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彪
雄山險峰與大自然同生共存。有了大自然,不畏大自然的人隨之誕生。人類用它智慧的大腦和不停求索的精神,把“人”字寫向大自然的每一個角落。征服雄山,是人類征服大自然的極好宣言。
幾乎有山便有了登山者。今天,有兩名熱血青年,不斷地把“人”字寫向世界峰巔。這就是我國青年登山家李致新和王勇峰。
一
在武漢地質(zhì)學(xué)院,王勇峰是中長跑健將,一直保持著1500米和5000米的冠軍頭銜。和他一級的李致新則是他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兩人成了好朋友。
1983年,學(xué)院成立了登山隊,王勇峰和李致新雙雙入選,一起走上了登山這條路。
1984年,他和李致新一起參加中日青年聯(lián)合登山隊,攀登6090米的阿尼瑪青二峰,王勇峰登頂成功,李致新卻因得了感冒,怕發(fā)展成肺氣腫(這在高山上是致命的),中途下撤,護送另一名高山反應(yīng)嚴重的隊員回到了大本營。
攀登阿尼瑪青二峰是中日首次聯(lián)合登山,大獲成功。1985年,中日聯(lián)合登納木那尼峰,登山隊邀請武漢地質(zhì)學(xué)院派6個人參加。按照攀登阿尼瑪青時的排名,王勇峰第一,李致新第六,都可以參加。
地處西藏的納木那尼峰高7694米,是著名的佛教圣山,又是世界上僅存的兩座7000米以上的處女峰之一,是各國登山家非常神往的一座山。能夠攀登納木那尼峰,李致新、王勇峰簡直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可是命中的定數(shù)決定他們與頂峰無緣。
突擊頂峰前,一名日本隊員得了肺氣腫,生命垂危,需及時下撤。李致新被點名護送日本隊員下山,這樣李致新又一次和頂峰絕緣。
這次王勇峰本來是可以登頂?shù)?,但離登頂只有幾十米時,和他結(jié)組的登山隊一位老隊員覺得他是新手,怕他拖累大家,非說他體力不行,不讓他上。
王勇峰沒辦法,只好同意。頂峰就在眼前,雄偉壯麗,兩個月來,他拼死拼活,就是為了踏上頂峰,頂峰上寄托著他全部的光榮與夢想??伤麤]有多少登山經(jīng)驗,不敢一個人上,又覺得這樣被轟下來很丟人,沒臉下山,只能蹲在雪地上,傷心地痛哭。
下山后,大家都責(zé)備那位老隊員自私,認為王勇峰完全有實力登頂??蛇@件事卻成了王勇峰的一個瘡疤,以后許多年,只要別人一提及,他就感到無地自容。
二
中國登山隊根據(jù)李致新、王勇峰在兩次登山中的表現(xiàn),有意要他們到登山隊工作。可登山隊沒有進京名額,只有他們畢業(yè)后分配到北京才行。他倆就聯(lián)系了北京地質(zhì)學(xué)院,準(zhǔn)備畢業(yè)后分到那里,然后再調(diào)登山隊。
他們沒想到武漢地質(zhì)學(xué)院有成立一支正式登山隊的打算,不肯放他們走,分配他們留校在人事部門工作。
李致新王勇峰都是那種不達目的死不罷休的人,好幾個月里,成天泡在院黨委辦公室軟纏硬磨。沒辦法,學(xué)院只好決定放行。
他倆帶著檔案,興高采烈地來到北京地質(zhì)學(xué)院研究生部,可人家又不要了,而且沒什么商量的余地。他倆無顏再吃回頭草——回武漢地質(zhì)學(xué)院,便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兩人整天垂頭喪氣地商量如何糊口度日,李致新想販賣新疆皮大衣,王勇峰決定賣大碗茶。
兩個未來的登山家眼看就要淪為小販時,國家登山隊要攀登庫拉岡日峰,招了他們充當(dāng)協(xié)作人員(即背夫,只管往山上運東西,沒資格登頂),每天有5塊錢的進山補貼。
他倆就這樣在登山隊混了一年多,整天埋頭苦干,誰都可以支使他們,地位跟掃地的差不多。直到1986年底,經(jīng)登山協(xié)會領(lǐng)導(dǎo)曾曙生多方奔走,李致新、王勇峰終于如愿以償,成了登山隊的正式隊員。
三
