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聲音的過道中行走
我在響亮的現(xiàn)實中飄蕩
這是王建偉第3次搬家了。
說是搬“家”,其實也就是把鋪蓋卷往肩上一扛,帶著幾本??吹臅投膸滋滓路纪鞘械牧硪唤锹?。“我的裝備很簡單,主要是適應經(jīng)常性的戰(zhàn)略轉移?!蓖踅▊ポp松一笑,這使他蒼白的面孔看起來有了生氣。
“這樣的生活對我來說不算什么。大學畢業(yè)到現(xiàn)在也就3年,我在3個城市呆過,當過工廠的技術員,電腦公司的銷售經(jīng)理,攢了點錢后還辭掉工作,到大學校園旁聽我喜歡的課程?,F(xiàn)在這份工作,我干一年了,感覺還不錯,不出意外的話,可能會堅持干下去。社會學里有個詞叫角色轉換,我的位置就總是在不斷地變化。靜下來時偶爾也覺得累,但我不會讓這種感覺控制住的,更多的時間里我斗志昂揚,我相信我的奔勞是會有結果的。也許是擁有我自己的房子,也許是出名得利,反正這些是連在一起的,我年輕,又有能力,我會得到的。當然,這些不是唯一重要的?!?/p>
和王建偉情形相似的人還有很多。
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的資料表明,近年來,北京、上海、廣州幾個城市中流動人口和長期居住者在不斷增加,其中21至35歲青年占很大比例。以北京為例,1996年,全市人口1200萬,其中流動人口300萬,占整個城市的1/4,青年占絕大多數(shù)。其中有一部分人文化水平較高,擁有大專以上學歷和各種專業(yè)技能證書,他們自稱是新時代的“知識青年”——幾年前,他們從遙遠的山區(qū)或偏僻的縣城考上了首都的大學,享受了幾年自由而文化氣十足的校園生活后,又回到了故鄉(xiāng)。但受過首都文化滋養(yǎng)的心靈從此不再平靜,他們懷抱各自的理想,通過各種方式又回到這按戶籍制度本不屬于他們的城市,在擁擠的城市里尋找著落腳點。
走在北京的街頭,你很容易就能發(fā)現(xiàn)這些衣著光鮮的新“知識青年”:他們總是行色匆匆,像這個城市里那些興奮的旅游者,有些疲憊但又充滿向往地趕往下一個目的地。但他們又不是對這座城市知之甚少的旅游者,他們和執(zhí)有這個城市生活執(zhí)照的每一個合法公民一樣,熟悉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他們生活在這個城市里,工作在這個城市里,但又游離于城市的任何一個階層。他們是城市的外來戶,同時又是城市里極富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那個群落,雖然被生活的奔波勞累,但他們的臉上始終掛著笑容,盡管笑容的后面有淚有傷。
背景資料
在這些年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青年人面臨著最嚴峻的問題。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們曾處于世界的頂峰,但到1968年他們中絕少有幸免于從光榮的頂峰戲劇般地摔下來。大多數(shù)人匆匆忙忙地離開城市,去農村或邊疆地區(qū)安家落戶當農民,在其后的十年中共有1700萬城市青年遭遇到同樣命運。雖然這是作為—種光榮的改革運動而出現(xiàn),又作為解決城市“知青”過剩所產生的就業(yè)問題的一種方式而維持下去,實際上這是一場代價高昂的社會運動。許多城市里的青年人發(fā)現(xiàn)農村生活的嚴峻遠非他們所能忍受,于是很快就非法地倒流回城市,一呆就是很長時間。
