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笑宇 邵燕祥
幾位自稱“編書匠”的朋友,以“脈望”為名,編了一套《書趣文叢》,在序文中解釋,脈望是一種蠹魚,吃了書中的神仙字化成的;“傳說服了用‘脈望煎的水,便可‘白日飛升?!?/p>
這確是古代讀書人“美麗的幻想”吧,比時下流行的各種營養(yǎng)液靈多了,也便宜多了。
讀書人愛書而及蠹,四十年代有林楮冠《蠹魚集》,八十年代有黃裳《銀魚集》,風格不同,書名命意則一。
讀書人甚至以書蠹自命,倒不一定是自嘲,而是表示一種寢饋其中的志趣。大不同于以書頁磨牙的耗子和官倉里寄食的米蛀蟲也。
人間別有一種人一種志趣,即所謂“祿蠹”。賈寶玉罵賈雨村的時候,捎帶上“一班國賊祿蠹”,但都只是讓別人戳后脊梁,自己從不承認更不敢公然標榜的。
從古以來,“食君之祿”的并不都叫“祿蠹”。唐詩人里,有的“怕做乾坤竊祿人”,有的“邑有流亡愧俸錢”,雖有一官半職,仍是天良未泯。
而傳說蠹魚中的脈望,其命運竟是煎了水讓別人飲之得以白日飛升。這頗有一點近于竊了火來煮自己的肉給別人吃的悲壯。
改寫神話,把“祿蠹”的烏紗之類煎服,亦可有助于得道升天、青云直上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