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大學是吉林省所屬多學科綜合大學,1987年6月9日,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經國家教委批準,由4所院校合并組建而成。同年6月23日,李鵬總理為學校題寫了校名,并題詞:“立足地方,面向未來”。學校在改革開放年代誕生,開創(chuàng)了高校實體聯(lián)合的先河,為高教體制改革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李鵬總理題詞精神指引下,學校得到了長足發(fā)展,已形成工科、財經、外語、師范、特教、成人教育、對外辦學等多門類、多學科、多層次、多渠道辦學的格局?,F設有機械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經濟貿易學院、外國語學院、特殊教育學院、師范學院、計算機工程系及基礎科學部、社會科學部、體育教研部等教學單位,并設有成人教育學院和專門招收留學生的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設有29個學科專業(yè),其中本科專業(yè)11個。全日制在校生3 647人,函授在校生996人,外國留學生80余人。
學?,F有教師和專業(yè)技術人員69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yè)人員14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8人,常年聘請外籍語言專家10人。設有22個實驗室,9個語言實驗室,2個電教實驗室及計算中心,電教中心和金工、電子等實驗基地。學校設有高??萍奸_發(fā)中心、應用技術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外語翻譯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內設電子、磁學、機械、醫(yī)藥、食品等10個研究室。圖書館藏書24萬余冊,中外文期刊1 700余種。
學校注重科學研究,“八五”期間承擔省級立項課題28項,獲國家科委金橋獎和國家輕工業(yè)部優(yōu)秀新產品獎1項,全國科技發(fā)明銀牌獎1項,獲省科技進步1等獎2項、3等獎1項,省教委科技進步1等獎1項,獲專利13項,有17個工業(yè)項目得到開發(fā)利用。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的大豆深加工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和中國食品工業(yè)協(xié)會的植物蛋白專業(yè)委員會均設在我校。
學校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是國家教委首批允許接收外國留學生的200所學校之一。目前已與日、美、俄等7個國家的10多所學校建立了校際友好合作關系。
學校注重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首創(chuàng)特殊高等教育,面向全國招生,培養(yǎng)殘疾人高等職業(yè)專門人才,填補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空白,其規(guī)模質量和效益在全國獨一無二,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和殘疾人事業(yè)的一個對外窗口,為國家爭得了榮譽。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培育了在學習和生活上默默無聞地關心他人的先進集體——“團風”,將“團風”精神納入素質教育之中,并以此促進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培養(yǎng)跨世紀合格人才,在省內外產生了良好影響。
“九五”期間,學校將建成1~2個省級重點學科,3~4個校級重點學科。同時,按照面向市場、服務地方、發(fā)揮優(yōu)勢、突出特色、拓寬口徑、淡化專業(yè)、活化方向、柔性設置的原則,進行專業(yè)調整與改造。建成一支具有良好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wěn)定、教學水平較高、具有較高科研能力的教師隊伍;專任教師總數達到500人,其中40歲以下青年教師中研究生學歷者達到30%,主講教師中高級職務的達到35%,師生比達到1:10。適當擴大規(guī)模,全日制在校生將達到5 000人,函授教育在校生和夜大在校生達到2 000人。
“九五”期間,學校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將建成一座現代化的萬米圖書館,5 000m2的實驗樓,以及增建部分學生宿舍和職工住宅,總建筑面積將達到15萬平方米左右。同時進一步增加實驗設備的投入,使生均設備費達到5 000元,設備總值達1 800萬元。
經過“九五”期間的建設,長春大學將發(fā)展成為培養(yǎng)適應我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辦成生機勃勃、富有自己特色的、合格的省屬綜合大學。
(校長辦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