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盛等
廿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農(nóng)村一個土生土長的莊稼漢,堅持業(yè)余自學12年,考取了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實習研究員。
他,就是江蘇省建湖縣草埝公社上崗大隊27歲的社員皋宇飆。他只有初中畢業(yè)的學歷,一面堅持參加集體生產(chǎn)勞動,一面自學了大學哲學專業(yè)的全部課程和英、日、俄三門外語。12年來,他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只要一趴在書上,就象勞動時拉水泥船的纖索一樣,躬下身軀埋著頭,走在艱難曲折的纖道上……
纖索系著他的理想和希望。他成功的秘訣何在?
“誰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就必須拉緊自己生命的纖索?!彼?,就是這么走過來的……
一
有些青年埋怨自己命運坎坷,總希圖自己的自學成才的道路一帆風順。
可皋宇飆呢?他的自學正是從命運把他這葉小舟擱淺在沙灘上的時候開始的……
十年前的一天,灰蒙蒙的蒼穹飛舞著鵝毛大雪。一條沉重的纖索,緊勒著一個小青年的肩膀;一雙破膠鞋,在河邊纖道上留下一個個深深的腳印。17歲的皋宇飆彎腰弓背,濃黑的眉睫上結著冰花,汗珠滴在白雪上,手臂機械地晃動著?;沽嗽倥榔饋恚粗淼牧?,緊緊拉著肩頭的纖索,心里默默地哼著號子:“我要上學!嗨??!我要讀書!嗨唷……”
這是一幅催人淚下的畫面。他從來到人間,一直沐浴著黨的陽光,愛讀書,肯學習,天資聰明,也有過金色的理想和夢。然而,僅僅因為他出生前的十多年,祖父給當?shù)赝练诉\糧被我地方政府鎮(zhèn)壓了,1968年初中畢業(yè)后,15歲的皋宇飆就被迫挑著小小行李卷,回到家鄉(xiāng)接受勞動“改造”,蒙受著人生的屈辱。
“我一定得干出成績來,讓人瞧瞧我是個有用的人?!本髲姷母抻铒j決心用汗水來換取做人的資格。割麥子,別人割一垅,他割一垅半;薅麥茬地棉花,大人一天薅1畝,他薅3畝多。手上的血泡破了一個又一個,老繭脫了一層又一層。冬天罱泥是最重的活,小孩從不參加,誰也不要他同在一船。他就拿了父親的罱子,獨自撐一條水泥船。風大穩(wěn)不住船,他就將纖索一頭拴在岸上,撐到有泥的地方再拴住船。天寒地凍,提出水的罱篙一會兒結上層冰,滑得抓不住,他就用稻草裹著罱篙,手凍得鉆心的痛。上午罱滿一船,下午又一個人逆風撐到2里外,戽到地頭的泥池里。這一下,人們驚嘆了,佩服了,隊長把他作為“罱泥手”編到隊里勞力最強的一個班。
皋宇飆感到了做人的自豪和歡樂,但他并不滿足于這一點,總覺得生活中還缺少什么。是的,人除了求生存和溫飽,還要求發(fā)展。他愛自己的故鄉(xiāng),想用自己過剩的精力為隊里多做一點好事:看到家鄉(xiāng)缺醫(yī)少藥,他就自學中醫(yī),給群眾看點小病??墒牵斔埱髤⒓印凹t醫(yī)班”培訓時,卻被粗暴地拒絕了。他又自學起柴油機知識,想當個柴油機手,然而這也不讓他插手。他不甘心,想?yún)④姡墒沁B體檢的資格也沒有。……他象一股清流,到處受堵;他象一葉小舟,被命運鄙夷地拋在沙灘上。
這太使人傷心了。他常常站在茅屋前長嘆:“我的命怎么這么苦?”“難道就這樣算了嗎?難道成天就只
滿足吃飯、干活?”“哪個有志青年不想有新貢獻?世上就唯獨沒有我走的路嗎?”……頭上,滿天繁星眨著眼,默不作聲;身旁,風吹樹葉沙沙響,不知所云;眼前,串場河水發(fā)出不平的嗚咽……他陷入了痛苦的思索:“我為什么不先探索命運呢?”