1988年,李致新、王勇峰參加了中、日、尼三國雙跨珠峰活動,一個北坡,一個南坡。王勇峰那時是個無名小卒,一上山苦活累活搶著干,累得都脫了肛,還是輪不上他登頂,在8300米的高度打住了。
在珠峰北坡的李致新也是豁出性命去干的。他年輕氣盛,初生牛犢不怕虎,在惡劣的天氣里,曾三次獨自一人往各營地運送物資。往8300米運送食品和氧氣那天,李致新與日本、尼泊爾隊員一起上山,剛上了100多米,突然刮起了大風(fēng),浮雪飛揚,氣溫驟降。日本、尼泊爾隊員見勢不好,都撤了回去。李致新覺得8300米可能是他能夠到達的最大高度,再往上就由隊里確定的登頂隊員上了。所以他不肯輕易放棄,于是獨自一人向上攀登。
過了不久他看到有一日本隊員從上面下來,說上面風(fēng)太大非常危險,勸他下撤,李致新對日本隊員的勸告不以為然,決定鋌而走險??斓搅枲I地時,他感到右腳凍得很疼,不久變得麻木了,他并沒太在意。
上到六號營地后,他對自己的勇氣和毅力感到由衷的驕傲,激動興奮之余,竟大膽地脫下羽絨手套拍照,為自己登上8000米以上的新高度留念。只兩分鐘,手指立刻凍麻了。
換來8300米這一新高度的代價是手腳凍傷,接下來的幾天,李致新眼看著手指和腳趾慢慢變黑,手指倒沒什么,腳趾可不一樣,一走路疼得鉆心。
正在這時,北坡總隊長曾曙生用試探的口氣問李致新:“如果你再上山的話,凍傷可能發(fā)展,你是要腳趾還是要登頂?”
李致新一聽“登頂”兩個字,激動得面紅耳赤,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當(dāng)然要……要登頂了。”
李致新被選為登頂隊員。他心里又激動又不安,雖然他成為中國隊隊員兩年了,但登上世界最高峰一直是個可望不可即的夢想。如今這個夢想就要變成現(xiàn)實了,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會有這么好的運氣。
李致新憑著頑強的意志,戰(zhàn)勝了傷痛,終于成功地踏上了頂峰。那矮小的身體站在了地球最高處,心中無比驕傲。他是這次中日尼三國雙跨珠峰活動中唯一登頂?shù)臐h族隊員。
四
登完珠峰不到一個月,李致新、王勇峰的身體還沒完全恢復(fù),便加入中美聯(lián)合登山科學(xué)考察隊,登上了南極最高峰,5140米的文森峰。
這是他倆合作雙雙登頂?shù)牡谝蛔?。由此,王勇峰得出結(jié)論:只要和李致新在一起,他倆就有好運氣。
1990年,隊友孫維琦在梅里雪山遇難。孫維琦的死對他倆打擊很大,他倆第一次感到死是非??膳碌模彩欠浅H菀椎?。不久前,孫維琦還和他們一起吃飯,一起搓麻將,一起神吹海聊,現(xiàn)在卻如此輕易地消失了,沒有告別,沒有遺書,像掉在沙漠上的水滴,一點痕跡不露便消失了。
這是他倆登山以來第一次遇到身邊的人遇難,由此,他們想到了許多以前根本沒想過的事。他們更深刻地理解了雪山,也理解了人的局限。他們登山生涯中的第一個階段由此結(jié)束。他們變得冷靜老練了。
人為什么要登山?這和人為什么要活著一樣既簡單又復(fù)雜,沒有哪個登山家能夠說清楚。而且,這個問題不能多想,想多了就登不上去了。
英國著名登山家馬洛斯是這樣搪塞提問者的:“因為山在那里?!?/p>
這句話等于什么也沒說,但成了名言。這也許是因為它暗示了一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東西—僅僅因為山在那里,所以要去登,這是命中注定的。
五
登上文森峰之后,李致新、王勇峰立下宏愿,要成為最先登上世界五大洲最高峰的中國人。
1991年5月,李致新、王勇峰與三名美國隊員共同攀登北美洲最高峰麥金利峰。麥金利位于美國阿拉斯加,是一座著名的險峰,許多優(yōu)秀的登山家在這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麥金利有17條攀登路線,他們選擇了最難最險的西壁路線,在攀登過程中又遇上了10年來最大的暴風(fēng)雪。與他們同時攀登此山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兩百多名登山者,其中12人在這場暴風(fēng)雪中喪生。中美隊員不畏艱險,在暴風(fēng)雪中連續(xù)奮戰(zhàn),終于幸運地趕上了兩個難得的好天氣,從4900米處向6194米的頂峰沖擊。
