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華
1984年以來,北京石景山區(qū)古城集貿市場的管理所團支部年年被評為區(qū)、市的先進團支部。但當記者前去采訪時,這個所的團支部書記陳新同志卻不止一次地否定自己團支部的種種“先進”。
違反政策的恰恰是我們自己
古城農貿市場管理所團支部由5個年輕人組成,年齡最大的25歲,最小的只有19歲。中學時代,他們?yōu)樽约涸O想過美好的未來—上大學、搞科研……但誰也沒想到,中學畢業(yè)后攤在他們面前的選擇卻是工商管理所。這960平方米的古城農貿市場猶如一片微型國土,每時每刻都能看到大中國的縮影:農民們手推肩扛、馬拉車裝地向城里涌來。他們不僅帶來了時鮮的蔬菜肉禽,同時也給都市生活帶來了生機。市民們抱著懷疑和欣喜的復雜情緒成為農貿市場討價還價的???。但在市民們眼里,“無商不奸”的老話仍是真理。小販們的東西雖然新鮮,卻總不如國營菜店的蔫蘿卜和爛白菜來得“公平”。
年輕的“市場官員”們也是這樣的眼光。他們雖然進所時間不一,秉性、愛好各異,可在對小販們的認識上卻非常一致:見到個別不法商販坑騙顧客,便認定商販都在偷奸?;?;鄉(xiāng)里來的商販衣服、被子又臟又破,就從心眼里瞧不起他們;商販們一時理解不了政策,只當他們在裝糊涂。于是,“一轟、二趕、三瞪眼”,“以罰代管”,“以權代理”便理所當然地成了他們對待小販們的“法寶”。于是,市場管理所同商販們的關系越來越緊張,有些商販干脆另尋他處。市場冷清了,秩序更亂了。望著空空蕩蕩的售貨大廳,青年們心里真不是滋味。
在團支部會上,青年們第一次認真地思考了自己的職業(yè):“怎樣才能當好一名工商管理員?”他們討論得非常熱烈。這幾年來,因為小販的出現,市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是有目共睹的。商販們是在賺錢,但合法的賺錢并不等于坑人。雖然存在著少數的不法商販,但從全局看,商販們對城鄉(xiāng)間的商品流通、搞活經濟、方便人民生活所起的巨大作用是無法否認的,可我們卻一直用一種可以說是敵對的態(tài)度看待他們。在這里,違反黨的政策的不恰恰是我們自己嗎?
行動跟著思考。團支部號召所有團員“不做市場官,當好勤務員”。這些實實在在的青年人是從實實在在的事情做起的。他們幫助商販拆洗有虱子的被褥,為商販理發(fā)、治病、燒開水,組織商販看電視、下棋,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幫助商販們推銷農副產品……人們吃驚地說:“管理所是管商販的,怎么還給他們捉虱子?……真是八字倒寫了?!?/p>
看來“八”字還真是沒有寫正
過去躲著管理員的商販變了。他們主動協(xié)助管理市場、打掃衛(wèi)生,售貨時熱情周到,自覺遵守各項法規(guī)。古城集貿市場開始活躍了。
但是,當榮譽接踵而來的時候,這個先進團支部也所到了另一種聲音。這聲音中有疑問,甚至還有某種程度的否定。
“你們的經濟效益如何?管理費收了多少?”
“服務和管理不能等同,你們在管理上是怎樣體現先進的?”
人們議論紛紛。在這個時代,人們的思考是多方位的。對一個先進的評價是立體的:不僅看你的好事做了幾火車,還要看好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聽你的口號多么動人,要看這口號能引出多少實事來。
團支部會上,團員們也從另一個角度來衡量自己:雖說商販們感謝青年人的服務,但還是不安心,因為這里貨源不足,買主有限,300多個攤位有時一半是空的,這當然影響了管理費的收入,過去的大量無償性服務使真正的管理工作量減少,甚至變“以罰代管”為“以情代管”。
團員們走出封閉的小天地。他們在參觀北京市最大的農貿市場北太平莊農貿市場后,受到了強烈的震動。這個市場發(fā)展迅速,不僅建設得有條有理,管理工作也正向著系統(tǒng)化,科學化發(fā)展;不僅成了北京市最大的農副產品銷售點,而且還建立了相應的批發(fā)市場,商販們也漸漸走向專業(yè)化??吹睫r貿市場有這樣大的發(fā)展前景,青年們既感到意外,也感到緊迫。他們得出結論:單純的服務會走到不講經濟效益的老路上去,同樣留不住商販。服務只是促進管理的手段,但不是目的。一個工商管理員的職責就是要想盡辦法,讓黨的搞活經濟的政策落到實處,讓市場高度繁榮,商販合法受益,給市民生活帶來最大方便。
目標:一潭活水
前面的路拓寬了。團員們馬上就感到了知識上的差距。他們捧起了大部頭的經濟學,潛心進行經驗總結。團支部幾次召開研討會,探討現代管理的奧秘。他們考慮到古城地方偏僻,離火車站較遠的特點,找出了貨源不足是這里的最大劣勢。于是,在所長的支持下,團支部開始建立信息網,收集報刊和廣播的各種商品信息,先后與北方200多個縣市取得了聯(lián)系,并為這些縣市的專業(yè)戶和批發(fā)商提供北京市場的需求行情,以便征尋到更廣泛的貨源。每天市場開始營業(yè)時,商販們都能從市場的有線廣播中聽到當時各類蔬菜的牌價、行情,還可以了解到將來行情的變化。今年春節(jié)以前,團支部了解到北京市場牛羊肉供應不足的情況,他們及時協(xié)助商販與外地聯(lián)系,使1500多公斤牛羊肉及時運到,批發(fā)給商販后,不到20天便銷售一空。今春以來,由于貨源充足,攤位利用率提高,管理費的收入直線上升。
后來,團支部又嘗試一種新的管理方法成立“商販協(xié)會”,商販們進城做生意,在小生產意識支配下,大多小本經營,許多人感到既跑貨源又賣貨,勢單力薄,小打小鬧,生意上大多無什么起色。于是,在商販們中萌發(fā)了一種自愿聯(lián)合的趨勢。團支部發(fā)現這個苗頭后,就把商販中有威信的人找來商量。商販們聽了團支部的主意,拍手稱是。協(xié)會成立了。
今年3月,北京市場黃瓜奇缺,價格高達3.80元一公斤。商販協(xié)會當即派專人跑貨源,一次運來幾千公斤,批發(fā)給協(xié)會成員。批發(fā)價每公斤1.60元零售價2.40元。當顧客紛紛涌來時,其他商販坐不住了,他們說:“感情組織起來是對買賣有好處啊?!?/p>
結果是,過去盡管服務周到,商販們因為賺不到錢,還是安不下心來。見到商販協(xié)會的作用,管理所對他們生意上的幫助,商販們紛紛加入進來。外面的商販也慕名而來,300多個固定攤位爆滿了、只好又增加100多個地攤,但還是供不應求。團支部便又在附近幫商販開辟了一個臨時批發(fā)市場,使古城農貿市場成了一股名副其實的有源活水。
隨著城市經濟改革的逐步深入,古城地區(qū)又建立了大小十幾個集貿市場,競爭便日益激烈起來,激烈的競爭既向管理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使管理所的團員青年認識到一個道理:“先進”只有不斷地否定自己、超越自己,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
(題圖:李恒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