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峻暉
兒子降臨后,我母性的天分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仿佛是兒子開啟了母愛之河,讓它汩汩流淌,綿綿不絕。
我興致十足地和兒子說話,教他數(shù)數(shù),為他唱歌,舉著有小動物圖案的花被子為他講故事,活動他的小胳膊、小腿,幫他做操,鼓勵他翻身,藏貓貓,做一切有益于孩子身心發(fā)展的游戲。雖然我家住在6樓,但每天兩次的戶外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帶兒子看樹看草看花看鳥看天看云,聽大人們談笑,看小朋友嬉戲,讓孩子接近自然,享受生活,增長見識。
而兒子也以他出色的表現(xiàn)告訴我生命的神奇。這個小寶貝出生50天便會親媽媽,只要媽媽提出要求,他大哭著也會停下來,等媽媽的臉俯到他嘴邊;60天時,會在媽媽講完故事后,親吻小花被上的小兔兔兄弟,身高也猛增了13厘米;4個多月時,聽《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會哭,聽歡快的歌便笑,屢試不爽。這個小生命神奇的靈性,天生對人的親善,對音樂的敏感與領悟,不時讓人驚嘆生命的神奇。孕育生命的煉獄般的熬煎、生育兒子的撕裂般的痛苦及撫育兒子的瑣碎與勞累,在這一刻驚嘆中,全部化為歡喜與滿足。
小寶貝給小家庭帶來了無盡的歡樂,也帶來了強烈的沖擊波。好多新問題、新矛盾隨之而來。夫妻關系不再像先前那樣單純,育兒和生活開始有了碰撞,苦惱與郁悶也隨之而生。
為照顧丈夫好好休息,避免孩子的打擾,我決定和他分室而居。夜里換尿片、洗尿布、喂奶,我一人獨擔,夜被分成幾段,睡眠被撕成碎片。喂完奶哄睡兒子,馬上洗尿布,不管是零點還是4點,不管滿月與否,不管會不會留下“病根”。我白天黑夜圍著孩子轉,累得頭暈目眩。他爸輕松得近乎輕狂,白天上班,夜里鉚足了勁學電腦,孩子完全是他的身外之物,冷漠到孩子哭啞了喉嚨他都不會過來看一眼。由此,我對他產生極深的怨恨,夫妻感情日漸淡漠。
在育兒方法上我們也有分歧。在孩子三四個月時我才發(fā)現(xiàn)《父母必讀》這本雜志,真是相見恨晚。于是借來同事訂閱的《父母必讀》雜志,聽從專家指導,借鑒普通人經驗。自己的育兒方法得到肯定便歡欣鼓舞,看到不足便見賢思齊。但我丈夫卻不以為然,認為農村瘋長的孩子也一樣成人。他就是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不也上了大學,而且知識稱得上廣博,電腦玩得還很順溜,工作也堪稱出色。因此,育兒知識他一概不學,而且托辭“你看就行了”。這樣的爭論使我很生氣。
給予孩子的時間多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便一塌糊涂。每天匆匆忙忙送兒去托兒所,緊緊張張進課堂,馬不停蹄接孩子,忙忙碌碌做家務,忙里偷閑看會兒書,夜深人靜備備課。家亂得一團糟卻顧不上收拾,衣服已過時仍招搖過市,睡眠太少皮膚晦暗依然素面朝天。本來質量尚可的教學因個人不修邊幅的形象而被打了折扣。
假如我再做一次母親,我會和丈夫一同撫育兒子成長,讓他嘗嘗育兒的辛苦,讓他珍視妻子的付出;讓他明白,對妻子的愛和對兒子的愛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我也許還會豁達些,一切以愛為出發(fā)點,不計較是非曲直,不逞一時口舌之強,讓兒子在和諧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假如再做一次母親,我要用端莊利落的風采來證明,做母親不等于暗淡無光,做母親不等于落伍。做母親意味著生活更精彩,更充實。
假如我再做一次母親,我盡可能用足夠的耐心來對待孩子偶爾的淘氣。但愿工作與育兒并行不悖。我甚至想過,或做一個幼兒教師與孩子同學同樂,或開一片小店,既照看了孩子,又能謀生,不亦樂乎。
歷史是不能假設的,做母親也一樣。母親做得成功與否,受著性格、教養(yǎng)、環(huán)境、工作壓力、經濟條件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制約。我想告訴那些將要做母親的人:盡心竭力撫育孩子,平心靜氣奉獻愛心,留點時間照顧自己……
請這篇網上來稿的作者與我們聯(lián)系,告知您的通信地址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