皋宇飆帶著幾分農(nóng)民的執(zhí)拗,要去探索人的價值和實現(xiàn)價值的道路。偶然間,艾思奇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書打開了他的心扉:“啊,多么神奇的世界!”他象是在寂死的荒漠中發(fā)現(xiàn)一片生命的綠洲,凄涼的迷霧中得到了探索人生和世界的一支支火炬?!皠e的不讓學,我就自學哲學,去探索真理”!
他,就是這樣選定了學習的目標。
求知的烈火,在他的胸中燃燒著,他感到初中文化程度太低,許多哲學觀點和名詞難以理解,心里騰起一股熱望:如果能上高中多讀點書,自學就更有基礎了……于是,他跑到射陽縣找在一個中學當校長的舅舅幫忙。那年月,政治運動正搞得人人自危,舅舅那敢收他?他往返一百多里,一趟又一趟,苦苦哀求。舅舅火了:“象你這樣出身的人,學社會科學太危險。你死了這條心吧!”心,怎么能死呢?他拿刀割破手指,當即寫下血書:“堅決要求學習……”
淋淋鮮血,使舅舅的心動了:“只要生產(chǎn)隊肯讓你來,我就想法收你?!?/p>
他沒有別的辦法,只有用自己的行動來贏得隊里的同情和支持。這次,隊里急需從100多里外拉回一船糞。眼下就過春節(jié)了,又是大風雪,誰去呢?隊長正犯愁,皋宇飆霍地站到了面前:“我去!”
……皋宇飆緊拉著纖索,時而爬上高高的堤岸,時而穿過亂草荊叢,這坎坷不平的纖道啊,不正是他人生之路、自學之路嗎?他這哪是在風雪中拉纖,明明是在逆境中和命運搏斗,要把生命之舟拉出險灘??!老隊長終于感動了:“好小伙,你要上學,就去吧!”
二
當希望之燈突然在眼前熄滅,生命之舟猛地撞在現(xiàn)實之礁上的時候……
皋宇飆蘇醒過來,掙扎著站起,撥正航向,以更大的毅力從頭開始……
1973年的夏天,在北上的列車上,皋宇飆一邊吃著炒面,一邊看著北京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的信。信,他早背得了,說他的論文已轉到北京大學哲學系,“希望你能來北京大學聯(lián)系”。這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自己的論文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興許能在北大進修深造哩?!男谋涣熊嚀u晃得更激動、更興奮了……
他想起在射陽縣插班讀高中的一年,是怎樣拼命地讀書啊。去年底畢業(yè)了,他不敢奢求能“推薦”上大學,但心里想:“只要我發(fā)憤自學,搞出點名堂,還怕不能上學深造?”他根據(jù)手頭的資料,擬了個寫作計劃。縣城里有學校、書店、圖書館,比在農(nóng)村自學的條件好多了,他就在射陽縣化肥廠當了臨時工。白天勞動,晚上自學。干半個月的活掙來全月的生活費,就一碗開水、幾個燒餅,從早上6點多鐘學到深夜2點多鐘。在借來的這間小屋里,掀開被褥,床板就是桌子。整整奮戰(zhàn)了3個月,終于寫成了15萬字的《中國先秦哲學史概論》初稿,寄到北京有關單位征求意見,期待著命運中的突變……
他想起收到回信的時候,手顫抖了,淚水滴落在信箋上。為了湊夠路費,他一天干兩個班的活,又把家里的全部雞蛋賣了幾塊錢,背上一袋炒面,興沖沖搭上了這列火車。
“這是夢么!”他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北京大學一位老同志對他的論文作了較好評價和熱情鼓勵,希望他能來北大進修。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一提到要由當?shù)氐纳纭㈥牎巴扑]”,他茫然了,臉上的紅暈迅速消失。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被推薦。他曾為別人“推薦”代寫過幾次答卷,可從來沒有人提及他。他如實地說明自己的一切情況和遭遇,希望能感動對方直接收留他。對方確實感動了,可長嘆一聲說:“眼下,象你這樣家庭有歷史問題的,就是被推薦來了也要被送回去的。”他徹底失望了,眼前一黑,自己這只不幸的小舟猛地撞擊在礁石上……
人生的路啊,怎么這么狹窄!皋宇飆不知道自己是怎樣上了這歸去的列車,只覺得頭重腳輕,一陣陣昏眩。失血的臉緊貼著車窗,失神的眼緊盯著窗外。列車在祖國的大地上奔馳,好象在搖晃著他的身軀呼喚:皋宇飆啊,皋宇飆,你難道就這樣沉淪、絕望下去么?為什么不真正化作一道狂飆?……他從希望之巔跌落到現(xiàn)實的塵埃,使他漸漸清醒了,就象在這呼嘯的列車上,自己的命運是和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休戚與共的。只有祖國有了前途和出路,才有個人的前途和出路。我能為祖國做些什么呢?今后的路該怎么走?正視現(xiàn)實,既然不可能升學深造,就回到家鄉(xiāng),在農(nóng)村一邊勞動、一邊自學深造!……抖落了沉重的精神枷鎖,他又振奮起來:“這是我自己選擇的路,不管前面是高山還是深淵,我也要向前走去!”
