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力
臨床上常常遇到這樣的病兒,反復發(fā)作血尿數(shù)年,經(jīng)多家醫(yī)院化驗檢查,不能明確病因;或者腎病綜合征患兒激素治療不敏感、頻繁復發(fā),這時醫(yī)生會提出進行腎穿刺活檢,但家長往往顧慮重重,不少人會問,“腎穿刺是不是對腎臟有損害?是否安全?”
其實,腎活檢術在國內(nèi)外早已被普遍采用,它是診斷彌漫性腎臟疾病的重要方法,對腎臟病的診斷、指導治療和估計預后具有重要價值。雖然腎穿刺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檢查,但對腎臟損傷甚小,正常人體有200多萬個腎小球,而每次腎活檢只取約20個小球,進行病理分析。另外,腎穿刺一般在靜脈腎臟造影x線屏直視下,或者B超導向定位下進行,所以比較安全、準確。
哪些患兒適宜作腎穿刺呢?一般認為,腎病綜合征激素治療無效、激素依賴或頻繁復發(fā)者;急性腎炎綜合征臨床經(jīng)過不典型、病程遷延或伴有腎功能受損者;原因不明的血尿、蛋白尿;疑為急進性腎小球腎炎者;繼發(fā)性腎小球疾?。贿z傳性腎炎;急性發(fā)作的腎小管一間質(zhì)性疾??;腎移植術后等均為腎活檢指征。及時地進行腎活檢。不僅可以明確診斷,而且對治療也很重要。例如,有一孩子持續(xù)血尿4年,經(jīng)腎活檢電鏡檢查后,診斷為“薄基底膜病”,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不需特殊治療,其預后良好。如果不進行腎穿刺,就無法和臨床表現(xiàn)非常相似的“l(fā)gA腎病”相鑒別,無法避免不必要的藥物治療。另外,像急進性腎小球腎炎起病急,病情迅速惡化,死亡率高,若能及早腎穿刺明確診斷,盡早施以激素沖擊、抗凝、血漿置換、透析等聯(lián)合治療,病情的進展并非不可逆,腎功能可以得到改善。至于小兒常見的腎病綜合征,雖然臨床表現(xiàn)相似,但病理分型可以是微小病變型、系膜增生性腎炎,也可能是膜性腎病、膜增殖性腎炎,它們在治療方案和預后上也不盡相同,因此,對這些患兒我們也積極主張做腎穿刺檢查。
當然,也不是所有腎臟病患者都適宜做腎穿刺,凡有腎臟畸形(先天性多囊腎、孤立腎、對側腎發(fā)育不良、腎動脈狹窄等)、腎腫瘤、腎囊腫、腎內(nèi)感染(含腎結核或腎周圍膿腫)、出血性疾病、惡性高血壓、尿毒癥、抗凝治療期間、大量腹水等情況下,均不宜行腎穿刺。隨著穿刺針及穿刺方法的不斷改進,穿刺成功率及安全性大大提高,而并發(fā)癥逐漸減少。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為鏡下或肉眼血尿、輕微腰痛,一般在1~5天內(nèi)自行消失,無需處理,對患兒腎臟無影響。其他較為少見的并發(fā)癥有:腎周圍血腫、感染、組織臟器損傷、大出血等,極少報道因出血行腎切除??傊?,只要我們掌握好適應癥,認真做好術前準備,定位準確,操作熟練,并發(fā)癥可以大大減少??梢娔I穿刺檢查并非如某些患兒家長所想的那么可怕,對患了腎臟病的孩子來說,腎活檢可能是利大于弊。
尿液的家庭自測
胡明昌
1尿量。醫(yī)學上,將24小時尿量小于250ml/M2體表面積稱為少尿,小于50ml/M2體表面積稱為無尿。
尿量明顯減少多見于急性腎炎、腎病浮腫期,無尿更多見于急性腎衰:屎量增多一般為病情好轉的標志,但是若病程較長患兒,尿量增多尤以夜尿多,則可能提示疾病慢性化,已向慢性腎衰發(fā)展,須及時就醫(yī)。
2尿色。正常新鮮尿呈淡或深黃,主要是尿色素所致。血尿是腎炎的主要表現(xiàn),在堿性尿呈洗肉水色或煙灰色;在酸性尿呈醬油色或濃茶色。隨著疾病的好轉,血尿減輕或消失。但是要注意有無服用藥物和腎外疾病存在。
3混濁度。初排出的正常尿是透明的,但也隨溫度和pH值而異。尿濃縮時稍混濁,堿性尿時磷酸鹽和碳酸鹽沉淀而混濁,但加溫或/和加酸后混濁即消失;尿酸鹽存在時,尿液靜置后,尿盆壁有微紅色沉淀。其他病理情況下如屎路感染乳糜尿也出現(xiàn)混濁尿。蛋白尿時,尿液主要表現(xiàn)為泡沫多,而非混濁。
4氣味。新鮮尿有特殊的弱芳香氣味,受食物影響較大。當新鮮尿呈腐敗臭味要高度懷疑存在尿路感染。
家庭自行觀察尿蛋白的方法:
家長可自行將清晨尿5~8ml置于試管內(nèi),用蠟燭或酒精燈加熱試管內(nèi)尿液的最上段。待上段尿沸騰后加3%冰醋酸數(shù)滴,再加熱至沸騰。如尿液從混濁變?yōu)橥该鳎硎敬嬖跓o機鹽結晶;若混濁呈云霧狀為屎蛋白+,有細小顆粒出現(xiàn)為++,有絮狀白色沉淀為+++,凝塊出現(xiàn)為++++。一般情況下,尿蛋白出現(xiàn)提示患腎炎、腎病。隨著尿蛋白減少或消失,常提示病情好轉和恢復。但是必須指出,尿蛋白不反映腎小球濾過率,當進入慢性腎衰后,尿蛋白并不是增加,而是有一定程度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