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生活在拒絕之中。住在房子里,就拒絕了外面的風雨與喧鬧;謹慎地說話,就拒絕了魯莽;專注于一個愛好,就拒絕了虛度光陰;撐起一把傘,就拒絕了雨水的肆意敲打;給那些處在困難中的人送些溫暖,就拒絕了冷漠與無情;與好朋友聊一聊生活的快樂與憂愁,就拒絕了自我封鎖;等等。可見,每個人都在這樣或那樣地拒絕著一些事情,拒絕是生活的常態(tài)。
如果沒有拒絕,生活肯定泥沙俱下、魚龍混雜。而一個人想要做好自己,就要懂得拒絕。東晉詩人陶淵明,拒絕了混濁的官場,來到了心儀已久的東籬下;美國的梭羅,拒絕了喧鬧的城市,隱居在瓦爾登湖邊……無數(shù)事實早已證明:古今中外,凡是做出一定成就的出類拔萃者,都是懂得拒絕的楷模。他們一直把拒絕當作生命的柵欄,將那些“敵人”都擋在了柵欄之外。
比如,從先秦諸子到歷朝歷代的先賢達人,都用自己的著作或言行的真、善、美去拒絕那些假、惡、丑。他們的拒絕推動了時代的發(fā)展,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鬃佑米约旱娜收?,拒絕了暴政之惡;范仲淹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價值觀,拒絕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庸俗;等等。這些人都具有美的靈魂,而美的靈魂是這個世界的根,能讓這個世界蓬勃發(fā)展。因此可以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拒絕史。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感謝這樣的靈魂和這樣的拒絕。
既然如此,我們每個人也應學會正確拒絕。我們身處這個俗世,身邊總會有一些烏煙瘴氣的東西存在。但是,我們不能隨隨便便地降低自己做事、做人的標準?!秴问洗呵铩分杏涊d的列精子高就是這樣一個人。他身邊的侍從夸他好看,可是,他對著井水看,看到了自己丑陋的外表。他知道,因為齊湣王信任他,侍從才這樣曲意迎合他。生活中,很多人被別人的糖衣炮彈弄得暈頭轉(zhuǎn)向,最后連自己都迷失了。而列精子高懂得拒絕那些奉承話,成為一代賢臣,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拒絕成就了他。
當然,一個把拒絕做到極致的人,要有強大的后盾——高尚的品格,正所謂根深才能葉茂。《資治通鑒》中記載:當年,光武帝劉秀派任延當武威太守,并且親自召見,讓他好好侍奉長官,任延卻說:“如果下級對上級隨聲附和,那不是陛下的福分。陛下說要好好侍奉長官,我不敢領命?!眲⑿懵牶?,高度贊揚了他。任延拒絕了光武帝的安排,這意味著他拒絕對上級溜須拍馬。任延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循吏,原因也在于此。
拒絕也是決定,應分析清楚、考慮周密。如詩人弗羅斯特的詩歌《未選擇的路》告訴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選擇了一條路,就等于拒絕了另一條路,而我們一生的命運也往往由此生根發(fā)芽。對待拒絕,我們務必慎之又慎。
生活中既有美好,也有丑陋。而拒絕就是生命的柵欄,它能幫我們擋住那些丑陋的東西,使我們擇美好而守,憑著堅定的信念無畏前行。