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朗溪
我們的嘴,是人體中一個永遠敞著的大門??諝獯驈倪@兒流過,食物也在這里進入,一部分危害人體的病源物(病菌和病毒),也多半以此作為入侵的口岸。據(jù)統(tǒng)計,傳染病之中,60%的疾病的獲得,或多或少地和嘴有關(guān)。
嘴能得病,這不僅為現(xiàn)代醫(yī)學(xué)所充分證明,就連我們的祖先,也知道得清清楚楚。晉人傅玄說過“病從口入”,這四個字就簡練確切地道出了口是傳病的一個主要徑途。
但話得說回來,病菌或病毒要侵進嘴去,總得有東西替它們搬運。因為病菌雖有搗亂的本領(lǐng),但它們的身子卻根本動彈不了(有少數(shù)細菌能活動,那是例外)。所以病菌要闖過嘴這一關(guān),必須依靠外力。搬著病菌往嘴里送的究竟是誰?
說出來也許出乎我們的意外。我們的手,竟是搬運工作的參加者;其次是食具;再有,自然是食品了。
手
平時,我們的手上就住有大批細菌。
1957年,上海醫(yī)學(xué)院發(fā)表了一篇檢查報告,報告中提到他們檢驗了3072只手的細菌情況,發(fā)現(xiàn)這些手上全有細菌。1956年,北京市衛(wèi)生防疫站也檢查過102位服務(wù)員的手,單只一個指頭上就查出500至5000個多少不等的細菌。我們的雙手,幾乎成了細菌往來食宿的“大旅店”了!
可是這些細菌多半也只是些老實的家伙,或者至少是些危險不大的東西。真正的“兇手”,并不多見。
為什么手上竟有那么些細菌呢?
全是從別處沾帶來的。手的活動范圍太廣,很容易把別處的細菌沾上去。細菌學(xué)家就把手上的這些細菌分成兩類。一類是長住“戶”,它們老躲在毛束、汗孔那些地方,吃喝點汗水油膩,深居簡出,害處不大。可是另外一類暫居“戶”,那就來來往往,菌種既雜,數(shù)量又大,不巧碰上一些傳染病菌,怎能不使人得病呢!
從北京市衛(wèi)生防疫站的報告里,還提出很值得注意的一點:大約每8個人中,有一個人的手上,居然查出了“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只有大便里才有,如果在手上找到,這就說明我們的手不知不覺地沾過糞便。假若糞便是得腸系傳染病的人的,那潛伏在他糞便里的各種病菌,象痢疾菌、傷寒菌,甚至如急性傳染性肝炎等病毒,也就有被人沾手的機會,而使這些病菌傳播開來。
由此看來,手的衛(wèi)生十分重要。和傳染病病人握手,手指抹著口水?dāng)?shù)點鈔票、各種票卷和書頁等,用手抹擦碗筷,咬指甲、用指甲剔牙或是用手抹腳趾等等,都是不衛(wèi)生的習(xí)慣。因此,我們應(yīng)經(jīng)常注意:①飯前便后必須洗手。據(jù)研究,認真的洗刷一遍,90%左右的手上暫居細菌,都能驅(qū)逐出“境”;②不用手直接接觸進口的食物。只要把住這兩關(guān),不少病就無法從口而入了。此外,為了防止病菌的傳染,除了不宜和患傳染病的人握手外,在一般場合,也可以其他方式來代替握手的禮節(jié)。這與人與己都有好處。
食具
公用碗筷傳染病菌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曾經(jīng)有
人研究過公用碗筷上的細菌,一個碗,平均有細菌50個;一只筷子上更多:1730個。
這些細菌從那兒來的呢?
還是從人的嘴里來的。每個人的嘴,是細菌的天然繁殖場,隨便一點唾沫星,中間夾帶有上百的細菌;而且菌種多至二、三十種以上。碗筷接觸到口,自然就會沾帶細菌。健康人嘴內(nèi)的紙菌,多半沒有多大危害;一個有傳染病的人,那就較麻煩了。嘴是呼吸與飲食的要道,不管是呼吸道的傳染病,還是消化道的傳染病,嘴里都能藏著病菌,傳染給人。
人們還進一步發(fā)現(xiàn)沾在碗筷上的傷寒菌和痢疾菌,雖然經(jīng)過20分鐘之后,能自行死亡96%,但在24小時內(nèi),還有那些頑固的病菌活在那里,非得在攝氏90度以上的燙水里燙一燙,不能殺滅。所以,公用碗筷如果消毒不好,又會成為傳染病的來源之一。
因此,在吃飯時最好:①自帶碗筷,不用公用的,也不互借。洗自備碗筷時,最好用流水沖洗,或個人自洗。②喝水杯也應(yīng)自備。③如果是食堂或飲食業(yè)服務(wù)人員,那就更要注意飲食工具的消毒工作,碗筷應(yīng)放在沸水內(nèi)洗,才最可靠。
食品
食物容易藏菌
細菌的來源,有多方面。蒼蠅、老鼠的從中搬弄;不干凈的手的碰摸;沾菌的碗碟、刀杖的接觸;不潔的貯存方法;甚至食物本身的大量沾帶(如病死牲畜的肉),都是常見原因。
要想絕滅這類病菌,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把食物煮透燒熟??梢哉f:細菌病毒沒有不怕火煉的。因此,我們要注意:①不喝生水;②吃熟食,如果買了現(xiàn)成的熟食品,最好回家再煮一煮;③吃生瓜果,應(yīng)該換水多洗,然后再用沸水一燙,這樣就比較衛(wèi)生了。
細菌固然包圍著我們,并時常作亂,但我們也不要放心不下。一方面細菌中畢竟是老實的多,害人得病的少;而且它們的生存條件,也不那么寬廣,環(huán)境一有改變,如冷一點,熱一點,堿一點,酸一點,它們就受不了,會成批死亡。另一方面,我們身體還有層層防御裝置和抵抗能力,不至于毫無抵抗,拱手退讓。因此,多數(shù)細菌還是被人們鎮(zhèn)壓住或消滅掉了。
講究衛(wèi)生,是對付細菌的最好辦法之一。因為,不讓它們闖進人體,它們也就無能為力。講衛(wèi)生等于把關(guān),把細菌進入人體的路途,前前后后都被切斷,細菌病毒就只好干瞪眼。萬一,漏進些細菌,數(shù)量一定不會多,也等于給身體幫了忙,身體不必費大勁,就能一舉殲滅了。所以講衛(wèi)生的人,不輕易得??;即使得了,也必然病輕得多。講衛(wèi)生實在有好處,
希望我們把那扇敞著的大門,好好看守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