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武塵
嫉妒是一種極不健康的心態(tài),早在八十年代初的西德,就已正式把它列為一種疾病,這確是很有道理的。研究表明,善妒的人往往伴有胃脘不適、頭疼、背痛、情緒低落等癥狀,這是有害于身體健康的。
嫉妒,自古以來人們就把它視為人的品德缺陷,現在又把它看作是一種身心疾病,這是非常正確的。
說到嫉妒,人們會想到《三國演義》中的周瑜,他身為東吳的大都督,由于心胸狹窄,妒賢嫉能,屢欲加害孔明,結果以失敗而告終,使其壓抑的心態(tài)得不到平衡,乃致氣血攻心而英年早逝!
歷史上,隋煬帝的妒才更是惡名昭著。按理說,他是至高無上的“天子”,萬乘之尊,還有什么好妒的!可他卻因妒功逼死開國元勛楊素,殺死名將高颎;因妒才而殘殺文士王胄、詩人薛道衡,他的所作所為是典型的病態(tài)和變態(tài)。由于隋煬帝的嫉妒,導致隋王朝外無征伐之將,內無運籌之士,稍有能耐的人都被他妒殺了。有人說,隋煬帝是因嫉妒而亡國的,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嫉妒這種病癥.不但害人害己,甚至還會干出始料不及的事,千古飲恨,后悔莫及!
唐高宗李治的第一夫人王皇后之死,就是由她自己的嫉妒所造成的。她看到高宗寵幸蕭淑妃。大為嫉妒,她不顧歷代皇帝擁有“三宮六院”和無數嬪妃的現實,偏偏容不得蕭淑妃,她錯誤地使用“以毒攻毒”的手段,再三勸高宗納武則天入后宮。工于心計的武氏。入宮之初,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卑躬屈膝侍候王皇后,王皇后被她的假象所迷惑,還多次在高宗面前幫她說好話。而武則天僅用幾個月的工夫,就被封為昭儀,從一個普通的宮女位列于嬪妃之首。等到王皇后察覺武氏的奸詐,可惜為時已晚,武則天最終以扼死親生女兒的殘酷手段嫁禍于王皇后,王皇后就這樣含冤被殺了。王皇后之死。固然咎由自取,但也提醒了后人,對那些花言巧語、諂媚奉迎之輩,必須加倍小心!
清朝雍正年間,有位很有名氣的武術家名叫白泰官,他是當時八大武術家之一。但這個人妒忌心特別強。有次,他離家云游四海之后,回到闊別八、九年的故鄉(xiāng),進得村來,看到村口廣場上有個八、九歲的孩子正在練武,一招一式,身手不凡,竟使白泰官看得出了神。心想:這孩子的武功何等了得,等他長大成人后,他的武藝定會超過自己。白泰官越想越覺得可怕,不由妒火中燒,竟然和這小孩子尋釁比武,爾后將其置于死地。這小孩子在斷氣之前,兩眼狠狠地盯著白泰官,咬牙切齒地說:“你等著吧,我父親回來,一定會給我報仇的?!卑滋┕傩睦镆惑@,忙問其父是誰?孩子說:“我父親叫白泰官?!边@一下,白泰官頭腦轟地炸開了,身子像木樁似地呆在那里,心如刀絞,欲哭無淚。
這位白泰官由于嫉妒,竟然干出親手打死自己兒子的荒唐、可悲之事。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咎由自取。
時至今日,妒病的癥狀變得更復雜了。社會鼓勵競爭,可有的人看見別人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或是事業(yè)有成,或是經商發(fā)了大財,或是人長得漂亮、穿著時髦,甚至生了兒子,都會招來莫名其妙的嫉妒。對這種不健康的心態(tài),對這種品德缺陷,人們要認識到它的危害,切不可等閑視之。
(責任編輯/楊劍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