《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817頁
我想,我們將擁有盛名的燈光擁有成就和可以分享的面包就好像當你斜身向左生命必須向右
王蕾每次唱卡拉OK,最愛點兩首歌:《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愛北京天安門》。“每次出去玩,我都要唱這兩首歌。開始時,大家不覺得有什么,可后來聽多了,可能挺納悶的。有一天有個同事實在忍不住就問我:王蕾,有那么多好聽的新歌,你嗓子不錯,干嘛老盯著這兩首啊?我都快聽煩了。
“剛好那天我爸爸來信,要我回老家工作,而且嚇唬我說,如果再不聽他的話,他就不認我這個女兒了。而且那幾天我的房東嫌我給的租金低,可能找了新房客,叫我另外找房,催著我趕快搬走。事情全擠一塊兒了,本來心情就不好,同事這么一問,我的眼淚‘嘩地一下就止不住了。同事一看嚇壞了,以為觸犯了我,連連道歉。我說沒事,我心情不好,和你無關,我就是愛唱這兩首歌。搞得他莫名其妙。
“其實這兩首歌所表達的情緒完全不一樣,一個是憂郁傷感的,一個是活潑堅定的,但它們恰恰是我心理矛盾的體驗。我愛北京這個城市,在這里讀書的4年,我充分地感受了這里特有的文化氛圍。那時我聽音樂會,看話劇,看各種演出,逛書店,逛琉璃廠,和各種充滿個性的人交往,我覺得我的生命是燦爛的,就像北京的秋天一樣,高遠遼闊。畢業(yè)時我成績不是最好的,又沒門路可走,被分回了老家?!?/p>
王蕾是學經(jīng)濟的,畢業(yè)時正趕上全國的期貨市場很火爆,當時經(jīng)朋友介紹,她很幸運地在家鄉(xiāng)的期貨經(jīng)紀所當上了紅馬甲。雖然工作辛苦,但收入很高。但1994年國家整頓期貨市場,王蕾所在的經(jīng)紀所因為操作不規(guī)范被關了,王蕾就閑了下來。才閑沒兩天,王蕾大學同學打電話給她,兩人山南海北地聊了一頓。放下電話,王蕾就決定要離開那座讓她發(fā)了筆小財?shù)某鞘?她揣著全部積蓄到北京來尋求發(fā)展了。
“到北京來,是我的夢。其實在我的家鄉(xiāng),靠我的能力,要圓‘淘金夢并不很困難。但‘淘金夢是替代不了北京博大精深的文化的,雖然我自己也不是搞文化的,但我就是喜歡文化的那份感受。至今我仍然記得我同學在那個電話里說的話:‘不生活在這里,你是無法徹底領略文化兩字的含義。上大學時,我就把北京當作了我的精神家園,我在這里留下了初戀,留下了最美好的青春。每天騎車上班快到故宮北海那一段時,不管和誰同行,我都提前結束談話,沉默著騎過那一段路程。我把那段空間看作我的夢的居留地。倒不是因為那是皇宮,是故宮高高的紅墻讓我感到太多的文化積淀,它沉沉地壓著我,讓我深深地感到生命的根。從精神上,我依戀這座城市,雖然這里不是我生活中的故鄉(xiāng),但她是我精神的故鄉(xiāng)。”
王蕾現(xiàn)在的工作掙錢不多,她在一家私人企業(yè)當總經(jīng)理助理。工作是瑣碎的,“但北京特有的文化氛圍,讓我在平凡的生活里也能感到心靈飛升的愉悅?!蓖趵僬f就沖這一點,她也不后悔她的選擇。
