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意
盛唐詩文
王之渙(688—742),字季陵,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唐邊塞詩人。官文安縣尉。主要作品有《登鸛雀樓》《涼州詞》。
王昌齡(約698—約花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屬陜西)人。唐邊塞詩人。歷任江寧丞等職。有《王昌齡集》。主要作品有《從軍行》《出塞》《芙蓉樓送辛漸》《長信秋詞》等。
李頎(690—751),東川(今四川三臺)人。唐邊塞詩人。曾任新鄉(xiāng)縣尉。有《李頎詩集》。主要作品有《古從軍行》《塞下曲》《送陳章甫》《送魏萬之京》等。
崔顥(?—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邊塞詩人。有《崔顥集》。主要作品有《黃鶴樓》《長干曲》等。
王翰(?—?),字子羽,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邊塞詩人。官仙州別駕。有集已佚。主要作品有《涼州詞》。
常建(?—?),長安(今屬陜西)人。唐邊塞詩人。曾任盱眙尉。有《常建集》。主要作品有《塞上曲》《塞下曲》《古意》《破山寺后禪院》等。
高適(約706—765),字達夫,德州篠(今河北景縣)人。唐邊塞詩人。歷任散騎常侍等職。有《高常侍集》。主要作品有《燕歌行》《營州歌》《別董大》《封丘作》等。
岑參(約714—770),南陽(今屬河南)入。官至嘉州刺史。有《岑嘉州詩集》。主要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磧中作》等。
王維(約701—約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唐田園詩人。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有《王右丞集》。主要作品有《山居秋瞑》《終南山》《觀獵》《使至塞上》《鳥鳴》《鹿柴》《相思》《少年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等。
孟浩然(約689—約740),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唐田園詩人。有《孟浩然集》。主要作品有《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過故人莊》《夏日南亭懷辛大》《宿建德江》《春曉》等。
儲光羲(707—約760),衰州(今屬山東)人,一說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人。唐田園詩人。官監(jiān)察御史。有《儲光羲詩》。主要作品有《田家雜興》《釣魚灣》等。
李白(701一76幻,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生于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蘇聯(lián)吉爾吉斯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唐大詩人。其詩作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對我國詩歌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曾供奉翰林。有《李太白集》。主要作品有《古風(fēng)》《蜀道難》《梁甫吟》《將進酒》《長干行》《靜夜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行路難》《丁都護歌》《夢游天姥吟留別》《金陵酒肆留別》《望天門山》《答五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獨坐敬亭山》《月下獨酌》《贈汪倫》《早發(fā)白帝城》《望廬山瀑布》《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等。
杜甫(712一770),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屬河南)。唐大詩人。其詩作是《詩經(jīng)》以來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高峰,對我國詩歌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歷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等職,世稱杜工部。有《杜工部集》。主要作品有《兵車行》《麗人行》《望岳》《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月夜》《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秋興》《白帝》《登高》《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高都護馬行》《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乾元中寓同谷縣作歌七首》《詠懷古跡五首》等。
(題圖:董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