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尚仁
姜丕之同志選編的《黑格爾哲學論叢》,編入我國立國以來在報刊上發(fā)表過的研究黑格爾哲學的論文三十篇,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新中國研究黑格爾哲學的狀況。
我國學術界研究黑格爾哲學已有較長的歷史,無論是解放前后,對外國哲學家的研究,除了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以外,黑格爾哲學當推首位。
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是在本世紀初傳入我國的。解放前,我國翻譯出版黑格爾本人的著作極少,大概只有《歷史哲學》出過兩種譯本,其余多系國外黑格爾研究著作的譯介。但解放前全國主要報刊發(fā)表的有關黑格爾哲學的文章卻不少。僅據(jù)三十年代的統(tǒng)計,十年間就有六十七篇。如果按《黑格爾哲學論叢》附錄的一九五一至一九八一年關于黑格爾哲學論文索引計算,減去動亂的十年,二十年間發(fā)表的論文計一百四十篇,十年的平均數(shù)是和三十年代發(fā)表的論文總數(shù)相差無幾的。可見我國對黑格爾哲學的研究,是有相當?shù)臍v史基礎的。
建國以來,特別著重于研究黑格爾哲學的基礎工作,即努力翻譯出版黑格爾本人的著作。到目前為止,黑格爾的《精神現(xiàn)象學》、《邏輯學》(通稱《大邏輯》)、《哲學全書》第一編《邏輯學》(通稱《小邏輯》)、第二編《自然哲學》、第三編《精神哲學》、《法哲學原理》、《歷史哲學》、《美學》、《哲學史講演錄》、《黑格爾政治著作選》,還有部分通信等,都已翻譯出版或即將出版。以上譯著,占全部黑格爾著作的百分之六十二。這已經(jīng)為出版中譯本《黑格爾全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與解放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從文章方面來看,解放后至六十年代中期以前,側(cè)重于介紹黑格爾哲學思想內(nèi)容的文章較多。這對于開展黑格爾哲學的研究來說是完全必要的。介紹其實是力圖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對黑格爾哲學重新審察,總是和評價結(jié)合著。在學術討論方面,從六十年代起,曾比較集中地討論過黑格爾關于思維和存在同一性的理論。
但是,這段期間的研究工作,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訓。在過去的哲學史研究中,存在著以哲學家的世界觀和政治立場決定評價的片面性。黑格爾的世界觀是唯心主義的,政治立場又被斯大林錯誤地定為是德國貴族對法國革命的反動,這樣一來,對黑格爾哲學的評價就難免有失于過多地否定的偏頗。事實說明,對于歷史上的哲學家,特別是象黑格爾這樣的辯證法大師,如果自己沒有掌握辯證法,而是用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去對待,那是不可能作出正確評價的。
近幾年來,黑格爾哲學的研究又出現(xiàn)了方興未艾的景象,無論廣度還是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除了老一輩研究黑格爾哲學的知名學者外,又涌現(xiàn)了一批中、青年研究工作者。
對黑格爾哲學的研究,以往比較偏重于概括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從中吸取了那些“合理內(nèi)核”。結(jié)果,在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同時,卻在某些方面限制了人們的眼界,使人們未能充分注意從總體上全面地研究黑格爾的全部學說,因而也不能真正說明黑格爾哲學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來源之一的重要地位。這種狀況,在近年來的研究中已經(jīng)開始有所改變了。例如,以往人們沒有充分注意到的黑格爾的勞動觀點、異化理論、實踐學說、美學思想,以及歷史唯物主義的萌芽等,都成了人們?nèi)找骊P注的問題。研究這些問題,則著重于說明黑格爾的思想與早期馬克思的學說的關系,從而更能科學地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chǎn)生。在過去研究的基礎上,現(xiàn)在人們也開始注意深入考察黑格爾哲學中的一個個概念,如“反思”、“實體”、“揚棄”等概念,都有專文作分析。黑格爾哲學中難度較大的范疇學說,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與此同時,黑格爾哲學體系與方法的矛盾問題再次提了出來,發(fā)表了新的見解,開展了討論。還有,對黑格爾的自然哲學,過去因為沒有中譯本,人們是比較陌生的,現(xiàn)在隨著中譯本的問世,這方面也開始引起人們的興趣。
