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軍
鄉(xiāng)鎮(zhèn)中學開展共青團工作面臨的困難是“三無”:一無興趣,二無經費,三無人才。在“三無”條件下,我是這樣抓共青團工作的:
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初中生大多性格內向,不善言談,師生間存在著較大的情感距離。開始,學生見到我就躲,躲不脫的就低著頭匆匆走過。和學生談話,他們都是低著頭一聲不吭。于是,我改變方式,不把學生叫到辦公室來,而是自己下去,深入到學生寢室、操場、食堂和他們一起吃飯、一起打球。學生和我熟悉了,話也多了,不再躲著我,而是十分主動地接近我。同時,我像大哥哥一樣盡量關心他們,并經常給他們講我的生活經歷、求學經歷以及如何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漸漸地,我成了學生心目中值得信賴的大哥哥。師生間的距離縮短后,我不失時機地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培養(yǎng)他們正直、無私、善良、樸實的品質和吃苦耐勞的毅力,引導他們向團組織靠攏。通過和學生交心、換心,我成功地引導兩對早戀的學生擺脫了“情網”。有一位因盜竊自行車被留校察看的學生,在我的耐心開導和教育下,迅速轉變過來,成了班上成績拔尖的好學生,后來還向團組織交了入團申請書。由于對團組織有了明確的認識,學生們要求入團的越來越多?,F在,他們經常叫我“書記大哥”,而不是叫“陳老師”。
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學生愛玩但不會玩,也沒有條件。在學校經費緊張的情況下,我努力爭取為團組織購置了一套簡單的音響,并成立了學校廣播室和團員活動室。學校廣播開設了“團員之聲”“團隊花絮”等欄目,及時反映學校團組織的活動和團員的思想動態(tài)。團員活動室每周五開放,團員們可以在這里上團課、閱讀書報、交流思想以及舉行各種活動,如“團員演講賽”“團歌競賽”等。國慶期間,我利用學校幾百米長的圍墻,以團組織名義,舉辦了一個大型的迎國慶書畫展覽。全校師生每人交一份書畫作品,花花綠綠,貼滿了200米圍墻。這條頗有氣勢的“文化墻”成了校內的一大景觀,連續(xù)十多天吸引了許多校內外青年駐足觀看?!拔逅摹鼻跋?我利用學校那臺簡陋的音響,舉辦校園歌手賽,請師生同臺獻藝,并在節(jié)目中間不時穿插一些有趣味的共青團知識搶答題,一次次把活動推向高潮。
隨著要求入團的學生越來越多,學校團組織的隊伍不斷壯大,我著重加強了組織建設和團干隊伍建設。通過考察,我確定一批品學兼優(yōu)、具有較強組織能力和活動能力的團員為團干,對他們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理論培訓和文藝培訓。團干隊伍產生后,我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各項管理制度,如“團員民主評議制度”“團員獎罰制度”等,并對每個團員進行建檔量化管理。每學期,均在團組織內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對全體團員進行評議,評出“優(yōu)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類團員,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教育。嚴格的管理和評議,使我校的每個團員都比普通學生“高出一頭”,保持了團員的先進性。
(作者通聯:415106 湖南常德市城區(qū)灌溪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