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意
中唐詩文
元結(jié)(719—772),字次山,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文學(xué)家。官道州刺史。有《元次山集》。主要作品有《貧婦詞》、《春林行》、《賊退示官吏》等。
顧況(約725—814),字甫翁,蘇州海鹽(今屬浙江)人。詩人。官著作郎。有《華陽集》。主要作品有《囝》、《悲歌》、《行路難》等。
韋應(yīng)物(737—786后),京兆長安(今屬陜西)人。詩人。歷任蘇州刺史等職,世稱韋蘇州。有《韋蘇州集》。主要作品有《滁州西澗》、《自鞏洛舟行人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觀田家》、《寄李儋元錫》等。
盧綸(748—約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jì))人。詩人。歷任檢校部郎中等職。有《盧綸集》。主要作品有《塞下曲》、《晚次鄂州》等。
李益(748—約827),字君虞,隴西姑藏(今甘肅武威)人。詩人。官至吏部尚書。有《李益集》。主要作品有《塞下曲》、《聽曉角》、《夜上受降城聞笛》、《從軍北征》、《過五原胡飲馬泉》、《喜見外弟又言別》等。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詩人,新樂府運(yùn)動倡導(dǎo)者之一。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有《元氏長慶集》。主要作品有《連昌宮詞》、《田家詞》、《織婦詞》等。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遷居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詩人,新樂府運(yùn)動倡導(dǎo)者之一。歷任杭州刺史等職。有《白氏長慶集》。主要作品有《秦中吟》、《新樂府》、《賦得古原草送別》、《觀刈麥》、《宿紫閣山北村》、《采地黃者》、《暮江吟》、《向劉十九》、《琵琶行》、《錢塘湖春行》、《長恨歌》等。
張藉(約767—830),字文昌,祖籍吳郡(治今江蘇蘇州)。詩人。歷任國子司業(yè)等職。有《張司業(yè)集》。主要作品有《野老歌》、《山頭鹿》、《夜行漁家》、《秋思》、《征婦怨》等。
王建(約767—830),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詩人。官陜州司馬。有《王司馬集》。主要作品有《水夫謠》、《田家行》、《羽林行》、《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等。
李紳(772—846),字公垂,無錫(今屬江蘇)人。詩人。武宗時拜相,出為淮南節(jié)度使。主要作品有《憫農(nóng)》等。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詩人。任溧陽縣尉。有《孟東野詩集》。主要作品有《游子吟》、《秋夕貧居述懷》、《秋懷》、《洛橋晚望》等。
賈島(779—843),字閬仙,一作浪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詩人。曾任長江主薄。有《長江集》。主要作品有《題李凝幽居》、《劍客》、《尋隱者不遇》、《憶江上吳處士》等。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yùn)動的倡導(dǎo)者。曾任吏部侍郎等職。卒謚文,世稱韓文公,又稱韓昌黎。有《昌黎先生集》。主要作品有《宿曾江口示侄孫湘》、《調(diào)張籍》、《山石》、《八月十五日夜贈張功曹》、《石鼓歌》《原道》、《原毀》、《師說》、《進(jìn)學(xué)解》、《雜說》、《答李翊書》、《送孟東野序》、《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銘》、《送李愿歸盤谷序》《張中丞傳后序》等。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xùn)|解(今山西運(yùn)城解州)人。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同為古文運(yùn)動的倡導(dǎo)者。曾任柳州刺史等職。世稱柳柳州,又稱柳河?xùn)|。有《柳河?xùn)|先生集》。主要作品有《江雪》、《田家》《行路難》、《漁翁》、《籠鷹詞》、《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三戒》、《永州八記》、《段太尉逸事狀》、《捕蛇者說》、《種樹郭橐駝傳》、《愚溪詩序》等。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歷任連州刺史等職。有《劉夢得集》。主要作品有《竹枝詞》、《秋詞》、《石頭城》、《烏衣巷》、《西塞山懷古》、《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再游玄都觀絕句》、《陋室銘》等。
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陽西)人。詩人。官奉禮郎。有《昌谷集》。主要作品有《雁門太守行》、《南園詩》、《金銅仙人辭漢歌》、《老夫采玉歌》、《致酒行》、《李憑箜篌引》、《夢天》、《天上謠》、《蘇小小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