他回到眷戀的故鄉(xiāng),一心撲到這塊生育他、飽含他的汗水的土地上,這塊灑過革命先輩鮮血的土地
上。每天,他照樣和大家一起出工。冬天lan泥、上河工、夏秋搶種搶收,他干得更歡更賣力。那一天收割小麥,他白天挑了一天累得很,晚上剛拿起書本,突然要下雨,剛割的小麥放在地里還未上場。他連忙放下手中的書,和大伙一起突擊搶運。黑沉沉的夜,冒著小雨,他每擔都挑一百七八十斤,臉上的汗和雨水混在一起流,步子和鄉(xiāng)親們一樣快。過度的勞累,有時候反而使他夜不能眠,他想些什么呢?
也許正因為對故鄉(xiāng)愛得深、愛得真摯,他看到農(nóng)村落后的東西也越多,越是激發(fā)他改變農(nóng)村落后面貌的決心。他摸摸手上的老繭,“這是需要的。可光憑這繭多、汗多行么?還要靠科學和文化?!边@些年來,他生活在農(nóng)村,耳聞目睹了許多難解決的怪現(xiàn)象:文盲本來很多了,還說“知識越多越反動”;“割資本主義尾巴”,使隊里窮得連買化肥的錢都沒有,還說“越窮越革命”;“大批判”斗得人人自危,還說這是“斗爭的哲學”;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吃掉了社員的積極性,還說這是“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這一切,難道不是貧窮的原因么?想到這些,皋宇飆再也坐不住了,心里又翻起一股熱浪,更覺得自己選擇自學哲學社會科學選對了!他讀了不少哲學和政治經(jīng)濟學的書,還利用勞動和外出打水草,對附近的一些社隊進行調查。他調查了生產(chǎn)管理和糧食分配等問題,給當時的江蘇省委寫了一封長長的意見書。有的伙伴怕他捅出大漏子,可他說:“人類并不因為有危險而放棄真理的探求。不然,我自學還有什么意義呢?”也有的說他自學是想一鳴驚人,跳出“農(nóng)”門到大城市。他付之一笑,說:“把脫離農(nóng)村作為奮斗目標的人是最沒出息的人,因為他追求的不是事業(yè),而是安逸的生活?!?/p>
寄出的“意見書”如石沉大海,但他并不灰心。當他帶著一身泥土和汗水,再讀起這些書的時候,他感到精神在升華,心更踏實、腳步更穩(wěn)了。
三
路,確實是艱難啊!繁重的勞動,就象陡峭的高山聳立眼前,常常使自學者望而生畏。
皋宇飆呢?憑著驚人的毅力,一分一秒地爭取時間,艱難地攀登……
人們常說,是雄雞最早啼來黎明。而上崗的人說,是皋宇飚的讀書聲最早迎來了黎明。
每天凌晨4點,串場河邊、茅草屋前,皋宇飚就在讀英語,背讀書摘要了。嘩嘩流水聲伴著瑯瑯書聲,奏出和諧、動人的晨曲。
上工了。他匆匆吃完飯,扛起工具就走,嘴里嚼著飯還在念外語單詞……
勞動,無疑是異常繁重的,和自學天天發(fā)生尖銳沖突。但他從來不埋怨,那雙濃眉下的大眼好象在說: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家鄉(xiāng)是落后,但我能撒手不干,去埋頭讀書嗎?不能!既要為祖國的將來自學,也要為建設今天出力。用一個肩膀自學,一個肩膀勞動,兩副擔子一起挑。
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多么強的體魄啊!“硬功夫”是練出來的:勞動疲累,讀書犯困,他就打拳,耍武術,游泳。深秋水冷,也要游一陣。人們說他是“怪人”,他卻說:“這表明我的毅力?!?/p>
累和苦他都不在話下,唯有一些活兒磨時間,實在叫人心痛。皋宇飆特別珍惜時間,一分鐘恨不能掰成兩半用??稍谵r(nóng)村,時間最難得,也最易丟失。許多有志于業(yè)余自學的人常常為此苦惱,皋宇飚也苦惱過,后來,他漸漸地悟出了一個道理:時間只能從提高勞動效率來獲得。
