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開先
紅薯,四川叫紅苕,北京叫白薯,山東叫地瓜,福建、浙江叫番薯或金薯,河南、陜西叫紅薯,臺灣叫甘薯,江蘇、天津則多稱山芋。
紅薯祖籍美洲。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后(1492年左右)才逐漸廣布世界各地。我國約在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始由東南亞傳入廣東、福建等地。據(jù)知,最早引種來我國的是廣東人陳益,他于1580年將其引之東莞;其次是林懷蘭醫(yī)生由越南引入種子廣東電白縣,至今電白縣霞洞鄉(xiāng)還有“番薯林公廟”。但功績最大的當屬福建長樂縣人陳振龍。他于1593年到菲律賓經商,看到當?shù)亍爸焓肀灰埃炜扇恪?,決意引種回國。當時西班牙占領者嚴禁薯種出國,陳氏用重金向私人購買了幾尺薯藤,悄悄纏繞在航船的繩纜上,躲過了關卡檢查,歷七天航程才偷運成功。后在其子陳經倫及福建巡檢金學曾的支持下試種推廣。多虧紅薯顯奇功,使福建人民比較容易地度過了1594年的特大旱荒,陳氏父子的功績,深得后人敬仰。郭沫若為紀念他們的貢獻,在1963年專門寫過一闋《滿江紅》詞,題為:“紀念紅薯傳入中國三百七十周年”。
明末著名農學家徐光啟認為紅薯有“十三勝”,極力倡導種植紅薯。但直到乾隆五十一年(1780),清政府始明令全國大面積推廣。目前我國二十多個省區(qū)都有種植,已成為世界上產薯最多的國家。
不過往昔紅薯常被視作非窮不吃的下品食物,或竟看作是低廉的飼料,其實,這可是“歷史的誤會”哩!
根據(jù)研究,紅薯是種糧菜兼用、老少咸宜,且是營養(yǎng)最平衡的食品之一。按照營養(yǎng)學分析,它每百克的可食部分,約可產生熱量127仟卡;含蛋白質2.3克;脂肪0.2克,糖29克;鈣18毫克;磷20克;鐵0.4毫克,胡羅卜素1.31毫克;維生素B10.12毫克,維生素B20.04毫克,尼克酸0.5毫克;維生素C30毫克……看來,人體所需的基本營養(yǎng)成分是比較齊全的。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面粉所缺的胡羅h索和維生素C,米中所缺的鐵、鈣、胡羅卜素及維生素C,紅薯中都比較豐富,這在蔬菜較少的冬春,紅薯作為多種營養(yǎng)索的補給來源是不容忽視的。所以一些科學家力主“多加食用”。有的還認為紅薯葉也是一種值得提倡食用的深綠色葉菜。
資料表明,紅薯中所含食物性纖維的總量約達百分之七、八,這些纖維不能為消化道消化吸收,排出時可吸附大量水分,有促進排泄、預防便秘的效果。而且能夠降低血糖、預防結腸癌。
紅薯另一可貴之處是,它為堿度較高的保健食品。我們知道,人體的內環(huán)境所以能保持穩(wěn)定,一個重要原因是血液能保持酸堿度的平衡。日常動物性食品除牛奶外,大多為酸性;米、面、豌豆、玉米等電呈酸性反應。可紅薯卻可作為“生理堿性食品”,用來調整米面肉類的“生理酸性”,減輕人體代謝的負擔。其辦法就是讓米、面和紅薯配合混食。
近來,美國墨西哥大學史華滋教授認為,紅薯內還含有某些類似女性荷爾蒙的物質,所以常吃紅薯可以增加女性體內少量荷爾蒙,并對皮膚有益。
此外,《本草綱目》認為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金薯傳習錄》則說它可治“痢疾下血、濕熱黃疸、遺精濁淋、血虛經亂、小兒疳積”,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紅薯中的糖分主要是麥芽糖和葡萄糖,所以“味果甘平”。若貯存若干天數(shù)再吃,麥芽糖含量增多,甜味雋永,不少人喜歡細嚼品嘗,算作一種“口?!?。不過,“好吃莫過飽”。由于紅薯中含有氧化酶和粗纖維,可產生較多的二氧化碳氣,使人腹脹,打嗝,加以能刺激胃酸分泌,還可出現(xiàn)“燒心”、反酸;糖分過多會在腸腔滯留發(fā)酵,也會令人腹中不適,這些都告訴我們;不可貪食!
飲食和疲
如果你早飯吃得很少,或者干脆不吃,恐怕不到中午早就感到疲勞了,這是血糖下降的結果。血糖是人體和大腦賴以工作的能源,因此早餐不能忽視。國外有人主張早上吃含糖低而蛋白商的食物,以保證向身體源源不斷地提供血糖。另外,用不斷吃零食的辦法也不能代替一頓好的早餐,相反,它反而會使情緒很快低落下來??傊绮统院?、吃飽,是保證精力旺盛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