪的受挫感,與此同時,輔導者則不斷給予“目標”激勵,鼓動參與者積極進取,在承受艱難、承受難堪的過程中,理解人生的酸甜苦辣,品嘗艱苦努力取得成果的無限快樂。
我在班上設立了“周期性寫字比賽”,定名為“嘿!你是我的小對手!”這是一個較為長期的游戲。這個設計合理運用了15分鐘寫字課的時間:一周抽一天用于比賽,賽前各人選定一個書寫水平略高于自己的同學作為自己的對手,報給老師記錄后進行比賽,字數(shù)不限,以培養(yǎng)學生又快又好的書寫能力。凡寫得漂亮的字得一顆五角星,以星數(shù)多少算輸贏,挑戰(zhàn)成功者可獲紅旗一面,并可物色新“對手”,失敗者則需要超越自我,繼續(xù)努力。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認真對待每一個字,姓名、日期、題頭的書寫也算分。一個月下來,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4增強自我意識的游戲輔導。
在輔導游戲的作用下,參與者們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弱點都不是惟一的,既要振作精神,積極地進行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改變,也要學會理解并寬容他人。
對此,我做出了以下安排:班會課上把每個人的練習本發(fā)給大家,以同桌為單位,互相提意見,再在全班進行交流,看看有多少人有著同樣的毛病,并討論研究如何糾正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不斷地自我提高,盡情享受飛速進步所帶來的喜悅。
在這樣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作為一個成功的輔導者,首先,要具有開朗、熱情、善解人意的健康人格。其次,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專業(yè)理論和操作技能。當然還需要善于巧妙地設計一些快樂、有趣,且能投射被輔導者問題的游戲,并能善始善終地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