lan泥,是個又苦又累的活。隊里規(guī)定一天lan2船,皋宇飆站在水泥船上,長長竹篙不停地舞動,大半天就完成了。雖然汗水比別人淌得多,卻擠出了幾個小時的讀書時間。鋤棉花,一天得鋤10垅,一垅就有30來丈長,又是項“硬任務”。皋宇飚頭不抬、手不停,不到地頭不歇氣,半天就保質保量完成了。隊長樂呵呵,皋宇飚也笑嘻嘻:又有半天可以讀書了。
一到插秧大忙季節(jié),每天從清晨三、四點一直干到晚上八、九點才收工,皋宇飆負責挑秧,一個人要供十幾人插。這又是對他能不能堅持自學的嚴峻考驗?!安荒芡!?,皋宇飆嚴令自己:“勝利在于再堅持之中,‘滴水穿石在于持之以恒。要拉緊生命的纖索,用毅力來奪取時間吧?!敝灰娝嘀_,挑著秧,在這田間小塍上一路小跑。他比別人跑得快也挑得多,別人一擔挑50把,他就挑80把;別人跑一趟,他就跑了兩趟,搶來片刻喘息的時間,坐在扁擔上讀幾頁書。大伙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勸皋宇飚說:“小皋,這樣不行,會累垮的?!备抻铎呐男馗Φ溃?/p>
“不會,壯得很哩!”也有的說:“瞧你這么拼命,學了有啥用?”皋宇飆說:“國家將來總有用的。祖國的未來,不會被那些‘白卷先生、狗茍蠅營之徒主宰,需要有真才實學。趁現(xiàn)在年輕多學點,等著為祖國效勞的機會,而不能讓祖國等著我們學?!?/p>
就這樣,皋宇飆每年都要做400多個工,和同等勞力不分上下。同時,他每天要堅持自學4個小時以上,一年就是1500多個小時,相當于在學校讀一個學期。這一分一秒啊,都浸透了他的一滴滴汗水和心血。
四
我們的祖國目前還是貧窮的。正因為貧窮,才更激勵她的兒女們?nèi)グl(fā)憤圖強、刻苦學習。
在這串場河邊,我們正是從一間茅屋、一盞油燈,看到一個有志者的精神……
夜幕垂落大地,籠罩著這間山墻糊著麥秸稈的舊茅草屋。皋宇飆住的那間小房只有床那么寬,除了一張靠墻的桌子和不多的書,再沒有別的東西。這是間名副其實的“陋室”。
一天里主要靠晚上自學。那時天天“突出政治”,晚上經(jīng)常開一些莫名其妙的會,誰不參加就扣2分工。皋宇飆咬緊牙付出這昂貴的代價,吃完飯就鉆進斗室,點起那盞自制的簡易油燈。
這里沒有電燈。點煤油又嫌貴,皋宇飆怕家里舍不得,就買來0.12元一斤的柴油。騰騰濃煙彌漫小屋,強烈刺鼻的柴油味,辣得他眼淚直流,嗆得他嗓子發(fā)痛,痰里混著絲絲黑色煙油。油煙灰落在頭發(fā)上,衣服上,落在潔白的書頁和那醬黑色的桌面上。
是皋宇飆太吝嗇么?不!那年月極左的東西把人們折騰得太窮了,他連寫字的紙都得向老同學求援。有時也不得不拿幾個雞蛋,買來點學習用品和最必需的書。要生存又要自學,不能不更艱苦一些,買不起那么多的書,就到處借。有一陣子,他為借列寧的《哲學筆記》傷透了腦筋,跑了好多地方、求了好多人,一個地方跑了四趟,也沒借到。他又生氣又傷心:在這窮鄉(xiāng)僻壤里要走自學之路,真是“難于上青天”??!可是,因為難,就不上“青天”了么?他想起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名言:“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這時,隊里派他到建湖縣城拉氨水。他二話沒說,拿起康斯坦丁諾夫的《歷史唯物主義》就上了船。船到縣城要排隊等候,他就趁這個機會跑到圖書館借書:“同志,請借一本列寧的《哲學筆記》……”
“什么?”管理員簡直不敢相信,打量著這個滿身泥土的莊稼漢,怎么也和這部偉大名著掛不上鉤,驚訝地問:“你看?”