王蕾對北京獨有的文化的鐘愛近乎偏執(zhí),好像全國那么多城市就沒有文化底蘊似的。在27歲的傅于江看來,是他20歲那年的熱戀把他從生活舒適的南方城市召回了北京。
小傅和他的女朋友、也就是現(xiàn)在的太太小楊是在大學三年級談戀愛的,兩人感情很不錯。因為顧著戀愛,他們的功課都不是特別拔尖,畢業(yè)時兩人決定考研究生,結果因為小楊選的專業(yè)當年比較冷僻,她考上了,小傅落了榜。一對有情人只好灑淚分離,小傅回了安徽老家。本來兩人有個約定,往事不需再提,當個好朋友,各奔前程。結果兩年過去了,研究生快畢業(yè)的小楊沒有意中人,寫信一問小傅,他也沒有。后來也不知是誰先發(fā)出“復戀”的信號,兩人就想攜起手來共同生活了。他們選擇了北京。小楊畢業(yè)后留在學校當了老師,小傅辭掉了南方待遇優(yōu)厚的工作,到北京闖世界來了?!笆潜本┰炀土宋覀兊膼矍?也是北京挽救了愛情?!毙「颠@么說時,一旁的小楊臉上溢著幸福的光暈。
從鄺亞風文弱的外表,很難看出他內在強烈的挑戰(zhàn)應戰(zhàn)意識。在從長沙跑回到北京的鄺亞風看來,北京的精彩之處在于她所云集的各路人才,她帶來的挑戰(zhàn)。
北京是中國高等學府數(shù)量最多、著名學府最為集中的地方,這里藏龍臥虎,人才濟濟,同時也蘊含著很多嶄露頭角的機會。不是有句話說,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嗎?在北京,只要你有才能,勤奮努力,再加上一些在外地永遠都不可能有的機遇,誰都說不準會有多大的發(fā)展?!毙∴梺肀本?看中的正是北京所能給他提供的機會,“而且,在競爭激烈的地方,如果你仍然是出色的,那你真的就是出色的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你獲得的成就感會更充實,更可信。我喜歡競爭和挑戰(zhàn),北京集中的大量人才就是對我能力的挑戰(zhàn)。也許到我老了時,我會選擇別的城市過份安閑的生活,但現(xiàn)在,我還年輕,我應該多做些事,多闖一闖?!?/p>
因為文化,因為愛情,因為挑戰(zhàn)和機會,因為年輕人要成就一番事業(yè)的雄心,北京吸引了這群新“知識青年”。但“洛陽米貴”,居大不易,僅靠信念和情感的沖動是不夠的,生活畢竟是艱難的。
而我無法明說,沒有你我無法活就如這張紙所證明的
尹海濤一邊嫻熟地在廚房切著土豆絲,一邊笑說這實在是為生活所迫?!澳阒老裎疫@樣的外來戶,能在冬天的北京擁有這么個溫暖的廚房,是多么的不容易嗎?”
“決定在北京生活和在北京怎樣活著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币f。
3年半前尹海濤被和他關系不好的輔導員分回縣城,工作才幾個月,他就開始“難以忍受地方機關的低效率和無所事事?!鳖I導看他剛從北京畢業(yè),想他到北京辦事也熟悉道路,就派他到北京的部委機關辦理公務。尹海濤抓住在北京的幾天,四處疏通關系,很快就把事情辦了下來?;氐娇h城,尹海濤竭力慫恿領導在北京設個常駐機構,“以保持和黨中央的緊密聯(lián)系”,領導經(jīng)不住他的勸說,加上縣里剛剛起步的外貿出口業(yè)務的確需要靈通的信息,最后竟真的采納了他的建議。尹海濤被派到了北京,不過他只是個臨時辦事員。
