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耒
今年掛歷不流行,而閏八月的傳說卻不脛而走。海內(nèi)外一些“熱心人”大談閏八月如何如何,甚至引經(jīng)據(jù)典,說得頭頭是道,弄得善良的人們真假莫辨,憂心仲忡。然而,“經(jīng)”于何處,“典”又何在呢?
我們的祖先因為迷信“天人感應”、“天象示警”,所以苦心研究天文律歷,由此又對特別的自然景觀和人間世界的關系非常重視。自甲骨文開始,有關記載汗牛充棟。在古代中國,關于日食、月食、流星、彗星、太陽黑子、月掩行星、天鳴、極光等等,記錄有23000條以上。關于天搖地震、江河泛濫、飛蝗遮天、瘟疫狂虐、兵荒馬亂,記錄之多更是難以計數(shù)。但是關于閏月,我們的祖先有沒有吉兇之分,無論歷史典籍、天文律歷還是星象占卜秘本都無案可稽,找不到個說法,民間的傳說也不多見,具體到閏八月,更是難以查考。
唯一例外的是在1984年11月出版的《中國天文學史》中,著者陳遵媯先生批評舊時迷信歷法,稱“‘閏八月用刀殺的說法,純屬迷信”。陳先生特意統(tǒng)計了1821至2020年的閏八月,有1851、1862、1900、1957、1995年(大概由于資料有誤,陳先生把1976年閏八月誤為閏七月),指出閏月和政治、戰(zhàn)爭以及天災人禍毫無關系。陳先生此書廣征博引,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可惜對這個少見的閏八月說法沒有指明出處。這個說法可能和元朝末年有人相約八月十五日造反的傳說有些關系,但是查無實據(jù)。元末幾十年天災人禍不斷,但是自1282年青年軍官王著聯(lián)絡會道門首領高和尚發(fā)動政變、殺死阿合馬,到1351年紅巾軍起義,再到1388年徐達占領北京、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前后80余年間,閏月38次,閏八月3次(1300、1319、1338年),算上1281年則4次,既不是最多的閏月也不是最少的閏月。在古人看來,這幾個閏八月沒有引起特別的天象和人事,所以也沒有物議沸騰、人心惶惶的記錄。古代中國民不聊生、兵荒馬亂的時候非常多,可能遠遠超過平安無事的時候,古人由此總結了真真假假的許多規(guī)律性認識,但是其中似乎沒有需要閏月負責的問題。自公元前2000多年前政府設置閏月以定四時,至今已有4000多年,按19年7閏的標準方法計算,閏月在中國至少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1474次以上,應該獲得特殊貢獻獎,至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古人絕口不提閏月的吉兇,并不是擔心輿論導向錯誤,引起天下大亂,而是因為用置閏的方法協(xié)調(diào)太陽和月亮的關系,事關重大,當然不會出差錯,所以任何閏月都不會帶來特別的麻煩。在古代中國,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在越來越現(xiàn)代化的今天,除非是專家,人們可能對飛碟或外星人有興越,卻不需要觀察天象,甚至不需要記全24個節(jié)氣,當然也不懂得如何置閏,坐享其成就可以祥和安樂地過日子。天文歷法一類的學問在古代中國一直是顯學,因為在古人看來,天、地、人,有相應的關系,“體生于地,精成于天”。所以星象變化可以預卜國家盛衰,值得認真觀察記錄。
雖然君主關心的可能是有無白虹貫日之類的兇象,但古人觀測天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自然現(xiàn)象,決定一年四季,編成歷法,以便人們可以及時從事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所以遠古時期就有專門官員“觀象授時”,“敬授民時”。據(jù)說在2000年前,已有骨制的年歷,那時的年歷以文字表記的歲時節(jié)氣為主,可能也有星辰圖,但絕沒有藝術圖畫,更沒有美人像,因為當時溫飽太成問題,還是吃飯第一的年代。
