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君
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獨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識,我們班上的小朋友在剛?cè)雸@時常常很難考慮到別人。每次發(fā)放玩具時總是一哄而上,你搶我奪。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誡他們:小朋友之間要互相謙讓,拿玩具時要不推不擠。但收效總是不大。于是我決定專門和孩子們談一次“謙讓”。
我問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叫謙讓嗎?王茜說:知道,老師,在您表揚了付東后,付東就知道謙讓我們。
我說:如果老師經(jīng)常表揚你們,你們也能做到謙讓嗎?小朋友異口同聲地說:能!于是在一段時間里我真的經(jīng)常表揚孩子們,此舉果然見效,班里的小朋友開始大有謙讓之意??勺隼蠋煹目偛荒芤晃犊勘頁P來教育孩子吧,還有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于是我又一次坐下來和孩子們談心。
一個小朋友說:我個子長得高高的,媽媽常說我像個大哥哥,要我知道謙讓姨媽家的小妹妹。
我說:在咱們班上,能不能也做到大的讓小的呢?于是,“大的讓小的”活動就因此而開始了。
一天,一個小朋友神秘兮兮地對我說:在家里總是我爸讓著我媽,我爸說這叫男的讓女的,女士優(yōu)先。
于是,一場“男孩讓女孩”的活動又在我們班上展開了。
在每天的活動中,我們班上的孩子總是互相提醒著。喝水時,男孩子們總是站在一邊謙讓女孩子;做游戲時,個子小的孩子跑不動了,大個子的孩子就會主動上前幫他們一把。
我也知道孩子們有些謙讓舉動不盡合理,但我確實為班上已經(jīng)形成的謙讓風(fēng)氣感到高興。做老師的,應(yīng)該充分挖掘利用生活中的細(xì)微小事,進行有效的隨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