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耀琴
暑熱癥,又稱夏季熱,因流行于盛夏,故名,是嬰幼兒特有的發(fā)熱性疾病。臨床特點以夏季長期發(fā)熱不退,伴口渴、多尿、無汗或汗少為主要癥狀,秋涼后熱退;一般認為是由于氣候炎熱時小兒體溫調節(jié)功能暫時失調,不能通過各種途徑維持產熱、散熱的動態(tài)平衡所致。本病絕大多數(shù)發(fā)生于周歲前后至2歲間的嬰幼兒,6個月以下及2歲以上者少見。發(fā)病多集中于每年6~8月天氣最炎熱的季節(jié),秋涼后減少,絕大多數(shù)病兒自愈。
臨床癥狀:(1)發(fā)熱,絕大多數(shù)病兒于盛夏時節(jié)漸起發(fā)熱,體溫常在38°~40℃,持續(xù)不退,無固定熱型但顯著地隨氣候而變,氣溫愈熱體溫愈高,天氣轉涼體溫亦降;
(2)口渴多飲,1日進水量可達2000毫升以上;多尿,尿多且清,一晝夜排尿10次,尿比重偏低,常見于病的早期;
(3)無汗或汗少,皮膚干燥無汗或極少汗;
(4)病初起時可伴有輕微的上呼吸道癥狀或消化道癥狀;高熱時可有驚跳、嗜睡或煩躁不安,甚至徹夜不眠,但極少發(fā)生驚厥、昏迷等嚴重神經系統(tǒng)癥狀,病人初起時一般情況良好,體檢時除咽部稍充血外,無特殊發(fā)現(xiàn);
(5)實驗室檢查多在正常范圍內,部分病兒白細胞分類中淋巴細胞偏高;
(6)此病病程長短不一,多數(shù)歷時1~2個月左右,但也有從初夏開始發(fā)熱,熱程伸展至整個夏季,歷時3~4個月直至秋季。
由于持久發(fā)熱,可產生一系列并發(fā)癥。病兒因食欲減退,逐漸消瘦,抵抗力低下,易感染各種并發(fā)癥,以消化不良、饑餓形成的脫水、酸中毒等代謝紊亂以及呼吸道感染占大多數(shù)。故應注重合理護理:給予易消化富營養(yǎng)食物,多飲水,增強體質,改善居住條件,注意可能的并發(fā)癥的防治。盡可能使小兒處在比較陰涼處,如空調室中,或使居室通風降溫。遇高熱驚厥或煩躁不安時可用酒精擦澡、冷水擦澡,行溫水浴,用鎮(zhèn)靜劑。忌用長效抗菌素以免引起菌群失調。暑天可常服清涼飲料,如:霍香、佩蘭各8克煎服代茶,也可用蠶繭20只、紅棗20枚煎湯代茶,改善多尿癥狀,六一散加薄荷沖服有辛涼解表、消暑利濕作用。
我有個好動的兒子
陳桂枝
我孩子從小好動,雖是獨生子女,但為了培養(yǎng)他的意志,鍛煉他的體質,我們便因勢利導,勉勵他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他五六歲時,我們訓練他跑步、打球;八歲時,他學會了游泳;十歲時,學會了騎自行車;十二歲時,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籃球、足球樣樣都精,尤其酷愛踢足球。上了初中,他更是珍惜每周四節(jié)的體育課和體鍛課,平時在家做功課,每隔一小時他必定要舉舉亞鈴、翻翻跟斗,做幾十下俯臥撐或“鴨子跳”。即使考試再緊張,他也得抽空踢一場足球。在校運動會上,他參加100米、800米賽跑,均獲得好成績。所以,他體格勻稱,皮膚光滑,視力良好,記憶力強,精神集中,反應敏捷,這些跟他愛好體育鍛煉是分不開的。
他在福建師大附中上學。該校是全國一級達標學校。據(jù)了解,在他學校的運動會和市中學生運動會上獲獎的同學,大部份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且很多都是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該校的校足球隊和班足球隊員也大多是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干部。引人注目的是,在福州市中學生運動會上,能出成績的,團體總分高的,幾乎都是附中、三中等這些重點中學。從這里明顯看出,一個學生的整體素質,是德、智、體三者分不開的。學習好的學生,會“玩”得玩,很多素質差的學生,“學”與“玩”都不行。
很多家長怕孩子花時間參加體育運動會影響學習。其實,適當?shù)捏w育鍛煉會有效地增強腦的功能,調節(jié)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恢復疲勞,使之有清醒的頭腦再繼續(xù)回到書桌旁;體育鍛煉加速血液循環(huán),使腦細胞得到充分的氧氣供應;體育鍛煉也能訓練大腦的反應,使腦功能活動得到良好的強化,使之更加敏捷。同時,體育鍛煉使人有健美的體型,強壯的體魄,這樣就有充沛的精力應對繁重的課業(yè)。體育鍛煉與健腦是密切相關的。要想讓一個孩子成才,德、智、體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