古人觀測天象,首先注意到的是日出日落為一天,月虧月盈為一月,后來又注意到莊稼成熟期為一年,有了立竿見影之類的測日方法后,又可以注意到太陽運轉(zhuǎn)一周為一歲。為了便于勞作,古人要把日、月、年相互對應排座次,可是不論一年排12個月或13個月,年和月的日數(shù)都會錯亂,不能完全對號入座。這是因為以月亮盈虧一周形成的朔望月有29.5天多。12個月有354天多,13個月有383天多,而一年只能有365天多。為了保證每年的歲首固定在一定的時節(jié),必須每隔若干年就要改變月數(shù),于是有了置閏的方法:隔一段時間就設置閏月,即多余的月,以保證下一年的歲首不要提前太多。又比如甲骨文已經(jīng)有“13月”“14月”甚至“15月”的記載。在這種時候,如果不置閏,下一年的正月可能就提前3個月到了秋高氣爽的時節(jié),長此以往,月份和時節(jié)的關系就會錯亂沒有規(guī)律,什么時候播種、什么時候收獲都只能隨時通知,勞動秩序就會失去控制,以至天下大亂。
置閏既然是人類認識天文形成歷法的必經(jīng)途徑,所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代的巴比倫歷、回歷、猶太歷、希臘歷都有閏月或閏日的設置,古代埃及歷沒有閏的概念,所以當時每隔一百多年,元旦的日期就要提前一個月,到公元前7世紀埃及當局改革歷法,也采用了置閏方法,其他各國歷法也都采用閏月或閏日的方法,只有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采用的天歷與眾不同,規(guī)定每年大小月相間,沒有閏月。這種歷法記日使用方便,但和節(jié)氣不相符合,指導農(nóng)事反覺紊亂。太平天國開國時的元旦是2月3日,到14年后天國失敗時,元旦已是2月13日。天歷被稱為中國最
粗疏荒謬的歷法。
由次可見,置閏是自然界運動規(guī)律決定的。但如何置閏,則是根據(jù)人類使用便利的原則決定的。所以古人雖然對天意多有敬畏之心,但對閏月沒有顧忌。
由于古人對自然的認識有限,迷信是不可避免的,直到當代太陽還是崇拜對象的象征,正是古人迷信的遺存。中國古籍關于日蝕的記載有1042條,可見日蝕是古人最恐懼的天象。直到今天,我們還常常是靠天吃飯,可以想見古人看到日蝕,以為太陽被火焰吃掉,心中如何恐懼。據(jù)說到1870年,美國的肯塔基發(fā)生日蝕時,當?shù)乩习傩者€奔走躲避,和古代中國“薔夫奔,庶人走”如出一轍。
天象的變化確實可能影響到自然界的氣候地理變化:黑子爆炸可能和旱澇有某種相應關系,太陽在黃道80度時,長江一帶會形成低氣壓,出現(xiàn)陰雨連綿天氣。由于這些自然界的變化還不能被人類充分認識,所以天象變化引起種種傳說是正常情況。
但閏月的情況和天象變化有所不同,所以閏月的設置在各國雖然有所不同,卻絕少某種閏月兇吉的傳說。
古希臘歷和古猶太歷的閏月多定為閏六月,柬埔寨固定閏四月,緬甸固定閏六月,老撾和泰國固定閏八月,古羅馬則由教皇掌握閏幾月的大權。在中國,自實行定氣方法以來,閏月頻率較高的是四、五、六等月,而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幾乎沒有閏月,閏八月的頻率也很低,在1821年到2020年之間,200年間有74次閏月,其中閏八月6次,最多的閏五月有16次。無論閏幾月,和天災、政治、軍事并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如果翻檢中國災荒記載,可以知道不論平年閏年,不論閏幾月的閏年,幾乎每年都有十幾個災區(qū)受災,閏八月的年頭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災異。至于和自然界沒有直接關系的人事,如政治、軍事等等,和閏月無關,是現(xiàn)代人的常識,自在不言之中。
閏月的道理和置閏的方法,除了天文學家,幾乎沒有人懂得其中奧秘,似乎現(xiàn)代人也沒有必要學習置閏,找一本年歷或皇歷翻翻就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