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 章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有益于健康”已成為人們的常識,越來越多的人為了維護自身的健康而參加體育鍛煉,各種健身俱樂部應運而生,健身器材日漸熱銷。但是最近日本光文社出版的一本題為《運動有害于身體》的書卻提出了相反的觀點。
該書作者——東京大學理學部的加藤邦彥在談到寫這本書的動機時說:
“因運動而產(chǎn)生的‘氧毒越多,人的壽命就越短。這已是生物學方面一個確鑿無疑的事實。另一方面,過度的運動還有可能造成‘猝死。運動既然有這兩條昭然若揭的罪狀。為什么人們還要那樣對之一味褒獎呢?”
所謂“氧毒”即“活性氧”,是指經(jīng)過變形后成為易于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氧分子。這種“氧”會傷害細胞和遺傳因子,被視為老化和致癌的“主犯”。在一般的呼吸狀態(tài)下,有約2%的耗氧量成為活性氧,在劇烈的狀態(tài)下,活性氧的產(chǎn)生量大大增加,從而被加藤邦彥視為縮短壽命的原因。根據(jù)他提供的資料,運動員比一般人的壽命要短6年。
加藤邦彥的觀點遭到了其他一些專家的激烈反對,京都府立醫(yī)大講師吉川敏一就是其中一位。吉川認為:耗氧量決定壽命的說法只適用于動物世界,若將這照搬于處在舒適生活環(huán)境中的人類,則無疑會造成運動不足,甚至導致骨骼和肌肉的退化。吉川還舉例說:一位因糖尿病而只能活到50歲的人,若通過運動改善自己的血糖值,可將壽命延長到80歲。那么即使運動所造成的“氧毒”使他的壽命打了10年折扣,他也還是比不運動多活了20年。即便活性氧增加而造成的壽命縮短是事實,但從體格形成、預防成人病以及松弛心理緊張狀態(tài)等角度考慮,運動仍是必不可少的。
日本厚生省的一份調(diào)查表明:中老年人的HDL(一種不會引起動脈硬化,對人體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隨著每日行走步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愛知縣的一份調(diào)查表明:中老年女性中肩酸、腰痛、便秘、頭痛、失眠等自覺癥狀的出現(xiàn)率與運動習慣的有無成反比。
那么,到底進行什么樣的體育鍛煉,進行到什么樣的程度才為適當呢?
日本國立健康營養(yǎng)研究所的健康增進部長太田壽城建議人們進行那些使人略感氣喘的運動,因為這樣的運動不會產(chǎn)生太多的活性氧。他指出:那些令人大汗淋漓、竭盡全力的運動會引起血壓升高,故應謹慎從事。
具體地說,快走是一種最簡單易行而又安全的運動,運動量以每次10分鐘,每日30分鐘為宜,也就是說,在上下班途中即可完成。但應注意持之以恒,盡可能做到每日不斷,幾個月下來便可看到效果。若有人還是為活性氧的增加而擔心,則可加服維生素C,因為他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
太田還指出:為了預防運動中的猝死:最重要的是事先進行健康檢查,因為猝死者大都有潛在的心臟疾患。包括慢跑在內(nèi)的激烈運動,甚至在贊成運動的一派中間也遭到否定。
有些專家指出:體育鍛煉若一味基于一種“為了健康”的強迫觀念,則會拘泥于完成指標,而形成心理負擔。此外,伴有競爭勝負的緊張性的運動也是危險的,例如高爾夫球場上的猝死往往發(fā)生在往洞穴中擊球的一剎那。
體育運動于人類健康的功過究竟如何,尚有待專家學者們進一步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