總的來看,近年來黑格爾哲學的研究,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全面展開的勢頭。對于這樣一個哲學史上建立了最為龐大的哲學體系的哲學家,如果不對其體系的各個方面都作出深入的考察,僅在某些方面去研究,是難于取得真正成果的。因此,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勢頭,應當說是真正科學研究的開端,是令人鼓舞的可喜現(xiàn)象。
自從黑格爾的哲學思想傳入我國以來,我國理論界對其研究一直經(jīng)久不衰,而且愈來愈發(fā)展,其根本原因,我們只能從黑格爾哲學所體現(xiàn)的基本精神及其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系中去尋找。
研究黑格爾哲學,首先應有一個正確的基本評價為總的指導。過去我們在這方面不甚明確,由于“左”的傾向在哲學史研究中的影響,對黑格爾哲學一直未能形成正確的基本評價。比如,有的哲學史書籍引證恩格斯說的:“黑格爾本人,雖然在他的著作中相當頻繁地爆發(fā)出革命的怒火,但是總的說來似乎更傾向于保守的方面”。(《馬恩選集》第四卷,第216頁)便認為黑格爾哲學的基本傾向是保守的,處處著眼于批判和否定。其實,恩格斯在這里指的是,黑格爾逝世以后,黑格爾學派發(fā)生了分化,右翼抓住黑格爾體系的保守方面,這樣對待黑格爾哲學是錯誤的。恩格斯說“似乎更傾向于保守的方面”,正是提醒人們注意不要陷入這種誤解。有的哲學史書籍肯定了黑格爾哲學包含內(nèi)在矛盾,即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保守性的一面,也就滿足于在每一個問題上指出這種兩面性,對于那一方面占主導地位則避而不談。這樣一些基本評價都妨礙著我們對黑格爾哲學的深入研究。
其實,應以什么樣的基本態(tài)度來研究黑格爾哲學,恩格斯是說得很明確的:“人們只要不是無謂地停留在它們(按:指體系的強制性結(jié)構(gòu))面前,而是深入到大廈里面去,那就會發(fā)現(xiàn)無數(shù)的珍寶,這些珍寶就是在今天也還具有充分的價值?!?同上,第215頁)誠然,珍寶只有去挖掘才能發(fā)現(xiàn),挖掘到的現(xiàn)成的東西也還不一定是珍寶,還需要清理和冶煉,才能現(xiàn)出珍寶并使其發(fā)揮價值的作用。而要做到這一切,卻首先要求我們要做一個探寶者。只有以一個探寶者的態(tài)度去對待黑格爾哲學,才能對它作出科學的研究,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中有重要價值的珍寶。我們許多同志現(xiàn)在正在取這種態(tài)度,因而展望未來,對黑格爾哲學的研究必將沖破以往的許多限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對黑格爾哲學的總的評價,首先碰到的是如何看待黑格爾哲學體系的問題。黑格爾的體系是保守的,這已成定論。但由此人們卻往往忽視了黑格爾體系觀上的重要的合理思想。近年來,哲學界討論哲學體系的改革問題,使人們不得不思考如何確定哲學體系的出發(fā)點,建立哲學體系應遵循什么理論原則,體系中各方面內(nèi)容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等問題。人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借鑒黑格爾的體系。黑格爾的哲學體系從一個最簡單、最普遍、最抽象的范疇出發(fā),在邏輯發(fā)展中展現(xiàn)抽象范疇包含的豐富的具體內(nèi)容,內(nèi)容的展開貫徹歷史與邏輯統(tǒng)一的原則,并使思維過程、自然過程和歷史過程形成統(tǒng)一的過程。這樣一些高屋建瓴把握哲學體系的深刻思想,經(jīng)過改造,對我們改革哲學體系,建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來說,顯然是有重要意義的。黑格爾哲學體系的保守性,是指強制性結(jié)構(gòu)和最終結(jié)論而言的,決不能將這個錯誤和體系觀上的合理思想混為一談。提出黑格爾的體系觀問題來進行深入研究,應是一個有重要現(xiàn)實理論意義的新課題。
黑格爾的哲學體系包括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三大部分,每一部分中也都還有無數(shù)珍寶待我們?nèi)ネ诰颉?/p>
邏輯學是人們一直在致力開采的寶藏。在這個領域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探討。已經(jīng)開始的對一個一個重要范疇的研究;對范疇體系的研究;對本體論、認識論、邏輯學統(tǒng)一問題的研究等等,都需要繼續(xù)深入下去。研究這些問題,又將會發(fā)現(xiàn)新的方面,從而進一步擴大研究范圍,取得更大的成果。
