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是世界性的大畫種。它表現力強,色彩豐富,方法多樣,善于處理復雜、重大的題材,并能收雅俗共賞之效,故在世界各國流行不絕,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油畫被移植到中國已有六、七十年歷史。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建國以來,我們的油畫家遵循革命的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充分發(fā)揮了油畫的特長,創(chuàng)作了許多反映革命歷史斗爭以及描繪人民生活的優(yōu)秀作品,它為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有益的貢獻。總之,這個外來畫種已在中國的土壤上生了根,豐富了中國的美術文化,成為中國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之一。建國三十年來,在我們的土地上,確實培養(yǎng)了一大批具有相當水平的油畫家。更使我們興奮的是:最近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中的油畫作品,它所反映的不僅生活面廣、思想性強,藝術上也顯示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苗頭,從而使我們窺見中國油畫藝術的光輝前景。當然,老一輩的油畫家們也不甘寂寞,他們對中國油畫藝術的發(fā)展也已經或正在孜孜不倦地作出應有的貢獻。通過老中青油畫家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的油畫隊伍日益擴大,藝術水平步步提高,而且在風格和表現手法上,逐漸形成各自的藝術特色。長時期以來,我們有不少畫家,毫不疲倦地致力于油畫“民族化”的探索,并已取得顯著的成就。
但是,有那么一些對“洋畫”抱有成見的同志,他們卻認為,油畫的老家既在歐洲,中國的油畫要在歐美贏得地位,那簡直是癡心妄想,所以油畫不能出國展覽云云。對于這種不符合實際的泄氣之談,我是不能茍同的。必須看到:中國的油畫是自有其長處和獨特面貌的。只要堅定不移地沿著革命的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道路,忠實而深刻地多多反映人民群眾的生活和斗爭,那是大有希望的。這是因為我們有個很有利的條件:從本世紀以來,歐美畫壇在相當一部分畫家中,拋棄了它們的現實主義傳統,越來越熱衷于那些腐朽的、脫離人民欣賞習慣的所謂新派繪畫,而我們的油畫主流卻恰恰與之相反,它一貫重視借鑒歐洲現實主義油畫的優(yōu)良傳統,并且忠實地繼承和發(fā)展了這一傳統。所以我深信中國的油畫必能受到歐美人民的喜愛。這決不是“想當然耳”,而是有一定根據的。姑且舉兩個眼前十分生動的實例來說明問題吧:有個中國的中年油畫家,前年定居澳大利亞,他具有較高水平的寫實能力,很多人都請他畫肖像,在澳大利亞具備畫肖像能力的畫家是并不多的,這樣,他就成了澳大利亞的名畫家。另外一個例子是:去年有兩位美國的美術教授訪華,參觀了中央美術學院,他們看到低年級學生的素描習作,竟大吃一驚。他們不相信這是出自低年級學生之手,當場拍了不少照片,還懇切地要求把學生的作品(其實只不過是習作)運往美國展覽,并說,這保證會受到美國美術界的稱贊。類似上述的事例是不少的。有人以為只有中國水墨畫才會受到外國人的歡迎,那是一孔之見。我以為,我們的堅持現實主義道路、反映中國人民生活、內容豐富、具有中國氣派的油畫,肯定會在國外受到廣泛的重視,得到人民大眾和進步人士的普遍歡迎。
在我的朋友中,還聽到一種貶低油畫的論調:即所謂中國文人畫的特點是重神似不重形似;西洋畫,特別是油畫則是重形似不重神似,并進而斥之為自然主義、照像主義,以此證明中國畫比西洋畫高明。持這類論調的人,不是出于無知,就是別有用心的胡扯。請看:達·芬奇歷時三年才畫成的《蒙娜麗莎》,難道能否認它不是形神兼?zhèn)涞牡湫蛦??芬奇的另一杰作《最后的晚餐》,不愧為世界美術史上光輝的典范之作,因為它確是通過偉大的意匠經營之手,真實鮮明地表現出了耶穌和十三個使徒在某一特定的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特征——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形神兼?zhèn)浒?;米勒不僅以卓越的畫筆,生動地刻劃了在苦難中的農民的真實形象,而且還善于微妙地曲傳他們那種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和精神面貌;列賓的名作《查波洛什人寫信給土耳其皇帝》,畫中人物的性格神態(tài),栩栩如生,仿佛生活在現實世界里。所以,上面提到的那種論調,顯然是不正確的,它不利于我們繪畫創(chuàng)作的健康發(fā)展,因為它不尊重事實。中國畫自然有它的長處(包括中國文人畫也有很多值得研究取法的地方),研究國畫,是個值得我們認真探討的課題,但決不能因此而貶低油畫。
現在,油畫藝術畫店不收購,賓館不懸掛,“吃力不討好”,得不到應有的支持,并且找不到出路,在這種情況之下,發(fā)展油畫,可謂困難重重。有些油畫家也改行畫起當今的熱門貨——大寫意的山水花卉了,這種情況,是不正常的。為了發(fā)展油畫藝術,為了百花齊放,為了關心和鼓勵各種畫種(包括中國畫中的人物畫)都能順利地茁壯繁榮,我呼吁美術界中真正的有識之士,敢于群起扭轉和改變目前片面重視某一畫種,不重視其它畫種而有礙貫徹雙百方針的不正常風氣,使已為人民群眾所喜愛的、而且藝術水平相當高的油畫這一藝術形式,能夠在我國民族文化的百花園中得到應有的發(fā)展條件。我相信,這也是中國油畫家們的迫切期望。
另外,我建議:在兩三年內,組織一次油畫“回老家探親”(在歐美巡回展出)的展覽會。我們的鋼琴、球類、體操等外來文化項目,在世界比賽中能獲得金獎、銀獎,難道我們的油畫就不能譽滿中外?難道就不能為世界的藝術之宮增益光輝?君不見老舍的《茶館》蜚譽西歐乎?有志氣的中國油畫家們,群起努力,促其實現吧!
為了使我們的油畫進入世界藝壇,為世界藝術之宮增輝,油畫家們應該下定決心,充滿信心,刻苦鉆研,勤于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加強油畫專業(yè)的基本功,同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不斷豐富油畫創(chuàng)作的生活源泉,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的成績,把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油畫事業(yè)推向更高的新階段,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
一九八一年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