西壁路線平均坡度50度左右,有大段60到70度的冰壁,局部地段甚至達到80度,非常險峻。幾天前,兩名意大利人和三名韓國人就在這條路線上滑墜身亡。
這天,李致新、王勇峰連續(xù)攀登了三面200米到300米的冰壁。這是麥金利雪山上最陡峭最危險的一段路,稍不留神,便會葬身萬丈之下,他們攀登這段路完全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去冒險的。爬上這段陡壁后,他們到達6150米處的一個大平臺,看到遠處有幾個亮閃閃的峰尖平地拔起,他們判斷那個最高的峰尖就是頂峰。
所有的危險都被遠遠地甩在身后,大平臺上地勢平整、開闊,很安全,積雪也只到腳腕,但他倆卻感到非常非常累,全身像散了架似的,腿腳已不聽使喚,覺得再也沒有力氣往前走了。
可是,前面那個亮閃閃的峰尖像燃燒的火焰,無可抗拒地吸引著他們這兩個奮不顧身的飛蛾。他們情不自禁地鼓足力氣向著頂峰走去。
再往前走,李致新眼前出現(xiàn)了幻覺,老覺得自己不是在山上而是坐在課堂上,聽老師在上政治課。不管他怎么搖頭,老師都不住嘴。李致新感到很恐懼,不知如何是好。這實際上是極度的疲勞和缺氧導(dǎo)致的,他攀登珠峰都沒累成這樣。他便和王勇峰商量是繼續(xù)登頂還是往下撤,因為他們必須考慮退路。在西壁路線遇難的人大部分都是下山時出的事。
王勇峰也早已累得不行了,下撤的念頭在他心里也轉(zhuǎn)好久了,硬憋著才沒說出口。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接近了頂峰,現(xiàn)在下撤,他實在有些不甘心,可即使這樣,他也不愿用生命換取登頂?shù)某晒ΑKq豫不決。
“先上去再說,管它能不能回來。”王勇峰想了許久,不知為什么突然拿定了主意,嗓音沙啞地說:“要是沒力氣下去,我們可以從平緩的傳統(tǒng)路線下去。先上!”
最后的這段路是此次登山中最最艱難的一段路,兩人的力氣完全耗盡,只靠著毅力,靠著一種偉大的精神,不屈不撓一步一步往前挪。
路依舊很漫長,似乎永遠也走不到頭。
以后,兩人都有些神志不清了,但腳步依然磕磕絆絆地往前邁,這已不是靠著體力,甚至不再是靠著意志和精神,而是像一輛燃料耗盡的汽車,之所以還在行駛,只是靠著慣性,最后一點慣性。
走著走著,王勇峰不知往哪走了,身體轉(zhuǎn)了一圈,再也找不到比這里更高的地方了,他愣了半天,迷惑不解。
“頂峰,我們登頂了!”王勇峰突然醒過悶來,不禁大叫起來。他撲上去抓住李致新的肩膀使勁搖著:“致新,致新,我們登頂了!”李致新被搖醒了,從政治課教室脫身出來,他瞪大眼睛向四周看了看,什么也沒說,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
兩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雖然只登上過1500米的泰山,但他不朽的詩句準(zhǔn)確地表達了站在頂峰上的那種蕩氣回腸的豪邁感。李致新、王勇峰凝神俯瞰腳下那不可思議難以言說的美景,深深陶醉在那種凌駕于一切之上超凡脫俗飄飄欲仙的感覺中。
他們將作為最早從西壁路線登上北美最高峰的中國人而載入史冊。
1993年5月,王勇峰終于實現(xiàn)了多年來朝思暮想的一個愿望,他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不過代價也是相當(dāng)慘痛的,他的雙腳嚴重凍傷,右腳的三個腳趾被截去。王勇峰對他的腳趾毫不在意,那是三個曾踏上過世界之巔的腳趾,它們死而無憾。
到目前為止,這兩位優(yōu)秀的登山家已登上了亞洲、北美洲、南極洲最高峰,這是七大洲最高峰中最難攀登的三座。他們的下一個目標(biāo)是位于阿根廷的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