重新回到北京,尹海濤感慨萬千,他努力工作,經(jīng)他奔忙,半年里就給縣里接洽了5筆買賣。單位領導看他能干,有意栽培他,召他回去當單位一個部門的負責人。尹海濤權衡再三,“是北京給了我機會,在縣里幾個月,我?guī)缀鯖]干成一件事,整天喝茶,喝到水發(fā)白了就下班。在這里,我能發(fā)揮自己,雖然我只是一個小職員,但我有成就感”。尹海濤拒絕了單位領導的好意,他留在了北京。
沒想到事情很快發(fā)生了變化,縣里精簡機構,辦事處被撤消了。尹海濤“好馬不吃回頭草”,死心塌地要呆在北京,開始了無著落的飄蕩。
先解決吃飯和住宿問題。
沒有了辦事處提供的免費住宿和一日三餐,尹海濤第一次感到了內心緊張。
尹海濤先在大學同學的單身宿舍借宿。開始同宿舍的人看在尹的同學面子上對尹還不錯,可后來看他沒有走人的意思,臉上就時常有些顏色了。尹知道這年頭房子緊張,為幾間房都可以六親不認。趁著手頭還有點可憐的積蓄,趕緊找合適的房子吧。操心起飲食起居的尹這時才強烈地感到,按原來的工資水平,要在消費水平居全國前列的北京生活,真是太難了。最后,已經(jīng)習慣冬天的暖氣夏天的空調,電話和熱水不離左右的尹,按自己的經(jīng)濟能力選擇了一間6平米的位于海淀區(qū)的平房。房間潮濕,夏天墻壁幾乎可以滲出水來,尹貼了層厚厚土布,沒幾天土布面上就霉跡斑斑。到了冬天,屋子又冷得跟冰窖似的,從小在南方生活不習慣生爐子的尹不得不向房東大娘學習,買來煤爐和煙囪在屋里生起了火,嗆鼻的煤煙常常讓他感到窒息。但沒辦法,就這房子,因為地理位置不錯,價錢又比較便宜——每月200元,尹也是好不容易才從一個剛搬走的朋友那里續(xù)租到的。
“不管房子怎么樣,終究是有了個睡覺的地方。那時每天最發(fā)愁的是吃飯。午飯好辦,公司管了。早上時間來得及就在外面吃個煎餅果子喝碗餛飩,來不及就免了??赏砩暇吐闊┝?就一間房,根本不可能在屋里做飯房東又不讓燒電爐,我只好每天吃碗方便面或在房東的爐子上煮袋速凍餃子,實在吃煩了,就狠下心到館子里點幾個好點的菜,保養(yǎng)一下可憐的胃。因為晚飯是個難題,那時我甚至盼望著加班,雖然沒有加班費,但老板會請大家吃一頓。加班的日子,我總是胃口大開?!?/p>
比起住房、吃飯等問題,尹海濤的工作解決得就順利多了。
在辦事處的半年多時間,尹海濤特別注意聯(lián)絡客戶感情。當有個客戶聽說尹沒了工作后,立刻打電話給他,要尹到他那里去。尹當時急著想有個依靠,沒多想,馬上就答應了,他的工作能力在新公司再次得到證實。
尹在處理人際關系上比較隨和,并沒在意他和新老板之間微妙的關系轉換,他只是很努力地工作。但他也感到了老板和他說話的口氣和對別人不一樣,老板總是有點故意地居高臨下。尹想,是老板在我困難時拉了我一把,當老板的人總是要耍點威風。尹忍了??珊髞?老板變本加厲,竟對尹頤指氣使起來。有一天,矛盾終于全面爆發(fā)。明明是老板一意孤行誤簽了合同,給公司造成了損失,老板卻對他大發(fā)雷霆,說是尹不負責任,沒給他提供參考,輕易就讓別人占了公司便宜。還說要扣除尹當月的全部獎金和工資。尹憋久了的火實在壓不住了,他“啪”地一拍老板的桌子:“告訴你,姓余的,別以為你收留了我,就可以把我當小猴耍!我尹海濤不信離了你就沒飯吃!”