“是的。我在自學哲學,非常需要……”
“自學哲學?你?”管理員淡淡一笑,重新又打量著他,半天才說:“你有借書證嗎?”
“沒有。我是給隊里拉氨水來的,就在這里看……”皋宇飆知道管理員在懷疑自己,便講敘了自己的自學情況。管理員被感動了,破例接待了這個沒有借書證的青年。他省下吃飯的錢買一疊紙,每天早進晚出,邊看邊做讀書筆記和摘要。裝氨水等了4天,他讀完了厚厚的《哲學筆記》,還抄了1萬多字的筆記。
這一路回來,皋宇飆高興得不得了。他們一路拉纖,兩個小時一換。休息時,他坐在船頭看書;拉纖時,還念念有詞地背要點?;锇閭冃λ骸澳氵@么用功,將來必定大有出息。”
“能做一滴水珠、一棵小草也就心滿意足了?!备抻铒j微微一笑??粗@兩岸青青的原野,他想起了祖國,即使自己成不了棟梁之材,做一棵青青小草,為祖國的春天獻上一點綠也是幸福??!……他拉著纖索,步子是那樣的輕快而又堅實有力。
五
友誼和愛情,對于一個在崎嶇小道上攀登的青年人來說,是多么寶貴啊!
皋宇飆在這艱難的土地上,播下一片熱情和赤誠,收獲的便是友誼和愛情……
獨自一個人在這艱苦的環(huán)境中自學,又背著祖父的歷史問題,這在以“斗爭為綱”的那些年月,免不了招來一些譏諷,嘲笑,冷言冷語。但他從不按“斗爭哲學”去爭斗,不怨天尤人,卻憧憬人和人之間的真誠相愛、熱情相幫。他渴望支持和友誼,也就特別注意發(fā)現(xiàn)和開掘身邊一切積極有利的因素,用自己主觀努力去贏得客觀支持。他相信:只要自己一片誠心,就一定會感動“上帝”。
在這遠遠近近,象皋宇飆這樣勞動好、文化又高的人,確實不多。所以,社員有什么事,公社和隊里要寫個總結、經(jīng)驗之類的東西,常常來找他。他也從來不因為自學忙而拒絕或敷衍。他覺得,一個人不能只閉門讀書;多為大伙服務,才能得到人們對自己自學的了解和支持。大隊黨支部書記楊鵬生非常贊賞他的決心和毅力,熱情支持他自學。一天,老支書又找來了:“大隊要寫一份總結材料,給你五天時間怎么樣?”皋宇飆誠實地說:“兩天就夠了?!崩现Φ溃骸澳侨旖o你在家讀書,肚子里多裝些,將來就
有大用了?!眱蓚€人都樂了。
皋宇飆是個熱心人,誰有困難都愛幫個忙。一次,他替一位朋友到合德鎮(zhèn)買煤,一上船就聚精會神讀他的《中國通史》。一位素不相識的下放干部賈成章感到驚奇:在這“讀書無用”的年月,竟有這樣“手不釋卷”的青年。也許是“臭老九”有種特別感情吧,幾句交談,他們便成了知音。老賈說:“在農(nóng)村自學很不容易,我家里有些書,你需要就來拿?!彼粌H支援了一些書,還成了皋宇飆求知的“采購員”。
只要你有誠心,到處都會伸出友誼的雙手。有一次,城里書店到了一批熱門書。皋宇飆一下工就騎上自行車,趕了60多里,奔到書店時早售完了。這正是盛夏酷熱,烈日當頭,他顧不上擦滿頭大汗,懊悔不迭。售貨員見他那個樣子,心被打動了:“這是我買的一套,你先拿去學吧。”皋宇飆挺不好意思,售貨員已經(jīng)把書塞到了手上:“你比我更需要?!?/p>
300多公里外的東臺縣,有位離休軍人王忠仁研究《孫子兵法》頗有造詣。皋宇飆為了學懂《孫子兵法》的辯證法,利用為隊里出差的機會,專程登門求教,老同志全家都很感動。老少促膝暢談,臨別還送他一大捆書和一本《毛澤東軍事文選》,鼓勵他說:“我們的國家是大有希望的,將來會需要大批人才,你年輕,努力打好基礎吧。”
這是一些多么美的心靈??!當他們被有志者的毅力和真誠打動的時候,便不惜為他搭梯、開路、揚帆。更有知音,捧出一顆愛的心……