自然哲學基本上還是一個未經(jīng)開采的礦藏。在這個領域,恩格斯曾經(jīng)說過黑格爾遠落后于康德。的確,自然哲學的前提是唯心主義的,對自然界整體的理解是違反辯證法的,在局部問題上也有許多錯誤觀點。但是,其中關于高級運動形式和低級運動形式的辯證關系的觀點;關于批判自然研究中片面經(jīng)驗論和片面分析方法,強調(diào)從理論上概括經(jīng)驗材料的重要性并力圖系統(tǒng)化這些材料的觀點;關于自然界是日益復雜化的有規(guī)律的自然現(xiàn)象的系統(tǒng)的觀點等等,其積極意義是否定不了的。恩格斯指出:“黑格爾——他對自然科學的……概括和合理的分類是比一切唯物主義(按:指庸俗唯物主義)的胡說八道合在一起還更偉大的成就?!?《自然辯證法》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一年版,第182頁)今天,我們在哲學上也正面臨概括當代自然科學新成果的繁重任務,在這方面,黑格爾的自然哲學也不無借鑒意義。對于自然哲學,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深入探索,將會有新的收獲。不過,這方面的工作過去的基礎較差,可能更加艱苦一些。
對于黑格爾的歷史哲學,過去也是重視不夠的。長期以來,人們評價哲學史上的一種觀點,習慣于首先找一段經(jīng)典著作的論述為基調(diào),而對經(jīng)典著作的論述又往往用自己的判斷去作片面的理解,結(jié)果是自己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框框,造成研究問題時的片面性。對歷史哲學,過去人們就常囿于列寧說的:“一般說來,歷史哲學所提供的東西非常之少……黑格爾在這里則已經(jīng)老朽不堪,成了古董。”(《列寧全集》第三十八卷,第351頁)因而往往評價較低。其實,列寧決沒有貶低黑格爾歷史哲學的意義。他接著說:“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正是在這里,正是在這個領域中,在這門科學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向前邁了最大的一步?!?同上)只要我們聯(lián)系恩格斯說的:“如果不是先有德國哲學,特別是黑格爾哲學,那末德國科學社會主義,即過去從來沒有過的唯一的科學社會主義,就決不能創(chuàng)立?!?《馬恩選集》第二卷,第300頁)那就不難理解,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所提供的東西之所以現(xiàn)在看起來非常之少,正是因為它原來提供了非常之多,成為馬克思創(chuàng)立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的思想來源。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繼承了這一份珍貴的思想資料,創(chuàng)立了科學的唯物史觀。在此之后,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和唯物史觀相比,當然就成了老朽不堪的古董了。然而,這里卻恰恰告訴我們,為了科學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更應當深入到它由之出發(fā)的思想來源中去。這樣,其中的珍寶,也就會正因為它是古董而在今天顯得更有價值。在這個領域中,黑格爾關于自然環(huán)境是“世界歷史的地理基礎”的觀點;關于人在勞動中使用工具去克服自然界對自身的限制的觀點;關于時代、普通群眾、英雄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及它們之間的辯證關系的觀點;關于法律、政治、經(jīng)濟、道德、哲學、宗教、美學等等方面的觀點,都還有待我們更深入地研究和改造。
展望研究黑格爾哲學的前景,將形成對黑格爾哲學作全面地、系統(tǒng)地研究的可喜景象。黑格爾為人類認識史提供了可貴的辯證法的“合理內(nèi)核”,我們現(xiàn)在的任務是掌握這個“合理內(nèi)核”,回過頭來研究黑格爾哲學。研究黑格爾哲學的方法,就在黑格爾哲學之中,當然需要改造,而這正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史工作者的工作。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稿于昆明
(《黑格爾哲學論叢》,姜丕之選編,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八月第一版,2.0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