火發(fā)了,工作也沒了。但尹很快又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拔蚁嘈庞斜臼履膬憾寄艹燥垺2贿^我想要的是發(fā)展,今后自己當老板,不受誰的氣?!爆F(xiàn)在尹和一個朋友合租一套單元房,有雙氣帶電話和熱水器,月租1500塊,兩人下班后都爭先穿上圍裙做飯?!肮ぷ魈量嗔?飲食再跟不上,身體就垮了。再說每月的房租去掉工資的1/3,自己做飯吃可以省一大筆開銷。還有,練好了廚房里的活兒,將來在北京找老婆也多門手藝?!币腴_玩笑半認真地說。
尹海濤是幸運的,他找到份滿意的工作,還暫時有了安身之所,有了吃飯、洗澡的地方。而更多想扎根北京的“知識青年”,和從包頭回到北京、受聘于一家不很景氣的生活類報紙的何開明一樣,還在為這些必需的日常生活所焦慮。何開明給他住的地方取了個名字,叫“一尺見方”——
“我住的地方只有2.5米長,3米寬,2.2米高,在房間里呆著時,我一般都坐下或躺著,我1.82米的個子,站著在這屋里感覺太壓抑。
“最難受的時候是外出采訪,從寬敞明亮的寫字樓回來,或者參加了一次高級宴會,回到這‘一尺見方,那真是感覺新舊社會兩重天吶!不過,還好,我可以在工作中充分釋放自己?!睋?jù)說,何開明是報社寫批評稿最多的記者,而且他的稿子充滿人道主義的關懷?!耙驗樽约后w驗著艱難,才對他人的苦痛有切膚之感?!?/p>
在報社當聘任記者的同時,何開明私下里還在一家廣告公司兼職,他的近期目標有兩個:一是買臺便攜式電腦,二是在1997上半年搬出“一尺見方”。
這些自稱“新知識青年”的人,憑才能和拼闖精神,很多人都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在工作中實現(xiàn)抱負,創(chuàng)造價值,但他們的生活并不會因此就有了保障。他們沒有醫(yī)療保險,沒有穩(wěn)定而價格合理的住房,因為缺乏條件,有些人甚至不能保證一天吃上3頓飯,幾乎每個新“知識青年”都有一段搬家、找房、衣食無著的經(jīng)歷,他們“充分體會了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俺杉摇睂λ麄儊碚f更是遙遠,永遠都在立業(yè)之后,但他們幾乎都以最大的耐力承受著這動蕩的生活。“面包會有的,愛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他們這樣安慰著自己,向著目標奔去。
我熱愛那仍存于我眼中的堅韌
在心中仍傾聽我的騎手的腳步
何開明每天低頭邁出“一尺見方”的門,昂頭在不絕于耳的傳呼聲里為他的版面奔跑。因為沒法在“家”里寫稿,他練就了在辦公室不受人說話的影響就能寫出漂亮稿子的本事,同事們都羨慕他的敏捷高效。
“沒人意識到這是我的生活逼出來的。徐志摩有一句詩——我不知道風從哪個方向吹。過去這種感覺特別強烈,但現(xiàn)在沒有了。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生存有了壓力,很多只屬于青春敏感的東西磨掉了。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關鍵的,我覺得是自己對‘責任這兩字的理解不同了。責任不是簡單的被動承受,它是甘愿承擔,只有在主動而不是迫于壓力接受的情況下,才有‘責任可言。會有人說我們沒有責任感,是些只顧一己私念的人,但我覺得我們只是想過一種不同于過去觀念里四平八穩(wěn)的生活,我們想盡可能獲得更多的東西,于是我們這樣做了,把城市當作了探險地。我們沒有寄生在城市的繁華里,我們養(yǎng)活了自己,充當著國家納稅人,我們靠智慧和勞動為城市增光添彩,我們首先對自己是負責的人。誰說一個人愿意對自己負責是件壞事呢?”他頓了頓,放慢了語速:“當然,大批外來人口的涌入也給城市管理帶來很多問題,但我相信這對政府來說只是個管理經(jīng)驗問題。過去戶籍制一統(tǒng)天下,人口被牢牢限制著,管理是很容易,但那是一個充滿創(chuàng)造活力的社會嗎?現(xiàn)在看來在管理上有些棘手,但這是社會發(fā)展中必須的一環(huán),誰也不能回避,不能把責任簡單地歸于哪一類人。