那是6年前的一天,皋宇飆同隊里幾個人到鄰近公社打水草,借一家的灶燒頓飯吃。皋宇飆一邊燒火,一邊看書,火烤紅他的臉,煙熏著他的眼,他還是那么專心。這打動了主人家的一位姑娘。姑娘只讀過兩年耕讀小學,識字不多,對這樣勤奮好學的青年,禁不住投來愛慕的目光:“我來替你們燒飯,你一邊讀書去吧?!?/p>
皋宇飆抬起頭來,望了一眼這位熱情的姑娘,感到她是那樣的忠厚、樸實,勤勞、善良……沒想到,這偶然的相遇,這深情的一瞥,竟使他們結下了金玉良緣。
皋宇飆和這位朱良鳳,沒有電影里那種甜蜜的戀愛生活,也沒有那種時興的排場的結婚儀式,但他們的心是純樸的、愛是真摯的,共同的生活、共同的愿望,使他們的愛更深了。朱良鳳主動承擔起全部家務,從不讓丈夫動手操心,好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專心學習。皋宇飆也常幫妻子學文化,講解看的電影。他每天早起學習,她也同時起來燒飯,操持家務。她看見丈夫自學外語吃力,常為發(fā)音不準而苦惱,便把結婚時攢下的幾十元“彩禮”,托人到上海買了一臺半導體收音機。夏夜蚊蟲太多,她一聲不響地給丈夫扇涼、驅蚊。冬夜寒冷,她端來泥做的火盆輕輕放在丈夫腳下。她沒有慷慨動人的言詞,只是默默地燃燒著自己的心……
六
青春的閃光,在于奮斗。要達到理想的境界,還得靠自己努力。
皋宇飆不因失敗而悔恨,也不以成功為滿足,生命的纖索在他手里,總是拽得緊緊的……
聽到粉碎“四人幫”消息的那天深夜,正是月明星稀,柔云若水。田野里秋蟲在放聲歌唱,串場河水發(fā)出暢快的歡笑。妻子淌著激動的淚,皋宇飆倚在窗前眺望:“國家得救了,我們有盼頭了,可以抬起頭來迎接燦爛的明天啦!”
他把幾年前遭到厄運的《中國先秦哲學史概論》寄給了南京大學哲學系,很快收到了他們熱情的回信,并寄來他們招考研究生的簡章,建議他前來報考。
“時代真的不同了!”皋宇飆噙著淚花,沿著串場河奔跑。但由于知識面狹窄,缺乏綜合推理能力,外語基礎較差,結果沒有考取。
這對皋宇飆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但十年來走過的道路,已經(jīng)把他磨煉得堅強了。他不愿在母親——祖國面前去訴說個人的創(chuàng)傷,去怨恨農(nóng)村自學條件太苦,而是把失敗當作通向勝利的基石,以更大的勇氣和毅力走下去。針對自己暴露出來的弱點和不足,他加強了大學哲學專業(yè)基礎理論的系統(tǒng)學習和外語的訓練。不僅繼續(xù)攻英語,還開始自學日語和俄語。他還是那股子勁,象一座上足了發(fā)條的鐘。他只覺得春天的時光太寶貴了,抓住每一分鐘,抓住今天,就是抓住了生命,抓住了希望和未來。因此,他沒有功夫去嘆息,去埋怨,去幻想……
成功,永遠是屬于那些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1980年11月,這個年輕地道的莊稼漢憑著一雙捏鋤頭把和拉纖索的手,以出色的答卷,考取了實習研究員。鄉(xiāng)親們引為驕傲,串場河以此自豪。臨去南京,皋宇飆在隊里又做了30多個工。在這田間小路上,在這串場河邊,他走了一趟又一趟:這是自己成長的土地?。「鎰e串場河,他知道今后的路更加漫長而艱巨,就象這纖道,還需要自己繼續(xù)撲下整個身心,拉緊自己生命的纖索,堅韌向前……
(照片:李以榮汪文華圖:邸乃基劉效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