“我沒有為我這類人做辯護的意思,也不是說只有這樣的生活才是充滿意義的。好男兒志在四方,要自己決定哪里最適于你的生存和發(fā)展。大城市生活的困難很多,來自物質的窘迫和來自精神的困惑經(jīng)常騷擾我們,關鍵是要自己擔負責任?!?/p>
何開明的呼機響了,他跳上那輛老爺自行車,揮揮手,向采訪地騎去。
奮斗了3年,邢波終于在中關村某著名電腦公司當上了部門經(jīng)理,他迅速地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條件,搬進了一套單元房。
“你選擇了什么,你就要承受什么?!毙喜ㄕ驹趧偘徇M去、還未來得及整理的新“家”中央笑瞇瞇地說,話的深意在他有些粗糙的面孔上閃著古怪的光澤,“像我這樣成天顛來跑去,誰說不累?但我愿意。活著本來就不容易,何況要按自己的愿望活著,當然要付出代價。
“我喜歡‘新知識青年這個詞,知識意味著什么?就是讓你有可能站在理性的高度重新審視自己,審視你所處的時代,然后為你在這個社會里找到合適的定位。我想說的是,五六十年代的青年是無法選擇的一代,他們是在政治號召下從相對富裕的城市到貧窮落后的農村的,農村給了他們磨難,許多人最后是帶著心頭的創(chuàng)傷返回了城市。也許,從開始到結束,多數(shù)人根本就沒把自己真正溶入過鄉(xiāng)村。
“而我們,是按自己的愿望選擇生活,我們心甘情愿地忍受生活的艱苦。我承認,我們中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不同程度被城市生活的繁華所吸引,但我覺得這無可厚非,誰不希望自己能過得好一些?我是從貧困縣出來的,我不嫌棄故鄉(xiāng)的貧窮,但在一個根本無法實現(xiàn)自己愿望的地方廝守一輩子,我最終能獲得什么?是報效家鄉(xiāng)的道德優(yōu)越感,還是一事無成的失落?”邢波捋起衣袖,像是在發(fā)表宣言。
“社會的進步在某種程度上要看賦予個人發(fā)展多大的自由空間,個人的進步則是看能在多大程度上承受住自己的選擇。首先是有了選擇的可能,其次是有了實現(xiàn)選擇的能力,如果能達到外在條件和內在能力的統(tǒng)一,我相信,這個時代和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都必然是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生機的。而我”,邢波狡黠地一笑,“就是那個蓬勃生長的人?!?/p>
尋求精神自主性的邢波和所有“新知識青年”一樣,要獨自完成對生存狀態(tài)和觀念價值的雙重選擇,他們期望著這兩者的和諧。但并非每個人都能實現(xiàn)這兩者的統(tǒng)一。
“帶著一身美麗的傷痕,終于你又剩下一個人,那曾被你打敗的心,還留在你身旁……”齊秦的《斗魚》從邢波的老式單放機里傳出,在傷感的歌聲里邢波講了幾個重回故鄉(xiāng)的朋友的故事,“可能他們是帶著失意離開的,但他們沒有一個人承認自己是個失敗者,因為他們把選擇放在了自己的肩上?!?/p>
青年的性格就是時代的性格。
我想起來自于安徽、現(xiàn)任職于某家報社的“新知識青年”昝愛宗的話:“家是奮斗者的歸宿。雖然我有了住的地方,但還談不上有家。我的家在路上飄著,始終未能得到長久的留靠點。有時我出差,無論是乘飛機還是坐火車,我都有一個直覺:在未到目的地之前我都有家的感覺,希望飛機永遠不降落,火車永遠不到站,我擔心一停下來,就意味著奮斗停下來,家也沒有了。我不愿看到目的地,這正如我的奮斗,雖然我住的房子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但我希望這一切永無止境,因為我向往‘家在路上的日子。只有家在路上,我才干得更好;只有家在路上,我才盡顯真我本色;只有家在路上,我才能完成人生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